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H官方钱包

切換
舊版
前往
大廳
主題

自我焦慮覺察一怕「不知道錯在哪」

兔二:見不平戰你娘親 | 2020-01-12 03:03:12 | 巴幣 34 | 人氣 284

聚焦

重新想了一下,自己要甚麼東西。其實,老早有一件事情想面對卻無法面對,就是自己沒辦法想和寫出有用的東西。就連,遮著眼繼續寫的本事都沒有。然而,我也不知道怎麼前進。事實上,太多事「精神發炎」的抱怨產物。我也不可能不寫---現有的條件,我找不到成本更低的方法治療。越發炎,越想抱怨。越是如此,越褻瀆。

我知道我在寫些沒用的東西,但我是自私的,只想到自己會好很多。當然,有時沒意識到。而我是個敏感的人,我很容易感受到其他的人不屑,我可以理解。事實上,當我理性分析,任何人沒有「阻止」我寫的可能,只是間接和直接表達對我的不屑。

不,恐怕是我太自滿了。我沒任何讓人不屑或屑的價值。


重新聚焦:

我對自己說,重新聚焦吧。重新再想一想,自己要甚麼:
1. 不寫垃圾,讓別人沒機會指出自己是垃圾的事實;
2. 改變想法,接受自己是個垃圾,並接受別人罵自己垃圾;


分析:從後果開始

或許該分析一下,「我」從抱怨和丟垃圾,到底得到甚麼。
我具體化了心裡的負能量,並遷怒(沒有想解決)在其他議題上。


分析:具體化負能量遷怒議題

這影響的是:(1)負能量下降;(2)被我遷怒的議題更加混亂不明。

簡單的說,我爽了。我會因為我羞辱一個議題而開心。
但被我發洩的議題,不但沒得到解決,更凌亂,這讓人看不順眼。


分析:前提

重新組合,這兩點合併成起來,值得檢討的事情是:
1. 議題被我消費了,而消費議題是不對的;
2. 其他人(可能包括我自己)沒看出我消費了議題,但有人看得見,所以不爽。


結論:一種「完美主義」,不怕錯,但怕「不知道錯在哪」

那麼,簡單的說,我焦慮的事情是:
1. 無論好心或惡意或無意圖,某人批評我的話中,藏著我該檢討的訊息;
2. 承上,我怕發現不了,而且自己執著在被冒犯的不爽。

對,我最怕的事情是---自己找不出該領悟的訊息。
我怕自己只像個神經病,恨著讓自己不愉快的人。沒有絲毫注意到任何自己該檢討之處。
我這種焦慮,姑且命名為:「怕無法反省自我的『完美主義』」。

是,找出來了。這是我要的感覺。


後記:心病重頭說起

我認真說,我從小就是個又笨又蠢又孤僻又被排擠的人。我在同儕和父母、師長之間,得到的羞辱都是很多的。因此,我一直認為我習慣被討厭、被仇視、被教訓。我對自己的歸納是:「我不是真的很在意,你喜歡我或討厭我。」

在巴哈,當然就是指任何互動的用戶。不過,我也發現一些異例---我對一些批評會比較敏感。這一兩個禮拜工作、補習雖累,但某一天晚上我還是失眠了,反覆在想被批評的事情。

讓我感受到批評的人數是複數以上,壓力對我而言是綜合的。所以我不會怪任何一個讓我不開心的人。老實說,他/她們也沒義務照顧我的心理或精神。

我真的不知道怎麼回事。我應該不會在乎的。平常工作當狗,被當成畜生,在人際關係中,我認為我毫無尊嚴得日子長了,對任何不友善的訊息應當免疫。事實上,不是如此。也使得這幾天我急著想找出原因是甚麼,因此有了上文的演繹。

簡單的說,我確實不在乎兩點:
1. 你喜歡我;
2. 你討厭我。

對我而言,不太關我的事。那是你自己的決定。但我會本能性在乎:
1. 我有沒有從被喜歡中忽略自己的錯誤;
2. 我有沒有從被討厭中學到該改正的錯;

