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放棄 Won't Back Down》,由《野獸男孩》導演丹尼爾.巴爾茲執導,瑪姬葛倫霍、薇拉戴維絲、蘿西培瑞茲、荷莉杭特、奧斯卡伊薩克等主演;2012年上映的勵志劇情片。
潔美(瑪姬葛倫霍飾)是一個弱勢的單親媽媽,靠著一己之力撫養愛女,想要給她最好的教育,但是女兒因為閱讀障礙的問題,在學校遭受漠視,根本得不到應有的對待。同校女教師諾娜(薇拉戴維絲飾)也因鍾愛的兒子有學習障礙而面臨相同難題,而整個政府的教育系統更是讓她心灰意冷。
都是為了心愛孩子的兩位媽媽一拍即合,攜手發起了勇敢行動,要設罝專讓特殊小孩就讀的「特殊學校」,奮力對抗僵化的官僚體制,即使有人大潑冷水,刻意阻撓,她們也一點兒都不氣餒,堅持做對的事情。
電影根據真人實事改編,主要是想喚起世人對學障兒童的認識,並且要讓人思考這些傳統教育方式是否真能配合他們未來的生活發展,當然順便也向美國教育弊端和官僚體制、管理不善等問題開砲一下。只可惜,故事從頭到尾都專注在奮力抗爭的過程,以及母愛的無私偉大,卻極少探入到這群學障兒童的內心,若不是最後有讓潔美女兒上臺演講,我還差點忘了他們是在講學障兒童,所以顯然溫情有餘而內涵不足。再者,衝突的戲碼實在不夠,完全體現不出爭取權利過程的艱難,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平平淡淡,算是白白糟蹋一個原本可以衝奧斯卡的故事。
在如今這個社會,堅持做對的事情,確實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尤其是面對龐大體制的習慣,人們更會產生一種「無力感」而選擇放棄。只是當大家都掩耳盜鈴、不再勇敢發聲以後,這樣的問題與錯誤將會延續到我們的下一代,所以為了避免下一代再受矇蔽污染和誤導,我們還是得打破常規,破除僵化體制,尋找一條適應我們孩子未來發展的道路,因為他們絕對值得我們付出最大的努力,千萬不要讓他們跟我們受一樣的苦。
但不知道這是不是群體社會永遠無法擺脫的宿命,原本積極改革、保護弱勢的人或組織,最後都會變成要被改革的對象,成了欺壓另一個弱勢的罪魁禍首。像是片中的教師工會的成立,一開始也是照顧當時處於弱勢的老師,讓他們得以在無後顧之憂的情況下,盡心投入教學工作,但隨著時代的演變,教師工會變成了僵化的組織,受到諸多規定的約束,老師們的教學熱情被消磨殆盡,不再積極,變相剝奪了孩子受教育的權利。許多時候我們會因為社會與現實的催促,做了一些違背初衷的決定,使得人生的路越走越偏,離原本目標越來越遠,所以為了避免這樣的事情不斷地發生,我們應該化繁為簡回歸初衷,多想想什麼才是真正想要的!
從某一些角度看,《永不放棄》還蠻值得臺灣家長學習的,因為它表現了家庭教育的責任。無可否認,臺灣家長普遍缺乏家庭教育的觀念,總以為繳了錢,把孩子推到學校,剩下的一切都是老師的責任,但是對自己小孩就讀的學校一點兒都不瞭解,頂多在意它是否是明星學校罷了!但從不去思考這所學校的環境,是否適合孩子的程度,能不能發揮孩子的特長。要知道不是所有教育都適合所有孩子,作父母的人要仔細分析學校的特色,要多考慮孩子到了這所學校,是否有利於他,千萬不要忽視自己的責任。
講到教育的部分,《永不放棄》跟我之前寫的《人生80才開始》其實差不多,都是一再強調學習是充滿喜悅的。透過師生雙向互動快樂學習,由老師負責帶領學生到通往知識的入口,然後給他們機會獨立思考,並學會了獨立完成,就像諾娜提到美國第二任總統約翰亞當斯所說的話一樣,「讓我們勇於閱讀、思考、發言、寫作。」而不是填鴨式灌輸,導致孩子只會盲從既有的答案,缺乏最基本思辨能力。 瑪姬葛倫霍飾演的單親媽媽潔美,算是一直線式進展的角色,幾乎沒有著墨她的過去,片中也只是一股腦兒地為愛女受教權利而努力,所以凸顯不出任何演技,中規中矩地完成該有的演員使命。不過雖然燦爛笑容依舊,但比沒多久前的《震動性世紀》又老了不少,真是欠缺保養…ㄒoㄒ 相形之下,諾娜就厚實許多了。身為基層教師,雖然有著理想的抱負,但牽涉到自己的切身利益時,還是難免猶豫不決,不像潔美這樣完全無後顧之憂。再加上,現實生活同時又面對跟丈夫分居和兒子有學習障礙的問題,更讓她顯得心力交瘁。薇拉戴維絲延續她在《姊妹》的精湛演技,影片中向愛子透露過去錯誤時,那種背負著無比內疚的神情,不浮誇的豐富情感,讓人產生高度的共鳴。 很多人做事情很喜歡等一下,認為自己還有時間,或者是怕徒勞無功,所以要多觀望一會,但世上有很多事情都是不能等待,而且也不該等待的,因為有時錯過了,就沒有了!因此在還來得及的時候,就該好好的把握和珍惜,鼓起勇氣爭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