聚焦
重新想了一下,自己要甚麼東西。其實,老早有一件事情想面對卻無法面對,就是自己沒辦法想和寫出有用的東西。就連,遮著眼繼續寫的本事都沒有。然而,我也不知道怎麼前進。事實上,太多事「精神發炎」的抱怨產物。我也不可能不寫---現有的條件,我找不到成本更低的方法治療。越發炎,越想抱怨。越是如此,越褻瀆。
我知道我在寫些沒用的東西,但我是自私的,只想到自己會好很多。當然,有時沒意識到。而我是個敏感的人,我很容易感受到其他的人不屑,我可以理解。事實上,當我理性分析,任何人沒有「阻止」我寫的可能,只是間接和直接表達對我的不屑。
我知道我在寫些沒用的東西,但我是自私的,只想到自己會好很多。當然,有時沒意識到。而我是個敏感的人,我很容易感受到其他的人不屑,我可以理解。事實上,當我理性分析,任何人沒有「阻止」我寫的可能,只是間接和直接表達對我的不屑。
不,恐怕是我太自滿了。我沒任何讓人不屑或屑的價值。
重新聚焦:
我對自己說,重新聚焦吧。重新再想一想,自己要甚麼:
1. 不寫垃圾,讓別人沒機會指出自己是垃圾的事實;
2. 改變想法,接受自己是個垃圾,並接受別人罵自己垃圾;
1. 不寫垃圾,讓別人沒機會指出自己是垃圾的事實;
2. 改變想法,接受自己是個垃圾,並接受別人罵自己垃圾;
分析:從後果開始
或許該分析一下,「我」從抱怨和丟垃圾,到底得到甚麼。
我具體化了心裡的負能量,並遷怒(沒有想解決)在其他議題上。
分析:具體化負能量遷怒議題
這影響的是:(1)負能量下降;(2)被我遷怒的議題更加混亂不明。
簡單的說,我爽了。我會因為我羞辱一個議題而開心。
但被我發洩的議題,不但沒得到解決,更凌亂,這讓人看不順眼。
分析:前提
重新組合,這兩點合併成起來,值得檢討的事情是:
1. 議題被我消費了,而消費議題是不對的;
2. 其他人(可能包括我自己)沒看出我消費了議題,但有人看得見,所以不爽。
結論:一種「完美主義」,不怕錯,但怕「不知道錯在哪」
那麼,簡單的說,我焦慮的事情是:
1. 無論好心或惡意或無意圖,某人批評我的話中,藏著我該檢討的訊息;
2. 承上,我怕發現不了,而且自己執著在被冒犯的不爽。
對,我最怕的事情是---自己找不出該領悟的訊息。
我怕自己只像個神經病,恨著讓自己不愉快的人。沒有絲毫注意到任何自己該檢討之處。
我這種焦慮,姑且命名為:「怕無法反省自我的『完美主義』」。
是,找出來了。這是我要的感覺。
後記:心病重頭說起
我認真說,我從小就是個又笨又蠢又孤僻又被排擠的人。我在同儕和父母、師長之間,得到的羞辱都是很多的。因此,我一直認為我習慣被討厭、被仇視、被教訓。我對自己的歸納是:「我不是真的很在意,你喜歡我或討厭我。」
在巴哈,當然就是指任何互動的用戶。不過,我也發現一些異例---我對一些批評會比較敏感。這一兩個禮拜工作、補習雖累,但某一天晚上我還是失眠了,反覆在想被批評的事情。
讓我感受到批評的人數是複數以上,壓力對我而言是綜合的。所以我不會怪任何一個讓我不開心的人。老實說,他/她們也沒義務照顧我的心理或精神。
我真的不知道怎麼回事。我應該不會在乎的。平常工作當狗,被當成畜生,在人際關係中,我認為我毫無尊嚴得日子長了,對任何不友善的訊息應當免疫。事實上,不是如此。也使得這幾天我急著想找出原因是甚麼,因此有了上文的演繹。
簡單的說,我確實不在乎兩點:
1. 你喜歡我;
1. 你喜歡我;
2. 你討厭我。
對我而言,不太關我的事。那是你自己的決定。但我會本能性在乎:
1. 我有沒有從被喜歡中忽略自己的錯誤;
2. 我有沒有從被討厭中學到該改正的錯;
被討厭的議題關係第二點。而我不太知道怎麼回事,總之上了高中,開始在網路世界打轉,很幸運的,非正式統計,對我友好的人數,遠遠大於對我不友善或有敵意的。於是,我的第二本能「從被討厭中反省」很久沒發動。好不容易發動,卻不精準,無法找到該改正的目標。
對,我怕我只是個衝動和不思改進的人,正好遇到第二本能運作不順利。或許我該讓我被討厭的機會多一點,這樣第二本能才能持續啟動:「從不屑和冰冷與不友善的話語中,找到黃金」的能力。
我很依賴這個,尤其我的幼年(到國中為止),都是在被羞辱中度過。沒有這個能力,我等於跟一半的自己分離了,但仔細想想,我應該沒有閒到有時間到處主動積極讓自己弄得很討厭,只好讓原本就討厭我的人,定期討厭我,讓我的本能暖機了。
沒任何冒犯,我只是誠心說出自己想的。從我這篇沒任何表情符號,就能看出我多認真。
「不怕犯錯,怕犯錯了不知道,不知道也無法改」。
對,我怕不知不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