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認知-
哥德次文化(Goth subculture)是現今存在於許多國家中的一種文化,起源於1980年代初期的英國,自後龐克衍生出來的哥德搖滾界。哥德次文化比同時期其它文化的存在時間還要長久,並不斷衍生出各種類型。
其意象及文化影響從19世紀的哥德文學與恐怖電影。共同特色是哀傷、神秘的音樂和觀點。
衣服風格則包含死亡搖滾(Death rock)、朋克風、雙性(Androgynous)、維多利亞風、一些文藝復興和中世紀時期的衣服樣式,或者是結合上述各項風格。另外還經常搭配黑色的服裝、彩妝和頭髮。
據我的一些觀察,會被哥德吸引的人,對於恐怖、超自然、死亡、屍檢、頹廢、巫術、異教、禁忌、惡魔學、古堡、深淵、黑夜等表現黑暗、病態、恐懼、孤獨、絕望的藝術主題所吸引,也有一部分被人物的高雅氣派、氣質端莊、舉手投足間都有著特立獨行的復古貴族氣質吸引。
-次文化間差異-
1990年代,「哥德」這個名詞及相關的文化範圍變得更具爭議。一般民眾及媒體,將一些新興或逐漸流行的文化,與哥德文化混為一談。這原因主要是由於各文化間的外表、社會習俗和風格的相似所造成,即使在原始哥德文化中,不斷改變的趨勢也增加了定義精確範圍的複雜度。
哥德次文化間的家族數量龐大,相關文化體所連結到的資訊也十分驚人,雖說講究些勢必要提到從羅馬、拜占廷、斯拉夫、巴洛克和洛可可等,而相比洛可可的繽紛,哥特好像幾乎一律的沉重的黑色氣息沒跑了,但分支的次文化卻並未都是完全是偏黑色系。
其實要現今要找到原始哥德文化精神其實滿困難的,畢竟有時那年的精神和風格離我們太遙遠了,所以現代玩哥特的人只能稱之哥德次文化(Goth subculture),而隨著時代和文化的變遷,新的文化和風格的加入,使得哥德文化並非以往地強調「黑暗即為生活」的死亡貴族的方式,喜歡哥特不一定意味恐怖頹廢,也許是你有個嚮往特立獨行與叛逆的心,他們也是會因興趣而互相吸引,而組成所謂的「家族」,如今也有自信哥特(Perky Goth)這樣另類的家族存在。
以下我將以古典、近代等方式進行歸類,希望各位可以諒解這樣的歸類法,我會盡可能地補充內容。
~古典~
我這裡的古典並不是單指羅馬、拜占廷、斯拉夫、巴洛克和洛可可等古歐洲區的古典文化,裡面含有神話、童話、傳說、歌劇、舞蹈藝術表演等文化藝術體系,這裡面當然也包刮奇幻魔幻甚至儀式的分類。
就我的觀察,偏古典的族群比較喜好文學中的死寂元素,喜歡古堡內幽靜的環境,想像能在與世隔絕的地下王國中優雅地俯視一切,或是像是某個異教的祭司或教宗主導著黑暗的儀式。
個人放到其分類的有Fairy Goth、Medieval Goth、Mopey Goth、Pagan Goth、Romantic Goth、Tribal Goth、Vampire Goth、Victorian Goth。
先從童話哥特(Fairy Goth)開始帶入吧,以Fairy單詞拆解可譯作妖精,但我還是喜歡翻譯叫童話哥特,因為其裡面的元素並不會只單指妖精的元素,而是童話中的魔幻元素,當然童話有時是成人改編的現實寓言和嘲諷,好比著名的格林童話中就藏有大量支配、恐懼、病態以及性慾的隱喻。
睡美人的詛咒The Curse of Sleeping Beauty
母親 MONTHER
這裡我並不指是單指親生母親,而是含有母性或母親職位的監護人物或象徵,母后(queen)、繼母(Stepmother)、養母(foster mother)、教母(godmother)、奶媽(Wet nurse)等、這也是我們童話中經常看到的腳色,有時這樣甚至是一名路過受到幫助的古道熱腸老婆婆或是一名受到魔法詛咒的公主。,她們在童話中經常被描述會一些魔法、法術、巫術等被視為異教類的能力,
