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眾矚目的2018地方選舉,最後以民進黨大敗告終。因此選前採「反併吞、顧臺灣」為競選主軸,主打兩岸關係牌的綠營,自然也面對到調整兩岸關係的輿論壓力。其中,率先而來的即是陸客議題。
許多此前綠地翻藍天的縣市,由於過往民進黨因素消失,因此傳出許多風聲說陸客觀光團將重返這些縣市。與此同時,藍營新任首長也紛紛表明對兩岸關係的重視,以及與大陸深化合作交流的意願。這波浪潮,甚至讓不少綠營首長也希望能搭上順風車,不要藍綠有別,舉手歡迎陸客到來。陸委會主委陳明通甚至表示期待陸客明年的熱潮。
不過在這股熱潮之下,仍有輿論質疑陸客在臺灣觀光的重要性,諸如獨立媒體「沃草」,就指稱陸客不來並未影響臺灣觀光業,因為蔡政府執政之後,來臺旅客人數並未下降,而東南亞和韓國旅客的成長,也補足減少的陸客人數;且陸客消費力不高,因此影響有限。
然而陸客人數減少真沒有影響臺灣觀光嗎?臺灣觀光業近年來的發展到底如何?本文以下便將逐一分析,並將揭露民進黨政府是如何摧毀臺灣觀光。
誰為臺灣觀光業帶來巔峰?
在討論陸客重要性之前,首先必須回顧一下臺灣觀光產業的發展脈絡。事實上,從下兩表1999年至2017年來臺旅客重要指標可以很清楚看出。在扁政府8年執政期間,倘若比較李登輝與陳水扁最後一個完整執政年,來臺旅客僅增加131萬、增幅為54.3%,而觀光外匯收入則增加16.43億美元、增幅為46%。
然而在馬政府期間,同樣以與陳水扁最後一個完整執政年做比較,來臺旅客卻增加了672萬、增幅為280.6%,而觀光外匯收入則增加91.74億美元,增幅為276%;從此來看,在馬政府執政八年期間,不僅每年平均為臺灣多帶來84萬觀光客,甚至讓臺灣突破千萬觀光客大關,可謂為臺灣觀光帶來黃金發展盛潮。
陸客不重要?
相較於馬政府時期的高速發展,蔡政府兩年多的執政,卻為臺灣觀光發展帶來相當沉重的打擊。就帳面上來看,雖然蔡的一個完整執政年比馬最後一個,成長了30萬旅客,但實際上,相對於馬政府年平均增加的84萬,就可謂大幅衰退。更甚者,從觀光外匯來看,蔡政府雖然增加30萬人,但在最重要的指標-觀光外匯上,卻從143.88億美元下降到123.15億,大幅減少20億美金的收入,僅為2015年的85.6%。
那為何蔡政府時期的來客旅客人數成長,但觀光外匯收入卻減少呢?這即跟旅客每日消費與停留夜數下降有直接相關。從2015年到2017年,旅客每日消費從207.87美元下降到179.45,減少28.42美元,降幅達14%;而停留夜數也從6.63下降到6.39晚,降幅達3.6%。因此即使人數成長2.9%,但在旅客消費下降14%、停留夜數3.6%的情況下,也就毋須意外觀光外匯會下降14.4%。
而進一步從下表的來臺旅客分區每人每日消費來看,雖然2015年到2017年各分區的人均消費大多下降,然而最為顯著且重要的即為大陸,從227.58減至184.38美元,縮水幅度達19%,成為來臺旅客日平均消費下降的主因。然而有論者,卻無視此前在臺消費水準與日本不是第一就是第二的大陸,反而將大幅衰退的數據作為陸客不重要的證據,為蔡政府進行開脫,無疑對臺灣觀光造成二度傷害。
蔡政府的新南向觀光政策有用嗎?
眾所周知,蔡政府自執政以來,主打以新南向取代西進,而護航民進黨觀光政策的論者,也以蔡政府來臺旅客結構調整作為論據。從下表來看,從2015年到2017年,陸客大幅減少145萬,雖然藉由新南向18國與韓、日分別增加73、40和27萬大致打平。
然而誠如前述,陸客在過往的消費水平不是位居第一就是第二,因此在人數與消費大幅下降的情況下,自然就造成整體觀光外匯的下降。此外,從上表也可以看出,新南向國家的消費水平遠低於已大幅衰退的陸客。由於官方數據自2017年才統計新南向18國的消費水平,不過倘若以18國中經濟水平中前段班的馬來西亞推估,即可看出,在此之前,新南向國家的消費水平與陸客的差距將有多大。在陸客消費力最強的2011年,甚至還比馬來西亞、甚至是韓國,高出將近100美元的日均消費。所以從消費水平的差距來看,似乎就很難以新南向18國的成長來弭補陸客的減少。
馬政府只重視發展陸客?
