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H官方钱包

切換
舊版
前往
大廳
主題 達人專欄

【電影】《別叫我兒子》

陸坡 | 2017-01-11 17:20:32 | 巴幣 14 | 人氣 1239

青春躁動,我的家庭一定搞錯了?
大家一定都有年輕的時候所經歷的叛逆期,像是對事事看不順眼,煩惱芝麻大小的事情,卻已為自己的世界崩毀了。但也許有人會覺得叛逆的孩子好似跟中二病有那麼點類似,實際上不大相同,畢竟應該不會有叛逆的小孩說出:我的炙熱的邪眼在沸騰這類的動漫臺詞。《別叫我兒子》是以家庭與性別認同兩個主題來詮釋整部電影,故事以從小被單親媽媽養大的皮耶,和妹妹一家三口雖然不富裕,但卻和樂融融。但有天皮耶的媽媽突然被警方帶走,透過社服人員才發現,原來他真正的「母親」另有其人。



描寫青少年心理的電影有很多,例如在幾年前的美式電影《三分男孩》,雖然故事相當公式化,但是透過簡單的故事情節和人物關係,建立起青少年的煩惱,青春的苦澀等等。而其他較為東方社會的青少年電影如同《青空吶喊》這類青春的少年心理卻較為少見,主要反而在於因社會壓抑而造成的病態心理為主,如同《告白》、《青春電幻物語》等,在現代社會下產生各種扭曲的心理,反而成為關於少年心理電影的主軸,其重點除了探討心裡也對社會作出批判。

關於青少年的題材或角色,一直以來變化性都很足夠。不管是年紀介於成熟與稚嫩的交接點。又或正處於心理情感的「過渡期」。迫切的擺脫他人而創造自己的獨一無二,急迫的用各種手段表現自己,產生的叛逆心理。雖然對於這樣的反社會和追求自我的心態,是否是健康或不健康的心理,還有待確定。但是在年紀的交叉點,青年少女往往都會有這種反常反應,如何應對自己孩子的反抗期,反倒是父母的必修功課。



而撇開病態的少年犯罪心裡或太過美好的青春洋溢,《別叫我兒子》所探討的青少年議題算是符合當代社會下,較為貼近時事日常的可能性。故事以被單親媽媽養大的皮耶和妹妹,原本一家和樂。但突如其來他們的「媽媽」被警察帶走,皮耶才突然知道自己其實是當年被人從醫院偷抱走的嬰兒。在與原生父母離異了十七年的皮耶,必須再次適應一個全新的家庭。原生父母試圖彌補皮耶,皮耶則須面對自己最熟悉的陌生人。

《別叫我兒子》電影中,有許多探討方向,除了家庭的轉變,和性向探索等全部的走向,反而因為皮耶是青少年,所以這部電影的衝突才能成立,並且明確的表達出來。例如皮耶原先的性別認知與模糊問題,反而透過對於原生家庭的反抗,一次的爆炸性的發酵出來。這也使皮耶不僅是要面對一個陌生的家庭,也在於新的家庭在傳統社會下是否可以接受新的多元認同。皮耶與新家庭的摩擦,正如近代社會對於LGBT等族群摸索展現衝突的縮影。



電影中不管是在性別認知,或從一個家庭轉而必須面對自己原生家庭那種距離感和無助地描述都呈現的栩栩如生。這種家庭問題與當代社會結構探討,在巴西導演上一部電影《我的兼差媽咪》以職業保母跟親情兩者的題材,也相當類似。都在敘述關於孩子的心裡深處對於家的渴望。《別叫我兒子》整部電影包括性別、家庭與血緣議題,並且用敏感躁動的青少年心理,貫穿整部故事,美中不足的是結尾卻來的倉促。

很有趣的一點,關於父母認為對孩子好與關心的方式,往往都非孩子本身想要的。雖然無法去看透電影中皮耶的原生父母對於他的種種愛護和容忍,是單純地想愛他這個孩子,還是不願再有失去孩子的那種沉痛感。但就像電影中皮耶的才過十七年的人生,他已經在出生被偷走一次,而在十七歲時後又失去一次。不管是主角皮耶或偷走他的養母、和原生父母等等,也許連接著一切不是血緣,而是超越親屬關係的愛。


文章原址:電影-《別叫我兒子》
更多動漫畫電影書籍資訊請參照個人網站
可以點選網站內廣告給予作者小小的支持
喜歡的話請到粉絲團電影書籍回收桶按讚

送禮物贊助創作者 !
0
留言

創作回應

相關創作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