不過多數母性腳色都被塑造成由宛如女巫或是巫婆般的惡毒婦人,含有貶意和妖魔化的設定。
認知錯視圖
光輝之冠
母親作為讓生命降下的偉大人物自然多少有了母性的光輝這一說法,我在許多哥特人士的服裝中常看到這樣頭戴的金光閃閃,裡面穿插著大量寶珠金飾,宛如太陽般的頭飾或皇冠。(圖一)例如2002年魔咒女王(Queen of the Damned)也用過這樣的裝飾。
而在童話中(尤其是歐美繪本)也經常會看到這樣美麗的頭冠,通常有著這樣頭冠腳色是母后或是教母(圖二)
頭冠會是現在這樣造型,我認為主要是透過拜占廷和斯拉夫的特殊頭冠kokoshnik所變化而來的,而kokoshnik是其中最具標誌性和復雜裝飾的例子之一,上面襯有昂貴的布料,珍珠和珠子,這裝飾經常被誤認為是皇冠,kokoshnik只有已婚婦女穿著,將一塊布料縫在kokoshnik的頂部,頂部覆蓋頭部,有時還覆蓋頸部,看起來非常有宗教般的儀式感。
而已其變化出來的皇冠,突起的尖端上面會有珍珠進行裝飾視作星光,我想是要以此象徵母性的光輝所變化的,宛如聖母一般(圖三)。
說道宗教,有趣是教母為godmother,分開詞中god,就有點上天派來引導的意象,在俄羅斯或東歐其他的地方,會替親生父母的小孩子進行洗禮,並且東正教會中教父母都扮演起極爲重要的角色。
圖一
photo by hysteriamachine
圖二
photo by Rino Ferrari 灰姑娘-收入於《彩色世界童話全集》
圖三
聖母像
冷冽之光
當然!在童話中,母親尤其是繼母或養母的腳色似乎好像都是十分苛刻,超高標準看待他人,對於任何事情不滿足不知珍惜,每次登場都令人驚心動魄。
女性在一些文化上象徵著「陰」,也就由此產生了陰柔一詞,從古代以來的文化及占星學者,便把月亮視為雌性的、柔性的表徵,讓母親即便不是太陽般的光芒四射,也會是猶如月般柔和的女神。
不過月也代表的了夜晚,而人在漆黑的夜晚中只有蒼蒼白月照射下不免感到恐懼,在莫札特所創作的魔笛(德語:Die Zauberfl?te)中,夜后(K?nigin Der Nacht)就是個極為嚴苛的母親,身上光芒變成冷冽的嚴苛的象徵,夜后所需演唱的女高音也讓人覺得像是個歇斯底里的女性。
夜后降臨;卡爾·弗里德里希·申克爾為1815年的演出所設計的舞臺效果
阿瑪迪斯Amadeus 1984年
阿瑪迪斯Amadeus 1984年
Diana Damrau K?nigin der Nacht
把月亮視為雌性的的人格化的方式,以及人對於黑暗的恐懼,如同詛咒一般,改變了事物的本質,有時,在一些宗教中與其思想背道而馳的也會被稱為異教。
例如鏡子原本是古人參透異世界的工具,但有時鏡面一般反射出事物的黑暗面,而鏡子本是能驅兇避邪的象徵,但後來在一些影視作品的改編下成為了召喚惡魔的工具。
中世紀時期由於基督教將妖精視為惡魔,當時歐洲人印象中的妖精大部分都很醜陋,但文藝復興時期莎士比亞創作的妖精都外表優美、氣質高雅。莎士比亞亦將他作品中的妖精女王設定成有著迷人的外表及與凡人無異的性格。
或許溫柔的仙女會變成嚴厲的女神也是在人們對故事的改編下所形成的,溫柔和嚴厲究竟是哪一個才是事物的本質全看觀者自身的心了。
Artwork by Boris Diodorov
冰雪女王故事中devil mirror 鏡子能反映出人們和事物的美好和美麗的相反面,
並放大了他們的糟糕和醜陋的一面。
photo by 魔法使的新娘 魔法使いの嫁
妖精女王 緹坦妮雅Titania
最初出現羅馬詩人奧維德的作品《變形記》中,是月亮女神黛安娜的別稱,意思是泰坦之女
在《仲夏夜之夢》中是個外表美麗、性格高傲的妖精王后。
而到了維多利亞時期,歐洲人認為妖精是不穿衣服的,更使衣著單薄的裸體美女成為緹坦妮雅的典型形象。
-珍獸之角-
