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段(案件發生):
一個陰雨綿綿的夜晚,市區內發生了一起令人震驚的謀殺案件。死者名叫林曉婷,一名年輕的女性,身邊並無過多親友,生活平凡卻也似乎無太多牽掛。當警方接到報案時,發現她的屍體倒在自己的公寓中,頭部中了一槍,死狀慘烈。現場並沒有明顯的打鬥痕跡,死者的手機、錢包等物品完好無損,顯得格外詭異。
在初步勘查後,警方發現死者身邊有一張名片,上面寫著“高利貸”字樣,這引起了刑警江夜辰的注意。雖然外表上看似一場普通的搶劫,但死者的背景以及這張名片的存在,讓案件顯得更加複雜。警方隨即擴大調查範圍,調閱林曉婷的社交媒體,並開始探查她過去的交友圈。江夜辰深知,這起案件背後的真相,遠比他所能看到的表面更加深沉。
第二段(調查過程):
江夜辰帶領的調查小組在對現場進行初步檢查後,開始著手調查死者的背景。林曉婷的生活並不簡單,除了曾經在社交平臺上活躍外,她還有一段複雜的過去。警方發現她曾經與一名男子有過一段不愉快的戀情。儘管兩人已經分手,然而分手後的日子依然充滿著糾葛與對立。林曉婷曾在某些場合提到過與前男友的爭執,而這些爭執似乎從未真正結束過。
在調查過程中,江夜辰注意到,死者曾經借過高額的貸款,這些借款來自一間當地的地下高利貸公司,並且其中一份借款合約被死者隨意放置在公寓中顯眼的地方,似乎是在某種程度上表現出某種「警告」。這份合約讓警方推測,林曉婷的死亡或許與她過去的債務有關。
隨著調查深入,警方發現了現場明顯的鬥毆跡象,似乎有意製造出一場群體衝突的假象,讓案件看起來像是與討債有關的暴力事件。然而,這一切對江夜辰來說,依舊太過於表面,背後的真相並不像看起來那麼簡單。他知道,必須深入了解死者與她過去的交情,才能破解這起謀殺案的真相。
第三段(推理過程):
隨著對案件的深入調查,江夜辰逐漸發現,這起謀殺案並非一起簡單的搶劫或高利貸糾紛。根據死者的社交記錄和貸款合約,江夜辰開始懷疑,背後的動機與林曉婷過去的戀情有著密切關聯。通過調查,警方查詢到林曉婷與前男友劉志強曾經有過激烈的爭吵,並且兩人分手後依然保持著微妙的聯繫。劉志強曾經是名有前科的小混混,與多起非法活動有關聯,這讓江夜辰更加確信,劉志強是案件的關鍵人物。
在進一步審查林曉婷的公寓後,警方發現她的衣櫃裡有一封未寄出的信,信中提到了她與劉志強的衝突,信的內容暗示劉志強可能對她心生怨恨。江夜辰推測,林曉婷或許是因為不願再與劉志強有任何牽連,才開始借錢償還過去的債務,這也可能成為激起劉志強再度暴力行為的催化劑。
然而,調查還發現,死者的身邊並沒有足夠的證據表明劉志強直接參與謀殺。儘管有諸多懷疑,江夜辰認為單純依賴這些線索尚無法確定真相。他開始將焦點放回到死者的身邊環境,並開始重新檢視所有可能的證據。此時,警方在案發現場發現了數個微小的線索,包括血跡、碎片和一個不明的指紋,這些線索指向了一名被忽略的嫌疑人。
江夜辰決定追蹤這些線索,並將注意力集中於槍支的追蹤與調查,因為根據死者的傷口,顯然是來自一支非現場發現的槍支。當江夜辰注意到這些細節後,他開始懷疑,這起謀殺的真相不僅僅涉及林曉婷與劉志強的過去,更可能是一場精心設計的殺人計劃。
第四章(真相揭曉):
經過數日的艱苦調查,江夜辰終於找到了關鍵的證據。他重新檢視了現場的證據和死者周圍的人際關係,尤其是對劉志強的調查。儘管劉志強曾經與林曉婷有過激烈的爭吵,但似乎他並未直接涉及謀殺。江夜辰依舊未放棄,並重新整理了他對案件的推理。
一個意外的發現讓江夜辰眼前一亮。在對現場的周邊進行更仔細的搜查時,警方發現了一枚被遺棄的指紋,這個指紋並不屬於死者或是劉志強。這枚指紋屬於一名與死者有過交情的人,這個人正是死者的前男友的朋友——黃建華。
黃建華是一名小型槍械販賣商,曾因非法販賣槍支被通緝過。他與劉志強關係密切,而調查發現,林曉婷在死亡前與黃建華有過一次激烈的對話,原因是她發現他在非法販賣槍支。黃建華得知林曉婷想將這些訊息報警後,試圖讓她閉嘴,並對她施加了威脅。江夜辰推測,這次威脅可能促使黃建華決定採取極端手段,將林曉婷殺害,並將此案偽裝成一起與高利貸相關的暴力案件。
江夜辰進一步調查後發現,黃建華在案發當晚出現了現場附近的監視器畫面。他穿過死者公寓附近的巷弄,並在案發時段出現在案發現場附近。更關鍵的是,江夜辰在警方回收的槍支資料中發現,黃建華曾經販賣給劉志強一支卡賓槍,而這支槍與死者的傷口吻合。
隨著證據逐步確認,黃建華的犯罪動機愈加明顯——他害怕死者揭發其非法槍支交易,於是決定謀殺她,並試圖製造出一場與高利貸有關的鬥毆假象,來轉移警方的注意力。
江夜辰和他的團隊隨即對黃建華進行了逮捕。在訊問中,黃建華最初否認,但當警方出示了槍支彈道測試結果及指紋證據時,他終於低頭認罪。他坦承自己殺害了林曉婷,並詳細描述了當晚的作案過程。他的目的是為了保護自己的非法生意,並製造出一個錯誤的案件方向。
案件結束後,江夜辰深感鬆一口氣。他知道,儘管案件看似是一起情感糾葛引發的殺人案件,但真正的動機卻是黃建華對自己罪行的恐懼和對暴力手段的依賴。此案的破獲,也讓他對複雜的犯罪心理有了更深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