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網友
後世的許多人不瞭解這段歷史,以為花園口決堤是匆忙下的決定,其實完全不是。
實際上,軍委會在決定掘開黃河之前,做了非常多的先期準備工作,其中也包括難民遷移與派發救濟糧食,大陸民間歷史工作者「論語1972」就從大陸的地方志《河南文史》中,
找到以下記錄:
「決堤之前的6月2日,鄭州專員就督促直接受害區中牟縣和鄭縣的縣長發放每人5元的『逃荒費』,老百姓於是沿著賈魯河兩岸向西遷徙,一共走了3天才走完。」
另外,中共當時的官方報《新華日報》在6月10日也有同樣的報導:
「國府於剛決堤時候就發放50000元用於直接受害區的“急賑”。」
那麼花園口決堤,是否當場造成了極大量的死難呢?也並非如此,因為華北普遍少雨,
黃河在6月份時的水量並不多,這也同樣有歷史文件可茲佐證。
首先是日軍的戰報。
日軍一直以為決堤發生在是6月12日,但是決堤是在6月9日就已經進行,
日軍3天以後才發現,可見黃水的流量是何等的小,流速是何等的低。
此外,左派記者曹聚仁以現場親歷者來形容,他用的字句是「水淹腳背」,
並且在所有日軍在該區域的行軍照片來看,整個黃泛區的水深也差不多在膝蓋以下,
這樣的水量被說成「轉瞬間淹死一大群人」,顯然被過份誇大。
那麼,黃泛區的幾十萬死難,甚至是89萬的死者是怎麼回事呢?
事實上,所謂的「89萬人罹難」,指的是整個黃泛區在決口之後9年之間,
所有在此處或病、或飢、或匪亂、或戰亡的死者總數,而非一時一地的統計結果。
後世的許多人不瞭解這段歷史,以為花園口決堤是匆忙下的決定,其實完全不是。
實際上,軍委會在決定掘開黃河之前,做了非常多的先期準備工作,其中也包括難民遷移與派發救濟糧食,大陸民間歷史工作者「論語1972」就從大陸的地方志《河南文史》中,
找到以下記錄:
「決堤之前的6月2日,鄭州專員就督促直接受害區中牟縣和鄭縣的縣長發放每人5元的『逃荒費』,老百姓於是沿著賈魯河兩岸向西遷徙,一共走了3天才走完。」
另外,中共當時的官方報《新華日報》在6月10日也有同樣的報導:
「國府於剛決堤時候就發放50000元用於直接受害區的“急賑”。」
那麼花園口決堤,是否當場造成了極大量的死難呢?也並非如此,因為華北普遍少雨,
黃河在6月份時的水量並不多,這也同樣有歷史文件可茲佐證。
首先是日軍的戰報。
日軍一直以為決堤發生在是6月12日,但是決堤是在6月9日就已經進行,
日軍3天以後才發現,可見黃水的流量是何等的小,流速是何等的低。
此外,左派記者曹聚仁以現場親歷者來形容,他用的字句是「水淹腳背」,
並且在所有日軍在該區域的行軍照片來看,整個黃泛區的水深也差不多在膝蓋以下,
這樣的水量被說成「轉瞬間淹死一大群人」,顯然被過份誇大。
那麼,黃泛區的幾十萬死難,甚至是89萬的死者是怎麼回事呢?
事實上,所謂的「89萬人罹難」,指的是整個黃泛區在決口之後9年之間,
所有在此處或病、或飢、或匪亂、或戰亡的死者總數,而非一時一地的統計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