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降臨學院,東樓的燈火一盞盞熄滅,僅剩圖書塔頂層的禁閱室微亮著柔黃。蘇妍希靠著牆,手指攥著外袍邊角,目光低垂。語監局那天留下的封印仍未解除,右手的語筆時而發熱時而沉寂,像是被放逐的器物,拒絕與她的語感對話。
「跟我來,」許楚然站在階梯盡頭,一手拉開沉重的鐵鑄門,回頭看她。
「這裡不是……不開放的嗎?」蘇妍希望著昏暗走廊,小聲問。
「嗯。」許楚然點頭,「所以你不能讓別人知道,是我帶你進來的。」
語聲不高,卻帶著從容與堅定。她沒說更多,只伸手接住蘇妍希遲疑片刻後遞來的語筆,一起踏進這座平日鎖閉的禁閱層。
牆面覆著沉灰色的古卷封牒與殘破語陣紀錄,空氣裡飄散著陳舊語源墨香。許楚然熟練翻開一道書架暗櫃,取出一疊帶有「預語識別未明」的殘頁稿件,推到蘇妍希面前。
「這些,都是紀錄過語源異常者的殘語或誓語反應。你曾經寫過關於北塔殘語的文章——你對這些東西的理解,也許比我還深。」
蘇妍希沒有立刻回答。她蹲下身,指尖觸碰紙頁上的語線凹痕,一陣微弱的刺痛傳來,像是從指節竄入心口的氣流。
——啪。
某頁殘語忽然發出如碎冰般的細響。兩人幾乎同時望向那張泛黃頁面。
語線微光浮現,薄薄的一層語脈痕跡延展至許楚然掌心,兩人竟在未啟動語式的情況下,進入了語感共振的狀態。
兩人的手指在翻動那張殘頁的剎那,語線發出低鳴,語筆在蘇妍希掌中微顫,如脈搏鼓動。
蘇妍希一時不知是該鬆手還是抓緊。
語筆的筆尖浮出一道斜斜光紋,彷彿有另一人透過她的語感,在筆端寫下未盡之語——她下意識地一抖,語筆差點脫手。
「別放開。」許楚然的聲音低而堅定,她也同樣握住語筆的另一端。兩人指尖重疊,一線細語由筆身延展,瞬間貫通兩人的語脈。
那是一種無比鮮明的雙向感知。
語筆不再只是工具,而成了兩人語感與記憶的共鳴橋樑。許楚然的語感如同一座寬廣高地,有風有雪,堅硬、冷冽,卻在蘇妍希的語線觸碰時柔軟下來;而蘇妍希的語感則像無形的迴廊,充滿封閉與靜默的回聲,卻也因許楚然的觸及而泛起微光。
他們彼此看進對方的語境深處,一如看進過往的裂隙。
「這不是單純的語筆共振……」許楚然喃喃,「是風書的嵌入前兆。」
語脈共振的那一瞬,蘇妍希心頭一緊,仿若有什麼無形線索從皮膚下抽出,在空氣中與許楚然的語筆軌跡糾纏融合。
畫面湧現——
風雪中的誓語試煉場。
她看見許楚然年少時站在冰原語陣中央,額頭沾著血,一字一句唸出誓語標記。在那場「守誓者預選儀式」裡,身旁的同伴已一個個倒下,只有她仍撐著身子,語筆筆尖斷裂,卻仍咬牙書下最後一句:
「我願為其語而守,無悔無返,若失此誓,願以魂還。」
語脈幾乎將她燒乾,皮膚在語線反噬下破裂,但她依然沒有後退一步。這份執拗,在蘇妍希眼中燃成一道無聲的光——不為語監局,不為榮譽,只為那句未曾言說的承諾。
而幾乎同時,許楚然也看見了蘇妍希的記憶——
灰蒙蒙的庭院,春末時節,孩童蘇妍希蹲在石桌邊寫字,身旁語陣早已崩塌。她努力模仿書頁上殘破的句法,一遍又一遍地重複寫著同一句願語:
「若語能被世界聽見,願我所說之人,無懼前路。」
她小小的肩膀埋在語書中,眼裡的語光閃爍不定,卻始終沒有人回應她的聲音。那是她第一次覺得——語筆不能帶來什麼,也無法改變什麼。
直到多年後她遇見許楚然,語感才第一次平靜下來,如風回旋如星降臨。
語陣微光閃爍間,兩人同時從幻象中抽身,胸口微亂。
「剛剛……你看見了?」蘇妍希的聲音微顫,不確定那是否只是語線反射的錯覺。
許楚然凝視她許久,沒有立刻回答,只低頭撿起掉在地上的語筆。筆身已浮現一道細微裂痕,但語感卻比以往更為清晰。
「不是錯覺。」許楚然輕聲說,將語筆遞還給蘇妍希,「我們剛才,應該是進入了風書共振的前兆狀態。」
蘇妍希一怔。「風書……?」
「嗯,風之書的殘頁就在這個書架深處。它原本不會有反應,除非……我們之中有語源覺醒者正在逐步接近它的頻率。」
許楚然停頓了一瞬,像是在確認自己這句話是否太過大膽,「而那個人,很可能是你。」
妍希的語冊頁角手記
那天我寫語的速度,比平常快了一點。
不是因為我心情特別好,也不是那題語式比較簡單。只是語筆一落下來,就像有人已經幫我決定該寫哪一筆、該停在哪個語節。
我沒辦法很清楚地形容那種感覺,但它真的不像平常那樣要費力去組句或抓語流。筆好像不是我自己在握,而是它牽著我的手——或是,我牽著誰的語感在走。
那段語不長,可是我寫得非常快,甚至沒空猶豫。
我寫完後才發現,楚然也在抄寫同一段語式。她坐在我旁邊,書頁的摺角幾乎和我折的位置一模一樣。
我們沒說話,可我總覺得,她應該知道我抄得比平常順。
而我也知道,她那天收筆的力道比以往輕。
有可能嗎?在沒有語陣、沒有語咒的情況下,兩個人能一起完成一段句子,只靠語筆的節奏互相對齊?
如果是這樣的語,會不會其實早就落在彼此手裡了,只是還沒來得及說出口?
*筆跡共振*
不是語筆抖動的那種物理共鳴,而是語者的情緒與句構在書寫時重合,筆觸會自動對齊對方的語節。這種現象在語術課本上沒有被寫成標準定義,但老師們都說「那不是學來的,是語自己靠過來的」。
*無聲共筆*
有時候不是兩人同時在寫,而是其中一人先落筆,另一人即使沒看到,也會自然補上句尾。就像語知道,這句該兩人一起寫才會完成。
*語線*
以前老師說語線是語句的結構軌跡圖,穩定語陣與對應語源的「隱形句框」——
但我現在知道,當兩人語感相通時,語線不只是結構圖,它也會拉著另一支語筆走對方向。
就像那天,她沒說話,我卻寫得比平常穩。
那句語不是我的,但我的語筆想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