被討厭的議題關係第二點。而我不太知道怎麼回事,總之上了高中,開始在網路世界打轉,很幸運的,非正式統計,對我友好的人數,遠遠大於對我不友善或有敵意的。於是,我的第二本能「從被討厭中反省」很久沒發動。好不容易發動,卻不精準,無法找到該改正的目標。

對,我怕我只是個衝動和不思改進的人,正好遇到第二本能運作不順利。或許我該讓我被討厭的機會多一點,這樣第二本能才能持續啟動:「從不屑和冰冷與不友善的話語中,找到黃金」的能力。

我很依賴這個,尤其我的幼年(到國中為止),都是在被羞辱中度過。沒有這個能力,我等於跟一半的自己分離了,但仔細想想,我應該沒有閒到有時間到處主動積極讓自己弄得很討厭,只好讓原本就討厭我的人,定期討厭我,讓我的本能暖機了。

沒任何冒犯,我只是誠心說出自己想的。從我這篇沒任何表情符號,就能看出我多認真。

「不怕犯錯,怕犯錯了不知道,不知道也無法改」。

對,我怕不知不覺。

創作回應

只想及時行樂的鯤
記得把傷口縫起來
2020-01-12 08:20:10
兔二:見不平戰你娘親
2020-01-12 13:24:39
ID一定要嗎?
每次上巴哈都能看見你發的文,其實我都很想回覆,但我很難解釋我為何最後依然沒有動作

是的,人是矛盾的,腦中所堅信的那條平衡線是如此的浮動,和你這篇有什麼關係?人們要定義一件事情實在太過簡單也太過困難,活在「理所當然」的世界中卻不能說明「從何而來」

我想傳達的事情就已經達到了矛盾,明明知道會如此但依然說了出來,這根本搞得自己跟神經病一樣,從何判斷我所表達的事情到底在這心中是好還是不好…

沒有答案,也沒有要任何人領悟到什麼,任何一人都還在摸索當中,我已經達成我的目標,下個目標卻遙不可及
2020-01-12 11:51:57
兔二:見不平戰你娘親
我能理解。不過我想最有幫助的,是對自己的覺察與回答。
2020-01-12 13:25:09
虛ろな光
雖然你是這樣講

可是你在無形中幫助我蠻多的

我是因為你 對一些詞句 用字和描述一些事情等分析才能更客觀 也稍有條理一點


然後看到後繼 你會"本能性"注意的事情 那也是我想學習透徹的東西呢...
2020-01-12 15:39:05
兔二:見不平戰你娘親
最早也只是認為,不想當個「被憤怒和驕傲沖昏頭的人」。實際上,操作起來有些困難,有一些情緒不只隨著「缺乏邏輯」的錯誤產生(意思是可改善但尚未改善),也有一些則是「身體的變化」,譬如腎上腺素與攻擊性之類的關係,血清素等。

我以前的信念是,我承認我思緒上的不成熟,因此,我可以容忍身體上的負面變化。直到最近,忍受開始變得困難。

理由不確定,可能是全職工作(還打包其他鳥事),帶來比以前更多「負面情緒」,以致身體無法適應(或者到了平均人的極限,等)。也有可能是,我不斷質疑我的學習方法,或學習範本,無法讓我達到在理性上需要的成長目標。

說「本能性」,只是因為我暫時不知道該怎麼描述,但可能「習慣」會更好。這「習慣」是一種替代。長期來說,我仍然覺得,如果早點有自覺找諮商或精神科,會比較好。

大體而言,我承認比起中立,我更追求「平衡」,而平衡是「可以有差別待遇」,但前提是我得找到我的理由。

當然,「平衡」存在不同層次的關係,我也不可能一蹴可及。倘若我與不同個體和組織存在關係,恐怕是牽一髮動全身。
2020-01-12 16:21:05
兔二:見不平戰你娘親
意思是,我對「平衡」的動機、標準和執行手段,每個時期都會有變化———這也沒辦法,這可能是我習慣上最在乎的事物。

我也沒辦法阻止別人批評我這點。一來,嘴巴、手和腦長在別人身上。二來,如果想成策略遊戲,無論怎麼預測和猜測未來,你也只能選擇這一回合做什麼,然後期待成果,在下一回合或最終符合自己期待。

我重新思考,我「期待」什麼。期待別人,更多人喜歡我嗎?巴結我嗎?對我友善嗎?又或者別討厭我?或是討厭我,仇視我,因為我是M?

