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底第13輪美中貿易談判雙方代表無功而返。原本美國對3000億美元大陸商品加徵10%關稅一事,已將部分商品推遲至12月15日實施,同時也延長華為臨時許可證效期90天。正當美中貿易談判氣氛看似有所轉圜之際,陸方在23日晚上突然強硬宣布,將自9月1日與12月15日起,對美國約750億美元的商品分兩批加徵10%與5%不等的關稅,並在12月15日起恢復對美汽車零件加徵關稅。
陸方的回應大出美國意料之外,也引發美國總統川普高度不滿,旋即宣布再度提高關稅以作為報復:原本對大陸2500億美元商品加徵關稅從10月1日起由現行的25%提升至30%;原定9月1日起對大陸3000億美元商品課徵10%關稅提高至15%。川普更直接策動美國企業「離開中國」,遷回美國參與美國的再工業化,生產基地或遷至第三地。
美中貿易戰發展至此,局勢急遽惡化,雙方9月能否重回談判桌仍難料。陸方為何於9月恢復談判前夕態度突然轉為強硬,筆者認為有其談判策略與時機上的考量。
首先,大陸似已轉變其貿易戰的因應戰略,由原本期待和談磋商轉為「新長征」的長期抗戰心態。故戰略上更多轉向激發一致對外的民粹愛國主義,組織「統一戰線」,形塑美國貿易政策不利世界經濟的氛圍,致力凸顯美國與他國的經濟矛盾,以及美國社會與華府的衝突。同時,也靜待美中情勢的可能轉變,包括美國的經濟情勢、川普選情等,利用時間的拖延,有利中方爭取拆解金融與債務危機引信的時機。
其次,大陸談判策略開始反守為攻,展現出爭奪美中貿易談判主導權的意圖。陸方代表劉鶴提出要達成貿易談判的三大先決條件,包括美方應解除華為禁令、雙方取消所有懲罰性關稅,以及談判文本的「平衡性」,即「中美應秉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精神,本著善意和誠信。」此一談判先決條件一改之前模糊不清的軟弱回應模式,已能清楚表明大陸在談判中的訴求和底線。
最後,美中貿易戰內涵擴及科技、貨幣乃至於國際政治關係等各層面。近來美方對中方如華為等5家電訊設備、系統與服務科技企業,依循2018年的《國防授權法》採取禁令,充分突出美中衝突超越單純的經貿面向。諸如,此前美國因國安問題實施科技出口管制,人民幣大貶,乃至於南海、朝鮮半島問題、一帶一路和印太戰略的衝突等,都反映出美中關係日趨多元分歧與緊繃的態勢。
而最關鍵的是,近期大陸面臨香港反送中抗爭與美國對臺軍售等事件,均深刻挑動其最敏感的神經。處理香港抗爭與美對臺軍售正處於「雙矛盾」的兩難局面,一方面需顧及國際大國崛起的正面形象,又必須回應國內諸多勢力的批判,或許其最佳策略仍是轉移國內注意力,將炮口一致向外,共同抗美一途;同時,亦可取得宣洩國內經濟下滑的不滿情緒,貿易戰無疑是合理的代罪羔羊。
(作者為中華經濟研究院大陸所所長)
來源:中時電子報
陸方的回應大出美國意料之外,也引發美國總統川普高度不滿,旋即宣布再度提高關稅以作為報復:原本對大陸2500億美元商品加徵關稅從10月1日起由現行的25%提升至30%;原定9月1日起對大陸3000億美元商品課徵10%關稅提高至15%。川普更直接策動美國企業「離開中國」,遷回美國參與美國的再工業化,生產基地或遷至第三地。
美中貿易戰發展至此,局勢急遽惡化,雙方9月能否重回談判桌仍難料。陸方為何於9月恢復談判前夕態度突然轉為強硬,筆者認為有其談判策略與時機上的考量。
首先,大陸似已轉變其貿易戰的因應戰略,由原本期待和談磋商轉為「新長征」的長期抗戰心態。故戰略上更多轉向激發一致對外的民粹愛國主義,組織「統一戰線」,形塑美國貿易政策不利世界經濟的氛圍,致力凸顯美國與他國的經濟矛盾,以及美國社會與華府的衝突。同時,也靜待美中情勢的可能轉變,包括美國的經濟情勢、川普選情等,利用時間的拖延,有利中方爭取拆解金融與債務危機引信的時機。
其次,大陸談判策略開始反守為攻,展現出爭奪美中貿易談判主導權的意圖。陸方代表劉鶴提出要達成貿易談判的三大先決條件,包括美方應解除華為禁令、雙方取消所有懲罰性關稅,以及談判文本的「平衡性」,即「中美應秉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精神,本著善意和誠信。」此一談判先決條件一改之前模糊不清的軟弱回應模式,已能清楚表明大陸在談判中的訴求和底線。
最後,美中貿易戰內涵擴及科技、貨幣乃至於國際政治關係等各層面。近來美方對中方如華為等5家電訊設備、系統與服務科技企業,依循2018年的《國防授權法》採取禁令,充分突出美中衝突超越單純的經貿面向。諸如,此前美國因國安問題實施科技出口管制,人民幣大貶,乃至於南海、朝鮮半島問題、一帶一路和印太戰略的衝突等,都反映出美中關係日趨多元分歧與緊繃的態勢。
而最關鍵的是,近期大陸面臨香港反送中抗爭與美國對臺軍售等事件,均深刻挑動其最敏感的神經。處理香港抗爭與美對臺軍售正處於「雙矛盾」的兩難局面,一方面需顧及國際大國崛起的正面形象,又必須回應國內諸多勢力的批判,或許其最佳策略仍是轉移國內注意力,將炮口一致向外,共同抗美一途;同時,亦可取得宣洩國內經濟下滑的不滿情緒,貿易戰無疑是合理的代罪羔羊。
(作者為中華經濟研究院大陸所所長)
來源:中時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