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映日期:2013/12/06
出 品 國:Japan
發 行 商:甲上
語 言:Japanese
導演:中村義洋 Yoshihiro Nakamura
演員:
「為什麼要把我送給你的橡皮擦切成三塊?」小女孩眼眶泛紅,不敢回應。
「我想把其他兩塊送給兩個妹妹。」對小女孩來說,這是一個別人無法理解的答案。努力的往肚子裡吞,試著把『委屈』填滿那飢餓已久的肚子。
吃頓飽飯對她來說,已經是很奢侈的要求,更別提其他小孩參加祭祀典禮時父母親總是會買的面具。
沒有人想去了解為何這家庭會選擇這種生活方式,尤其是那蘋果樹為黃金的時代。
這是描述日本蘋果爺爺成功種植出無農藥蘋果的故事。
2008年出版成書,在日本熱賣超過30萬冊,並在亞馬遜「非文學類排行榜」盤踞超過200週,超越《佐賀的超級阿嬤》,2009年在臺熱銷10萬冊,電影更在2013年於日本上映,創下了近3億臺幣的高票房。
或許看到這些驚人的數據,沒讀過書的人,大概會對這部電影感到深深的質疑:「真的有這麼好看??」
在去年臺灣也有一部劇情類似的電影 - 《第三個願望》,劇中裡的吳慷仁、卓勝利和納豆,演技都很不錯,但最終沒辦法在臺灣的電影市場打出知名度,透過這次和《這一生,至少當一次傻瓜。》比較,稍微可以看得出一點端倪。
有些臺灣電影,過於著重票房,也就是『收視率』,漸漸地把偶像劇那套SOP搬進電影,而忽略『電影』本身該有的存在元素。《第三個願望》把重心放在臥病在床時的父子談話,雖然撼動人心,卻沒辦法讓整部電影令人記憶深刻。
《這一生,至少當一次傻瓜。》依舊保留日本電影人物總是有誇張行徑的傳統,卻不失故事整體描述,把重點人物的個性從頭到尾給清楚交代完畢,使得在夫妻之間的相處關係,和親子之間的互動模式,都能交代出這家庭為何會堅持選擇這樣生活方式的理由。
其中最有印象的是在描述隔壁樹園的果農,抱怨雜草如沒有處理,害蟲將會危害到自己種植的蘋果樹,強烈指責要求立即除草,於是木村先生帶著果農到交接點的地方,觀察生物的整個轉變動態。
「如果我是蟲,也會想過去。」一句一模一樣的臺詞,一幕一模一樣的劇情內容,《這一生,至少當一次傻瓜。》就是能把它呈現出淋漓盡致,徹底帶給觀眾值得深思的教育意義。
可見,日本電影還是有許多臺灣導演值得學習的地方。
以『或然率』的角度來說,在這段艱辛奮鬥的過程中,讓家庭陷入生死存亡危機是件不可取的事,因為你沒辦法知道甚麼時候才會成功。
或者,根本不會成功。
『執著在一件事情上,終究會找到答案。』就算不知道多久才會找到答案,但千萬不要忘記當初為何會取找尋答案的原因。也許木村先生奮鬥了十一年,終究還是沒辦法成功種植出無農藥的蘋果,但一開始想保護妻子遠受離農藥的目的已經達到了,可不是?
我們往往喜歡用『成績』、『成就』去評斷一個人,卻忽略每個人都有獨立的個性,可造就出不同的『成功』模式。
「你的自尊呢?」
「被我拋棄了。」
如果不能堅定自己的信念,過度在意的別人的眼光,那在追逐夢想的路途上,
你,可以抱著上戰場的決心嗎?
『笑,是人類的本能。』
劇情:8 演技:10 節奏:9 詮釋意境:10 影迷感動度:9 = 整體分數:9.2
今年值得一看的勵志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