我不太知道。只好問過去的自己,好找尋線索。大致如內文「後記」的描述。

可能我有一個假設是錯誤的,「有人的言論讓你不舒服,肯定你哪裡出錯或不完美」。對,俗話說,「人得接受人類不完美」,但到底可以可以不完美到什麼程度?0分?

說真的,我不知道,我也不太贊成這樣測量人類。

偶爾想,乾脆把頭埋到沙堆算了。可是我不太喜歡逃避自己的缺點。即使無法改正,我也想看到,至少自覺為惡,也心甘情願。
2020-01-12 16:30:29
兔二:見不平戰你娘親
話題扯遠了。大致來說,我的自我覺察的「習慣」,可能從小存在,但我最意識到,是2010年左右。

那時候,經歷一些大起大落的事情,我能察覺人格分裂越來越嚴重。可是,我也不知道怎麼求救,像誰求救。這期間,我甚至懷疑我父母和親人期待我去死。

畢竟,我不是他們的光彩,更是恥辱。

那時候,對玩遊戲有深刻的罪惡感,我就開始瘋狂的寫東西。當然,我的寫作,不擅長小說,也不擅長寫給其他人閱讀。

我擅長寫與自己對話的筆記。我作為自己唯一的讀者,還挺喜歡自己的東西。我會想,「果然,自己不見得了解自己,但至少自己願意嘗試了解自己」。

一路,就寫到現在。寫一些無助公開傳播,只給自己看的東西。

我仍然有百思不得其解的地方,我喜歡公開我的思維,不然鎖起來文章就好了。骨子裡,恐怕還是希望「多一些人願意嘗試懂我」。

大概是,我受益於現實中的友人很多。我們對話,我感受成長和刺激。我也希望,隨著大家都忙了,在網路平臺公開自己的思路,也能得到替代性的刺激。

大體來說,是有的,但現在沒有過去那麼多時間做功課,以致於這幾年來只有一堆廢文。不過,我回頭一想,我從來沒有拿到任何有直接性的支持,當個寫字偶像或出產有用的文章———我沒必要替幻想我好的人負責,因為那是對方的幻想。

可是,可以檢討的事情是,我是否該為自己造成對方幻想的因素負責?比如一個小貓對你沒意思,卻在旁邊喵喵叫,讓你誤解牠需要你。

你投入感情了,你失望了,你不爽了。好像需要,但我也不能多做什麼,我只能理解或勸對方黑單我。

我不太能再替對方做到什麼。要我去死嗎?我恐怕做不到。我想死,但我想要為其他理由去死。賠錢嗎?但我缺錢。

只能說,最好的就是保持距離,儘管我心裡是內疚的,因為我不經意的讓其他人不爽。

不講邏輯,只講內心真話。我真的很抱歉。
2020-01-12 16:46:26
虛ろな光
你的平衡 對我來說也很像我追求的"中庸之道"

我覺得 對錯都不存在著100 而是99.9 只看對方看到哪裡 對人了解到哪裡 而此部分的不成熟 套用了自己太多的主觀與偏激 導致對人造成不快

"全都對 但錯在那一個小小的點 全都錯 但有對那一個小小的理" 但偏偏有人在對的時候挑錯 在錯的時候無視那個理(套用在一些作品 或是一些個人的觀感上)

我自己 會透過寫小說這件事情反思我自己(不是文筆什麼 而是一如你所謂的期待 與做人的道理)其實你說的一切 我也有在思考

但我想.....你會先快我數步 找出答案吧
2020-01-12 16:43:05
藍染坊
最近,或者說一直以來的睡眠狀況如何呢?

有很多精神方面的不適跟睡眠狀況有很大關聯;睡眠時間如果較短,至少要在十一點前睡,隔天的精神會比在十一點後睡好,睡眠不是越長越好,因為太長會頂到底反而不舒服,啊幹離題了。總之睡得長不如睡得好,我個人經驗是十一點前睡,隔天思緒比較清晰這樣。
2020-01-24 04:11:33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