雖然在馬政府時期,陸客從2007年的31萬,大幅增加到2015年的418萬,成長達13.5倍,成為馬政府期間觀光客成長673萬的主要構成。然而不可忽視的是,在此期間,非陸客也成長286萬的成就。其中,日本旅客增幅39.5%、韓國2.91倍、歐洲47.3%、美洲25.4%。而新南向18國,由於官方缺乏2007年之數據,因此以2008年計,也亦成長90%。
從此來看,對比於扁政府8年,觀光人數僅增長131萬,馬政府光是非陸客的觀光人數成長就倍於扁政府,就可以理解,馬政府當年對於發展觀光的力度與廣度,其觀光人口突破千萬的成就,也絕非僅依靠陸客而已。
陸客不來誰受傷?
呈如前述,雖然蔡政府執政之後,來臺旅客人數並未下降,然而觀光外匯收入卻由於消費水準高的陸客人數減少和消費下降,從而大幅減少。那在整體觀光環境、結構調整的趨勢下,哪些地方是受害者?從下表各縣市的每一百位來臺旅客,至該縣市遊覽次數比較就可以很明顯看出結果。
同樣以2015年至2017年的變化來看,南投、高雄、屏東、花蓮、嘉義、臺東、桃園可以說是重災區,分別下降10.3、14.4、15.9、12.9、12.4、9、3.6人次。也就是說,中南東部可以說是蔡政府觀光政策下最大的犧牲者。因為新開發的新南向國家及韓國旅客,更傾向於在雙北觀光,而非如同陸客般,有興趣至中南東部旅遊。此也相當可能,成為民進黨此次選舉在這些縣市表現不佳的原因之一。
為何發展觀光很重要?
自蔡政府上臺以降,高速成長8年的觀光人數,開始趨緩,從馬政府年平均的84萬增長,下降到2017年的30萬。甚至,就目前來看,由於2018年1月到10月的來臺旅客人數僅892萬人左右,若以月平均89.2萬推估,2018年的來臺旅客數將「零成長」,在1070萬人上下,與2017年無異。從此來看,民進黨所謂的觀光結構重整,就不僅大幅減少觀光外匯收入,更讓我國觀光發展遇到瓶頸,結束高速成長時期。
而更令人擔憂的是,根據下表,我國長期以來,國人出國人數遠高於來臺旅客人數,形成資金流失的「觀光赤字」。這樣的趨勢,在扁政府最後一個完整執政年,差距高達524萬人。雖然在馬政府時期,國人出國人數有所增加,但在來臺旅客提升更多的情況下,在2015年時已將差距縮減至250萬人。
然而蔡政府不當的觀光政策下,原本逐年縮小的差距,卻在短短兩年多的時間裡,增加217萬,幾乎吐光馬政府8年來竭力弭平的距離,讓我國國人出國人數多於來臺旅客人數將近491萬人,回歸扁政府時期的水準。這自然就為我國資本長年流失的發展困境,雪上加霜。從此來看,發展觀光,雖不能根除,就成為避免資金流到境外,緩解我國外國投資不足困境的藥方之一。
自然,陸客並不是萬靈丹,從過去的經驗來看,為人詬病的一條龍經營,或是觀光受益並未流入基層等,都確實為重要問題,仍待政府透過政策來進行調整。而在可見未來內,除政策調整,也同時必須兼顧觀光品質的提升,透過結合文創產業,來發展各觀光景點的特色,而非樣板式的設計,讓來臺旅客覺得每一個景點的景貌都相去不遠。而由於文創產業高度仰賴資金,因此觀光人數以及外匯收入是否足以撐起相關產業,就至關重要。
這也是為何發展觀光相當重要的緣故。因為就臺灣國內市場的規模來看,尚不足以撐起國際前段班的文創產業。所以說,藉由發展觀光,並進行政策控管,避免出現觀光利益為少數人把持,或只顧炒短線,才能撐起發展國際文創,從而提升觀光品質,帶來更多觀光利潤,形成良性循環。
https://tw.news.yahoo.com/【yahoo論壇/陳冠安】陸客不重要?民進黨如何摧毀-004930888.html
許多此前綠地翻藍天的縣市,由於過往民進黨因素消失,因此傳出許多風聲說陸客觀光團將重返這些縣市。與此同時,藍營新任首長也紛紛表明對兩岸關係的重視,以及與大陸深化合作交流的意願。這波浪潮,甚至讓不少綠營首長也希望能搭上順風車,不要藍綠有別,舉手歡迎陸客到來。陸委會主委陳明通甚至表示期待陸客明年的熱潮。
不過在這股熱潮之下,仍有輿論質疑陸客在臺灣觀光的重要性,諸如獨立媒體「沃草」,就指稱陸客不來並未影響臺灣觀光業,因為蔡政府執政之後,來臺旅客人數並未下降,而東南亞和韓國旅客的成長,也補足減少的陸客人數;且陸客消費力不高,因此影響有限。
然而陸客人數減少真沒有影響臺灣觀光嗎?臺灣觀光業近年來的發展到底如何?本文以下便將逐一分析,並將揭露民進黨政府是如何摧毀臺灣觀光。
誰為臺灣觀光業帶來巔峰?