我發現在玩有著奇幻色彩的哥特有時頭戴的裝飾並不會只有頭冠、皇冠和花冠,有時會有犄角作為其裝飾,像極了奇幻王國中的妖精,角和獸皮一樣具有對生靈表示敬意的宗教文化,而搭配上黑暗色彩更讓她們像黑夜中舉行神秘儀式的女祭司,有時甚至是個著裝華麗的惡魔,這點也跟上方提到的中世紀時期基督教會將妖精視為惡魔有關。
黑魔女:沉睡魔咒
Maleficent
Maleficent
電影將安潔莉娜·裘莉飾演的梅菲瑟從邪惡的女巫改為面惡心善的仙女教母
羊
猶太文化視山羊為叛逆,希臘神話中生性好色的荷米斯的之子 牧神潘,更成了中世紀歐洲惡魔的原形之一,例如羊頭惡魔巴風特(英語:Baphomet,或譯巴弗滅),在電影羊男的迷宮(El laberinto del fauno)形象又變得殘酷又陰森的氣息。
不過潘同時是負責掌管樹林、田地和羊群的神,也經常藏匿在樹叢之中,有時像是個放蕩不羈的妖精。
Witches of the Earth
鹿
在我觀察一些哥特人士的影片中,他們房間經常會出現兩種動物,一是獨角獸,二是鹿,雖然我剛開始認為是跟小鹿斑比的電影有關,不過這樣的佐證不能證明甚麼。
鹿角在外觀上看來像極了樹枝或一雙細長的手。
在《榮格與鍊金術》和《羊泉之書》中有提到公鹿脫角具有生命再生與循環的隱喻,表達了意識與潛意識心靈世界不斷經歷生與死的輪替。
另外,北美印地安傳說有鹿女(Deer Woman),是一種各種形式的美洲原住民神話中的精神,主要與生育和愛情有關,主要表現為良性精神,但後來她也被改編吸引淫亂的男人的奇幻生物。
加拿大阿爾岡昆印地安人的傳說有溫迪哥(Wendigo),被視為貪婪、欲求不滿的象徵。
但不管哪種都有鹿的鮮明特徵,裡面也含有對孕育與死亡的暗喻,另外印地安是個注重薩滿巫醫的文化,更尊重著自然,有著儀式的濃厚色彩。
無間警探True Detective
頭帶鹿角的無名女屍
獨角獸
獨角獸的一角雖不會在哥特的服飾裝飾上看到,一般都是擺設獨角獸的裝飾,通常都是玩洛可可的蘿莉塔中會看到相關的裝飾,另外上方提到鹿角也是蘿莉塔服飾中會用到的裝飾之一。
這都要從獨角獸有的象徵性說起,傳說獨角獸可以說是閨女的騎士,在歐洲大陸的傳說中,獨角獸是純潔的化身,更被蘇格蘭選為王室的象徵,它有時被描繪成雌性,而其角具有解毒的作用。
其身上的角在塔羅符號中代表「劍」的象徵,獨角獸的出現具有出生、成長、重生和孕育等女性能量的本質。
說真的要與黑暗有甚麼連結,我想是跟奇幻文學作家 彼得畢格所著的最後的獨角獸(The Last Unicorn)有關,故事講述一頭初踏入俗世的獨角獸面對各種殘酷命運之間的拉扯與挑戰
鐵男躲避球(DodgeBall: A True Underdog Story)
充滿獨角獸的房間
儀式Ritual
儀式是所有已知人類社會的特徵。它們不僅包括禮拜儀式和有組織的宗教和邪教的聖禮,還包括通過儀式,贖罪和淨化儀式,效忠誓言,奉獻儀式,成年儀式或儀式,加冕和總統就職典禮,婚姻和葬禮等等。
在心理學中,儀式有時用於一個人系統地用來中和或預防焦慮的重複行為(可能是強迫癥的癥狀),但強迫性的儀式行為通常是孤立的活動。
過去和現在社會的儀式通常涉及特殊的手勢和文字,固定文本的朗誦,特殊音樂的表演,歌曲或舞蹈,遊行,某些物品的使用,特殊服裝的使用等等。
而我們經常看到電影裡的各種邪教用的特殊物品,不過這裡先簡單介紹下,畢竟我不太喜歡介紹刑具這種東西。
人魚禁區Dagon movie
美卡瑞娜·高梅茲飾演的邪教女祭司,作為達貢的眷族 深潛者,對祭品毫不留情
面具mask
在一些哥特作品中,我會看到以下這樣的全盲面具(圖一),我認為是中東地區的全罩面紗的變異體(圖二),但也不排除是特殊頭冠kokoshnik的另一的變化,因為這類面具極為華麗,像是金屬類去打造,從外觀形象上來講其成為一名有著悲劇色彩的聖女教宗,例如前段時間哥布林殺手中的劍之聖女。
