闔上沉重的書,結束一天的行程,心底想著盡是開學後的事,「還有兩天才開學阿」,腦中浮現(xiàn)的課表,不時提醒我這學期繁重的課程,不過我哪個學期輕鬆了,兩手一攤,於是妳揣著一種介於自暴自棄與任勞任怨的微妙心情,開始收拾書囊。
時光匆匆,沒想到如今我也走到這裡了,踏出了校門,想起過去那些同伴,一張張熟悉的臉孔,人來人往為分離而忙碌,每年的這時候都有種悵然若失之感,畢竟長大後,同伴也少了。
夏天的結束與即將而來的秋季,很難讓人提起興致,秋風秋雨愁煞人,秋天的一切似乎都被注定了,注定了離別,注定要忙碌。中國的文化,對秋天的描寫最多,它是一年裡最寂靜的時刻,所謂「風吹一片葉,萬物已驚秋。」不知不覺秋涼風至,白露降,寒蟬鳴,寂靜時刻,萬物俱寂,在枯黃與朽木之間,看似平靜,卻也最不平靜。
每年的十月,中央忙著結算一年裡的收支,於是你會看到忙碌的官員,清點帳目、抄錄名冊,一艘艘龐大的漕運糧船,風塵僕僕的從帝國南方而來,他們會帶來十餘萬石的糧草,抵達洛陽、又經過長安,有些漕船會繼續(xù)向北,直抵帝國北境,這裡駐守著捍衛(wèi)邊疆的戰(zhàn)士,終年到頭戎守北方,雖說是三年一調,但很少準時,加上陣亡率高的驚人,許多人踏上征途之際,便已是訣別家鄉(xiāng),再也盼不到重返鄉(xiāng)里的一天了。
這些漕船帶來的不只是糧食,還有一份對家鄉(xiāng)的思念,隨著金風凜凜,帝國北境充滿肅殺之氣,秋天是遊牧民族最活躍的時刻,此時他們牛馬盈野,兵強馬壯,可汗的子民會群聚於龍帳之地。
此時帝國的兵部,官員們正聚精會神的聆聽會報,他們會上書聖上,要求增兵以補足帝國的防衛(wèi)線,而邊疆的將帥們,一刻也不敢大意,他們安排快馬,馳聘於官道之上,一旦稍有動靜,便快馬加鞭將消息傳遞中央,從潼關傳來的平安火,象徵著北境無事,每日,兵部的官員最重要的事,便是等待平安火至,一旦看到平安火,他們的心便安了。
長安的老百姓一邊咒罵收稅的官員,一邊結伴前往佛寺祈福,祈禱來年也能豐衣足食,三年收一年有餘,這些官吏也是人,他們被夾在上頭的吆喝與百姓的咒罵之間,鬱鬱不得終日,他們的長官是京兆尹,能坐上京兆尹,絕非常人,他們是數(shù)萬官僚裡的翹楚,是帝國政壇的未來之星,是熱可炙手的權勢中人。
但,他們也是人。他們清楚徵糧帶來了影響,於是只得藉由其他方法彌補,一來為了前程,二來他們當中的許多人是讀聖賢書長大的,有許多人是農村的孩子,或是自小仰望父輩的士子,但他們只是地方官,即使是品佚最清貴的。兵部愁著糧餉、戶部憂著糧倉,一時間缺糧的、缺錢的,讓中央六部亂作一團,一年裡最寂靜的萬物與最熱鬧的朝堂。
廟堂之上,皇帝聽著六部的報告,邊疆的戰(zhàn)事、可汗的國書,還有糧食、還有錢帛,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負責統(tǒng)籌向聖上報告,通常六部們會先說好,「報喜也報憂,但比例要顧好。」萬一碰著了玩樂型的皇帝,那乾脆只說好的,壞事全往宰相府裡倒,於是老沉持重的宰相只好代天子努力維持朝綱。
他一面爭錢,一面省錢,為的是替帝國圖個美好的來年,皇帝若知,肯定哭花了臉,但多數(shù)時候,皇帝是不知的,誰叫他離老百姓太遠了。
秋風秋雨愁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