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時我開始學組電腦時,靠的是圖書館的PCDIY雜誌,看這些雜誌能讓我幻想自己夢寐以求的電腦。
我人生第一臺自己組的電腦,是我大學時打工賺的薪水組的。
網上看了清單都想好了配件,但實際到現場要的商品可能剛好沒有,所以只能選別的。
組電腦的第一步是選CPU,接著選主機板、記憶體、顯卡、硬碟、電源供應器、機殼、OS、螢幕、揚聲器、滑鼠、鍵盤。
現在組電腦很方便,網上按一按,下單店家就會組好給你。
在我換現在用的這臺文書機筆電前,也曾經好多時間花在組電腦的網站上。
選哪個配備怎麼組是挺有趣的,但隨著時代的進步一張顯卡都要好幾萬,都夠買臺PS5了。
組電腦時首先你得想清楚你要用這臺電腦做啥?現在的文書機筆電效能都很夠用了,不玩3A遊戲的我真的一臺文書機筆電就用得很開心了。
平常看影片時會習慣打開AMD的60補幀軟件,我這臺筆電有個小毛病,偶而會內顯當掉,只能關機重啟。
原因是什麼我也不清楚,最常當機的情況是在用Chrome瀏覽網頁時。
會開始覺得筆電好的原因,不佔空間、易搬動、省電、低噪音,現在看到別人組幾萬元的電腦,我不會羨慕,只覺得過幾年那臺機器的價格會砍多少。
現在組電腦對我的感受來說,就像改裝機車那樣,燈光效果、風扇、噪音、效能、熱氣、水冷,都是為了炫耀才組的。
現在人人都有的智慧型手機,更方便實用,我的手機的效能比我的筆電強好多,因為是旗艦機,但我根本不玩遊戲,只拿來看小說跟漫畫、新聞、youtube。
學生時代總想著在有限的休息時間玩電動,長大後有的是時間玩電動了,我卻根本不玩了。
以前我覺得組電腦是門藝術,現在我覺得挺俗氣的,我也曾經有過在電腦上裝好機顆發光風扇的蠢事。
最近我弟電腦壞了,以前他會找我幫他修,現在都自己處理,我看他連續搞了好幾天才想到是顯卡有問題要送修,幸好顯卡修好了。
以前我壞掉顯卡時,保固內拿去廠商都會直接換一張檢測過的好卡或升級,現在的顯卡貴了,廠商都要用修的。
我想我大概不會再有想組電腦的心情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