面具在一些文化除了有儀式作用外,也有慶典的展示,其中威尼斯面具慶典中允許人們成為他們不是的東西,並假裝一般的社會平等者,在節日中消除其他緊張的社會等級,強調超出正常社會限制範圍的遊戲。
這樣的全盲面具也凸顯了掩蓋了真實身份所創造神秘感,讓人可以毫無顧忌,恣意狂歡,但面具下到底隱藏了甚麼樣過去和背景,有時讓人想像也會讓人感到興奮和恐懼,有時像極一名帶來悲劇的女神。
(圖一)
(圖二)
hellboy angel of death
十字架Crucifixion
十字架在許多宗教中都會看到,形狀並不僅限於完全的正十字,而這類會被視為異教十字,例如埃及象形文字中意為“生命”的「安卡」,象徵著不朽,甚至可以被看作是解開死亡之門的鑰匙。
由托尼·斯科特(Tony Scott)執導的1983年的電影 千年血后(The Hunger)讓匕首形安卡首次亮相,1996年,金屬機械手Drennan受到Sebastiaan神父的委託,製作了一個刀刃式十字架的獨家版本,而後這匕首安卡被視為Vampire Goth或吸血鬼愛好者之間的象徵符號,又稱遺物安卡(legacy-ankh)或吸血鬼安卡。
1983 千年血后 The Hunger
~近代~
哥特在各文化風格的相似所造成了即便是在20世紀後的現代也會看到一些追求與嚮往黑暗、病態、恐懼、孤獨、絕望的元素,但有時不一定是黑色精神,而是幽靜和獨特的嚮往,有時是展現在服裝外觀上,進而保護自己溫柔的內在,而這也是前述中所提到的大大小小爭議點的激烈區域,但並非所有黑都是一般黑,有時文化間的變異也造就了有趣的異彩。
沙瑪特smart
認真說起來,殺馬特的起源於20世紀70年代的朋克(Punk)文化,不過為何會和哥特扯上了關係,這倒是很多人會討論的。
它於2008年流行於亞洲,是結合日本視覺系和歐美搖滾的結合體,喜歡並盲目模仿日本視覺系搖滾樂隊的衣服、頭髮等等,但看不慣的人將他們稱為「山寨系」,「腦殘」劃上等號腦殘族並列。
如此奇葩,我想是在於一些影視文化的吸取的時段的上的不精確,以及審美已經隨著年代改變了,另外不需要每天做太極端的事情。
如此奇葩,我想是在於一些影視文化的吸取的時段的上的不精確,以及審美已經隨著年代改變了,另外不需要每天做太極端的事情。
如果從一些影視上來看,不難理解為何吸取的不精確,例如
1986年的魔王迷宮(Labyrinth)中大衛·鮑伊所飾演的地精王(goblin king)
1988年的美國喜劇恐怖片 艾維拉驚魂(Elvira: Mistress of the Dark)
1990年 強尼·戴普飾演的剪刀手愛德華Edward Scissorhands
陰間大法師Beetlejuice 1988
其實這樣的髮型來源有部分可以追逤到Trad Goth和Deathrockers上,不過或許是這樣的頭在現代來說實在太過有趣了,而且保養上來說Deathrockers中所使用的髮型"死鷹”(Death hawk)是很費保養的,這就更少人會去接受了。
只能說他們有時只吸取到了外觀,而外觀是隨著時代更迭產生變化的,在現代照片上的一些哥特士已經不會畫著很濃的妝,留著雜亂的髮型,畫妝注重了眼線和眼影間的視覺效果,使用眼影,眼線筆和睫毛膏營造出微妙的煙熏眼妝效果。髮型即便染色也更注重整潔和整齊,更善用接髮來增加造型,有時也會使用復古鮑伯短髮、赫本頭等來增加年代感。
終極追殺令The Professional 1994
不過對於面對風格我們要有理性,而不是覺得自己自命不凡。 作為一個優雅的哥特並不是要拒絕大部分的哥特文化。 如果你瞧不起其他哥特亞文化,你就會把自己與志同道合的朋友隔離開來。 創造自己的美學,但尊重每個人(哥特或其他)提供的東西。
龍紋身的女孩The Girl with the Dragon Tattoo 2011
原宿風Harajuku