在討論陸客重要性之前,首先必須回顧一下臺灣觀光產業的發展脈絡。事實上,從下兩表1999年至2017年來臺旅客重要指標可以很清楚看出。在扁政府8年執政期間,倘若比較李登輝與陳水扁最後一個完整執政年,來臺旅客僅增加131萬、增幅為54.3%,而觀光外匯收入則增加16.43億美元、增幅為46%。
然而在馬政府期間,同樣以與陳水扁最後一個完整執政年做比較,來臺旅客卻增加了672萬、增幅為280.6%,而觀光外匯收入則增加91.74億美元,增幅為276%;從此來看,在馬政府執政八年期間,不僅每年平均為臺灣多帶來84萬觀光客,甚至讓臺灣突破千萬觀光客大關,可謂為臺灣觀光帶來黃金發展盛潮。
陸客不重要?
相較於馬政府時期的高速發展,蔡政府兩年多的執政,卻為臺灣觀光發展帶來相當沉重的打擊。就帳面上來看,雖然蔡的一個完整執政年比馬最後一個,成長了30萬旅客,但實際上,相對於馬政府年平均增加的84萬,就可謂大幅衰退。更甚者,從觀光外匯來看,蔡政府雖然增加30萬人,但在最重要的指標-觀光外匯上,卻從143.88億美元下降到123.15億,大幅減少20億美金的收入,僅為2015年的85.6%。
那為何蔡政府時期的來客旅客人數成長,但觀光外匯收入卻減少呢?這即跟旅客每日消費與停留夜數下降有直接相關。從2015年到2017年,旅客每日消費從207.87美元下降到179.45,減少28.42美元,降幅達14%;而停留夜數也從6.63下降到6.39晚,降幅達3.6%。因此即使人數成長2.9%,但在旅客消費下降14%、停留夜數3.6%的情況下,也就毋須意外觀光外匯會下降14.4%。
而進一步從下表的來臺旅客分區每人每日消費來看,雖然2015年到2017年各分區的人均消費大多下降,然而最為顯著且重要的即為大陸,從227.58減至184.38美元,縮水幅度達19%,成為來臺旅客日平均消費下降的主因。然而有論者,卻無視此前在臺消費水準與日本不是第一就是第二的大陸,反而將大幅衰退的數據作為陸客不重要的證據,為蔡政府進行開脫,無疑對臺灣觀光造成二度傷害。
蔡政府的新南向觀光政策有用嗎?
眾所周知,蔡政府自執政以來,主打以新南向取代西進,而護航民進黨觀光政策的論者,也以蔡政府來臺旅客結構調整作為論據。從下表來看,從2015年到2017年,陸客大幅減少145萬,雖然藉由新南向18國與韓、日分別增加73、40和27萬大致打平。
然而誠如前述,陸客在過往的消費水平不是位居第一就是第二,因此在人數與消費大幅下降的情況下,自然就造成整體觀光外匯的下降。此外,從上表也可以看出,新南向國家的消費水平遠低於已大幅衰退的陸客。由於官方數據自2017年才統計新南向18國的消費水平,不過倘若以18國中經濟水平中前段班的馬來西亞推估,即可看出,在此之前,新南向國家的消費水平與陸客的差距將有多大。在陸客消費力最強的2011年,甚至還比馬來西亞、甚至是韓國,高出將近100美元的日均消費。所以從消費水平的差距來看,似乎就很難以新南向18國的成長來弭補陸客的減少。
馬政府只重視發展陸客?
