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H官方钱包

切換
舊版
前往
大廳
主題

美駐英大使撰文推銷“氯洗雞、激素牛”

—— | 2019-03-04 23:24:52 | 巴幣 0 | 人氣 284

在英媒撰文為美國“氯洗雞”和“激素牛肉”辯解,並呼籲“擁抱美國農業”之後,美國駐英大使伍迪·約翰遜遭到了強烈的抨擊。

伍迪·約翰遜(Robert Wood "Woody" Johnson)出生於美國強生(Johnson)公司的創始人家族,是該公司第三任總裁的兒子。

據英國《衛報》3月2日報導,在這篇名為《對美國農業的抹黑,正把英國帶進歐盟“古董農業”的陷阱》的文章中,他表示美國食品是安全的,而那些有關“氯洗雞”(chlorinated chicken)和“激素牛肉”(hormone beef)的傳言只不過是“被用來誤導公眾的恐怖故事”。

約翰遜這樣寫道,“像‘氯洗雞’和‘激素牛’這樣的煽動和誤導性詞彙只是為了將美國農業陷於最壞的境地。”

他說,與歐盟的“古董農業”不同,美國的生產商們以“科學”和“技術”為工具,養活了不斷增長的全球人口。

英國廣播公司(BBC)節目主持人、廚藝欄目評委和美食作家傑伊·雷納(Jay Rayner)隨即在推特上“炮轟”約翰遜,稱英國人應該告訴他把氯洗雞的標籤貼在什麼地方,以便民眾識別這種“危險的東西”。

“氯洗雞”一詞來源於美國對肉雞的飼養方式:英國《每日郵報》2017年7月29日的一篇文章稱,與歐盟國家不同,美國並沒有指定對養雞場的最低空間、照明水平和氨(來自雞的排泄物)的標準——換而言之,美國養雞場裡的雞可能生活在一個極其可怕的環境裡。

北卡萊羅納州農民克萊格·瓦茨(Craig Watts)向《每日郵報》透露,有成千上萬隻體型巨大的雞(原文為“弗蘭肯斯坦雞”)擠在一個沒有自然陽光的大倉庫裡。這些雞的重量可以長到4公斤,它們經常在成熟之前就死了,而屍體會被自己的排泄物覆蓋,使得養雞場變成了疾病的滋生地。

如果以上爆料屬實,那麼也就難怪有97%的美國肉用雞都會在被宰殺後接受氯酸鈉(注意不是氯化鈉)的消毒處理,並且美國政府及管理部門認為這是合法且有效的消毒手段了。

儘管伍迪·約翰遜在自己的文章中將氯洗法稱為“處理潛在致命細菌的最有效和最經濟的方式”,但歐盟一直存在著對這些雞肉可能存在氯化物殘留的疑慮。歐盟自1997年開始就禁止使用氯水清洗雞肉,並用冷空氣或水洗來代替。

不過隨著英國脫歐,併計劃與美國簽署新的貿易協定,英國時任貿易大臣利亞姆·福克斯(Liam Fox)曾呼籲英國降低食品安全標準,允許進口美國的“氯洗雞”。

但這一呼籲在英國乃至歐盟都引發了激烈爭議,有人抗議這是對美國“不人道飼養方式”的間接認可,有人擔心這種低成本高密度的流水線式飼養會對英國本土的養雞業產生嚴重衝擊。

而美國和歐盟之間對“激素牛肉”的爭議則更是由來已久。

根據《中國經濟周刊》2010年的一篇文章,20世紀70年代在法國和意大利的青少年中曾流行一種荷爾蒙紊亂癥,有人認為這是由於養牛場使用了一種叫DES的荷爾蒙,導致牛肉荷爾蒙含量過高,被食用後進入人體所致。

歐洲消費者遂組織起來聯合抵制這種牛肉。 1980年9月20日,歐共體理事會決定開始限制動物使用荷爾蒙。

然而,荷爾蒙在美國和加拿大的農場中是被允許的,且歐洲是美國牛肉的主要出口市場。於是美國在1987年根據原《關貿總協定》東京回合談判達成的《技術壁壘協定》起訴歐共體,認為“荷爾蒙禁令”沒有科學依據,要求建立專家小組對其進行技術鑑定。
1995年世界貿易組織成立之後,美加等國和歐盟開始了曠日持久的訴訟戰。美方要求歐盟放開肉製品市場,而歐盟則要求美國取消報復措施。雙方的爭執一直持續至今仍未有結果。

節錄自觀察者網

創作回應

相關創作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