前面我們說到沙瑪特是結合日本視覺系和歐美搖滾的結合體,那麼從服裝上來看日本視覺系的元素佔據比較多,而這種屬性我歸類在原宿風。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軍入駐日本,隨後大量美式文化湧入,其中最令年輕人狂熱的就是 Rockabilly(起源於美國東部的山區鄉村搖滾樂);使得在 19 世紀 60 年代的日本,飛機頭、須賀夾克和牛仔褲成為那個時期最火熱裝扮。
原宿風是我在搜查相關服裝時經常看到,原宿風的穿著比起哥特傳統的純黑,純深色,添加許多較可愛粉紅的元素,外觀妝感髮型接近於洛莉塔的軟妹類型,缺少哥特有的成熟頹廢感(當然!這跟五官也有關聯),真要分類的話,我個人會視作Perky Goth的分歧,因為這裡面崇拜偶像的元素也較多。
黑紅格子蘇格蘭樣式的不規則的荷葉邊裙,黑白橫條的過膝襪,空靈可愛的齊瀏海,滿多日式偶像會使用的龐克元素。
但無論多麼誇張都沒問題,在原宿都沒問題,因為這裡為時尚而生。他們衣著艷麗,板式奇異,拼接大膽。
我想會掛鉤上的主要來源是死亡筆記本中的彌海砂。
死亡筆記本電影(2006),戶田惠梨香所飾演的彌海砂
死亡筆記本動畫 彌海砂
髮型很明顯是日式的可愛啾啾造型
黑色幽默Black comedy
黑色幽默產生、發展於1960年代,繁榮於70年代,在無所適從的社會背景下,於是產生了對現實採取嘲笑抨擊,揭露和諷刺,幻想和否定結合在一起的「黑色」的「幽默」。
雖然並不是哥特中的主要文化,但「黑色」+「幽默」的手法卻很常在一些活死人或與常人思考迥異相關的影視作品中出現,例如有名的亞當斯一家,阿達一族(the Addams family)
阿達一族(the Addams family)
有名氣像導演提姆波頓,它執導的作品中蝙蝠俠1989、蝙蝠俠大顯神威1992、《瘋狂理髮師:倫敦首席惡魔剃刀手2008、魔境夢遊2010就很多這樣手法混在其中。
這裡也不得不提強尼戴普,他真的很會演這樣半瘋癲漢又不失黑暗人格的人物,被語多人稱善用黑眼圈的百變性格男星,除了前面提到的瘋狂理髮師,還有半夜鬼上床( A Nightmare on Elm Street)黑影家族(Dark Shadows)斷頭谷(Sleepy Hollow)他都有出演。
瘋狂理髮師:倫敦首席惡魔剃刀手
Sweeney Todd: The Demon Barber of Fleet Street
Sweeney Todd: The Demon Barber of Fleet Street
~黑色的誤解~
從以上看來「黑色」的更加廣泛地運用在生活之中,進而投射到各式各樣的文化上了。
可能你愛的書或著你的生活都有染上了些「黑色」氣息,當然我這裡不是指絕望等負面情緒。
哥特人崇拜撒旦或邪靈:這是人們錯誤地認為哥特人是“怪胎”的原因之一。絕大多數時候這不是真的。有許多哥特人是無神論者,基督徒,猶太人,穆斯林,巫術師(他們不相信撒旦)......只要做你自己,相信或不相信你想要的東西。
看到黑色就認為都很沮喪和有自殺傾向。這是所有刻板印像中最荒謬的不真實。
黑色在每種文化中都意味著不同的東西,包括表達“抑鬱癥”,這根本不是真的。哥特人的黑暗氣氛來自原始哥特人對70年代明亮的迪斯科舞臺的反叛。
哥特亞文化是對傳統規範的反叛,有利於耍下個性。 但是你仍然需要尊重別人(甚至是非哥特人)。 當他們與你交談時傾聽他們的聲音,並避免對你的風格產生討厭。 如果有人對您的著裝或行為有疑問,請盡最大努力教育他們。
少年悍將(Teen Titans)中的酷姬(Raven)與人皮獸(Beast boy)
小說文學&電影
閱讀哥特文學將讓你領略經典文學的可怕方面。 哥特小說和詩歌對當代哥特文化產生了重大影響,因此可以通過哥特式作品來體驗這種情感,而觀看經典的恐怖電影欣賞可怕的主題,如鬼呀,女巫和吸血鬼。 優雅的哥特特別喜歡復古恐怖片。