雖然在馬政府時期,陸客從2007年的31萬,大幅增加到2015年的418萬,成長達13.5倍,成為馬政府期間觀光客成長673萬的主要構成。然而不可忽視的是,在此期間,非陸客也成長286萬的成就。其中,日本旅客增幅39.5%、韓國2.91倍、歐洲47.3%、美洲25.4%。而新南向18國,由於官方缺乏2007年之數據,因此以2008年計,也亦成長90%。
從此來看,對比於扁政府8年,觀光人數僅增長131萬,馬政府光是非陸客的觀光人數成長就倍於扁政府,就可以理解,馬政府當年對於發展觀光的力度與廣度,其觀光人口突破千萬的成就,也絕非僅依靠陸客而已。
陸客不來誰受傷?
呈如前述,雖然蔡政府執政之後,來臺旅客人數並未下降,然而觀光外匯收入卻由於消費水準高的陸客人數減少和消費下降,從而大幅減少。那在整體觀光環境、結構調整的趨勢下,哪些地方是受害者?從下表各縣市的每一百位來臺旅客,至該縣市遊覽次數比較就可以很明顯看出結果。
同樣以2015年至2017年的變化來看,南投、高雄、屏東、花蓮、嘉義、臺東、桃園可以說是重災區,分別下降10.3、14.4、15.9、12.9、12.4、9、3.6人次。也就是說,中南東部可以說是蔡政府觀光政策下最大的犧牲者。因為新開發的新南向國家及韓國旅客,更傾向於在雙北觀光,而非如同陸客般,有興趣至中南東部旅遊。此也相當可能,成為民進黨此次選舉在這些縣市表現不佳的原因之一。
為何發展觀光很重要?
自蔡政府上臺以降,高速成長8年的觀光人數,開始趨緩,從馬政府年平均的84萬增長,下降到2017年的30萬。甚至,就目前來看,由於2018年1月到10月的來臺旅客人數僅892萬人左右,若以月平均89.2萬推估,2018年的來臺旅客數將「零成長」,在1070萬人上下,與2017年無異。從此來看,民進黨所謂的觀光結構重整,就不僅大幅減少觀光外匯收入,更讓我國觀光發展遇到瓶頸,結束高速成長時期。
而更令人擔憂的是,根據下表,我國長期以來,國人出國人數遠高於來臺旅客人數,形成資金流失的「觀光赤字」。這樣的趨勢,在扁政府最後一個完整執政年,差距高達524萬人。雖然在馬政府時期,國人出國人數有所增加,但在來臺旅客提升更多的情況下,在2015年時已將差距縮減至250萬人。
然而蔡政府不當的觀光政策下,原本逐年縮小的差距,卻在短短兩年多的時間裡,增加217萬,幾乎吐光馬政府8年來竭力弭平的距離,讓我國國人出國人數多於來臺旅客人數將近491萬人,回歸扁政府時期的水準。這自然就為我國資本長年流失的發展困境,雪上加霜。從此來看,發展觀光,雖不能根除,就成為避免資金流到境外,緩解我國外國投資不足困境的藥方之一。
自然,陸客並不是萬靈丹,從過去的經驗來看,為人詬病的一條龍經營,或是觀光受益並未流入基層等,都確實為重要問題,仍待政府透過政策來進行調整。而在可見未來內,除政策調整,也同時必須兼顧觀光品質的提升,透過結合文創產業,來發展各觀光景點的特色,而非樣板式的設計,讓來臺旅客覺得每一個景點的景貌都相去不遠。而由於文創產業高度仰賴資金,因此觀光人數以及外匯收入是否足以撐起相關產業,就至關重要。
這也是為何發展觀光相當重要的緣故。因為就臺灣國內市場的規模來看,尚不足以撐起國際前段班的文創產業。所以說,藉由發展觀光,並進行政策控管,避免出現觀光利益為少數人把持,或只顧炒短線,才能撐起發展國際文創,從而提升觀光品質,帶來更多觀光利潤,形成良性循環。
https://tw.news.yahoo.com/【yahoo論壇/陳冠安】陸客不重要?民進黨如何摧毀-004930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