德古拉Dracula
七角閣樓The House of the Seven Gables
咆哮山莊Wuthering Heights
科學怪人Frankenstein
道林格雷的畫像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
告密的心The Tell-Tale Heart
化身博士Dr. Jekyll and Mr. Hyde
化身博士 Dr. Jekyll and Mr. Hyde 1931
斷頭谷Sleepy Hollow
靈動檔案(The Awakening, 2011)
凌刑密密縫(鼩鼱的巢穴)-Shrew's Nest
莎樂美(插圖 比亞茲萊)
王爾德筆下的沙樂美,是美豔、性感、危險、頹廢的。
沙樂美在為希律王演出了七層紗舞之後向父王要求要了約翰的頭,並捧著約翰的頭談情說愛
王爾德筆下的沙樂美,是美豔、性感、危險、頹廢的。
沙樂美在為希律王演出了七層紗舞之後向父王要求要了約翰的頭,並捧著約翰的頭談情說愛
孤兒怨Orphan 2009
~音樂&舞蹈~
對哥特類型進行更多研究,並發現你最喜歡的聲音。
後朋克哥特搖滾樂隊包括Bauhaus, Sex Gang Children, Southern Death Cult, Siouxsie以及任何其他樂隊從後朋克轉變為哥特搖滾的黑暗味道。這些被認為是原始和經典的哥特藝術家,以及在提出哥特樂隊推薦時最常提到的那些。
後朋克哥特搖滾樂隊包括Bauhaus, Sex Gang Children, Southern Death Cult, Siouxsie以及任何其他樂隊從後朋克轉變為哥特搖滾的黑暗味道。這些被認為是原始和經典的哥特藝術家,以及在提出哥特樂隊推薦時最常提到的那些。
你也得評估的音樂品味。 再核心的哥特音樂也是一個基於音樂的亞文化,所以為了自己去考慮哥特音樂, 有些人認為,玩哥特音樂就意味著哥特們只能聽哥特音樂,這是不正確的。 只要你聽哥特音樂,你就可以被視為哥特,你聽別的也沒關係。
歌劇魅影 (2004年電影)
當然!聆聽黑暗浪漫的音樂來讓心情沉思,古典音樂必不可少,因為哥特式文化從浪漫主義中吸取了很多,推薦的浪漫主義作曲家有:嘗試貝多芬,肖邦,柴可夫斯基,門德爾松,瓦格納和德沃夏克。
迪士尼幻想曲Disney Fantasia (1940) Night on Bald Mountain-Mussorgsky
《荒山之夜》在1898年曾被音樂時報評為:
「這是我們聽過最難忍受的東西…,充滿了醜陋、惡劣與憎恨,真希望再也不要聽到它」。
好吧!就當當時人們還沒那麼開放吧!但時間證明其精彩與璀璨的音樂內容,迪士尼幻想曲也讓許多人看到不一樣的意境傳達。
約翰·塞巴斯蒂安·巴哈 D小調管風琴賦格與觸技曲(Toccata and Fugue in D minor, BWV 565)
著名的吸血鬼主題出場配樂,管風琴擁有雄偉宏大飽滿的音響,強弱變化幅度巨大、音色具多樣性,加上它的聲響威力足以和管弦樂團媲美、對抗,因而被喻為「樂器中的帝王」。
著名的吸血鬼主題出場配樂,管風琴擁有雄偉宏大飽滿的音響,強弱變化幅度巨大、音色具多樣性,加上它的聲響威力足以和管弦樂團媲美、對抗,因而被喻為「樂器中的帝王」。
頹廢與絕望或許讓人想到充滿廢土的末日後的科幻世界,而在經歷浩劫時人們在音樂和舞蹈間開始在廢土世界尋找新的方向。
駭客任務3:最後戰役 The Matrix Revolutions
其中Cyber Goth就是與古典Goth音樂和風格方面比其他(傳統)哥特更為極端。 音樂本質上是電子音樂,涵蓋了EBM,工業音樂,futurepop以及俱樂部導向的舞蹈音樂風格等其他電子類型,以及其他電子類型,包括鼓和貝司,synthpop,gabber 和智能舞蹈音樂。
傑克武士Samurai Jack dance
很多人認為Cybergoth是賽博的一員,但它和Raver和Rivethead之間是有一定的界限,這一行標有所有微妙和不那麼微妙的差異。Cybergoth盡可能遠離哥特,但仍然命名為哥特。我們可以在幾乎所有主要特徵中發現哥特人和哥特人哥特人之間的差異,音樂,時尚和場景的Cybergotic選擇不僅在Goth和Cyber哥特之間劃線,而且在這個“Neuromancer”(黑客啟發的亞文化)與Raver之間劃分音樂選擇和鮮豔色彩,以及更多軍事相鄰的鉚釘頭。
愛x死x機器人Love, Death & Robots
Cyber Goth時裝通常以人造或重型造型為目標。因為每個cybergoth都在努力創造原創性和自己動手的方式 - 你覺得風格使用顯然不是有機或適當的材料是很常見的。注重細節有很長的路要走,DIY原則使風格再生豐富。
頭髮是反叛的主要標誌之一,因此在每個亞文化中都受到了極大的關注。 Cybergoths的染髮與簡單的網絡長發綹精心設計的延伸裝飾並用。網絡長發綹可以在材料,顏色,形狀和長度上保持警惕。它們可以由真毛或合成頭髮,塑料,紗線製成,也可以由電纜,泡沫條或管狀Crain製成。頭髮和長發綹的體積和長度沒有界限,只有頭髮仍然很大,色彩豐富,大量人工。
頭髮是反叛的主要標誌之一,因此在每個亞文化中都受到了極大的關注。 Cybergoths的染髮與簡單的網絡長發綹精心設計的延伸裝飾並用。網絡長發綹可以在材料,顏色,形狀和長度上保持警惕。它們可以由真毛或合成頭髮,塑料,紗線製成,也可以由電纜,泡沫條或管狀Crain製成。頭髮和長發綹的體積和長度沒有界限,只有頭髮仍然很大,色彩豐富,大量人工。
化妝是故意複雜的,並與其他服裝顏色協調,並用不尋常的口紅和眼影,通常是黑色,藍色,綠色,黃色,閃光元素和閃亮的珠子和貼紙在女性中很受歡。
「Pale skin, as to resemble life spent inside」
來自cyberpunk文學有一個比喻:假設將來“外頭”由於嚴重的污染而有毒且致命.
維多利亞時代的哥特,粉彩哥特,Cybergoth等風格都是不同的亞文化,場景或時尚。他們不是來自哥特本身,而是取名哥特。這並不意味著你不能像哥特一樣穿這些時裝,這只意味著穿著柔和的哥特時裝意味著你穿著柔和的哥特時裝;它不會讓你成為哥特。
哥特是一種亞文化,包含音樂,有時包括時尚,但哥特並不是你唯一被允許的東西。隨意參加您想要做的任何愛好,興趣,包括體育。你是一個有一定程度複雜性的人,而不是一個人。
~後記~
其實這篇一開始就不完美,說真的,這比我之前撰寫蒸氣龐克和民族風的時候還要讓我更加頭痛,有時寫著寫著都快不知道我在寫什麼,有時腦袋都快爆炸了(也許最近天氣真的太熱了),最後閱讀起來有問題的我也刪了。
我在每次編輯完畢時我都會再次問問自己有什麼是自己遺漏的和需要去搜查的,也許這裡面有我如傳統主義者般誤解和刻板的理解也說不定,但隨著一次次的校正,我對「黑色」就有新的理解和體悟,不需讓自己那麼極端且要求精準,而是更大膽地展現自己看到的「黑色」,使得這場黑暗之旅變得非常有趣,更重要的是閱讀每份文章時,我又重新認識了自己,如同那一次次對文章的校正。
《THORES柴本》
《Trinity Blood聖魔之血》為其出道作,畫作充斥著深深的絕望及無奈,給人一種難以抗拒的魅惑。作品中色彩多為弄郁,以此襯托出人物內心世界。
相關作品《SCISSORS CROWN》
Credit; Nightfall, an art print by Marina Mika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