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9-有田町
說到佐賀縣,大多數人大概都是先想到那位勤儉持家的超級阿嬤,或是死而復生的殭屍女子偶像團體,但佐賀其實也有不少觀光資源可以探索,這次行程目標的有田町,其實早在前一次來九州參訪時就有計畫,但時間上仍不太允許,也因此算是滿足了上次的一點缺憾
有田以陶瓷聞名,出產的有田燒更是過去相當知名的貿易出口品,但如今來到這個小鎮,總覺有幾分寂寥,不過也可能是因為我們在禮拜一前往,因此不少地方休息未開放。

小巧的有田站

街景
從車站出來不遠處就是遊客中心,可以在這裡租借腳踏車漫遊這座陶瓷小鎮,遊客中心的工作人員相當好客,而且英文非常流利,即便我用日文問話她們似乎也都習慣性的用英文來說明,大多數的參觀地都可以沿著有田以及上有田站之間的主要道路探訪,第一站我們抵達的是香蘭社,香蘭社是在地已有三百多年歷史的瓷器製造者,過去更為日本全國的電力技術製作礙子,可以說是貢獻卓著,館內更有許多天皇來訪的紀錄。

香蘭社門口
主要建築的一樓是販賣部,館內禁止拍照,低頭看到瓷器的標價後,嚇得我立刻放下後背包,改用手提,要是在這裡出了差錯,接下來幾天怕是只能餐風露宿了,販賣商品有著各式各樣精緻而典雅的食器,二樓則是文物陳列館,可以看到過去數百年香蘭社出品的陶器,沉穩的大缸蹲伏在角落,描繪著龍虎的盤子神氣活現,各個瓷器也說明了過去匠人手藝之精巧還有陶瓷技術的演進。
離開香蘭社後再繼續往前可抵達陶山神社,陶山神社顧名思義和陶瓷有關,供奉的是當年推進有田瓷器技術發展的李參平,神社的最大特色便是用陶瓷製作的大鳥居以及燈籠,雖然因為歲月的侵蝕顯得斑駁,卻又代表著這座城和陶瓷之間密不可分的關係,神社還有另外一個特點是火車軌道通過神社的境內,若是抓準時機,可以拍攝到火車自鳥居門前經過的畫面,此外,神社販賣的御守等也有陶瓷製作的項目,可見陶瓷之於有田的重要性

陶瓷鳥居
不是石燈籠而是瓷燈籠
從鳥居前駛過的豪斯登堡號
陶山神社下就有許多販賣瓷器的商家,煉瓦淌白牆的巷弄隱身在其之間,這面樸實的牆仔細一看,會發現它是由製作失敗的瓷器築成的牆,在碎片之中,記錄時光的流逝。
再沿著道路繼續往上會到達一個Y字岔路口,我們在這裡的便利商店補給之後便又是一連串的上坡,最後便抵達了昔日開採陶土的泉山採石場,本應翠綠的山林在這裡被硬生生鑿開了一片土黃,如今這裡也已不再使用,留下在這百年間被風化的礦石,用自己堅硬的身軀訴說著昔日陶瓷產業的昌盛
採石場再往上一點是有田民俗資料館,並且可看到赤繪窯,資料館內展示過去有田製陶的各種工藝器具,還有窯本身的結構介紹,通過空橋後抵達的別館可以看到整個聚落隨著歷史演進的模型,以及有田的歷史和各個時期的陶瓷器皿,算是小而完備的資料館,但位置較為邊陲,恰好今日陶瓷博物館未開館才有足夠時間到這裡來參訪。
離開資料館後,我們回到販賣瓷器的街道上漫遊,徜徉在各個店家販售的精緻器皿之間,而店家也都意外的相當熱情,其中一家店的老闆娘見我們入門參觀,和我們說這邊的商品比較老氣,隨即帶我們到她經營的另一家店鋪,店內的氛圍確實也都和前者不太一樣,瓷器用色較為繽紛,也有一些造型化的設計,購物時也一邊和老闆娘閒談,講到她過去也來過臺灣旅遊,不得不說或許這也算是一種緣分吧。

街景
我們一行人買了幾個茶壺和碗盤後,見時間也差不多便回到了遊客中心歸還腳踏車,再乘上電車繼續向東往熊本方向前進。
在熊本市區的夜裡,再附近一家高評價的拉麵店用過晚餐,恰好另一組臺灣客人正要離去,還向我們推薦菜單上的餐品,拉麵的叉燒非常之厚,1500的價位十分的滿足,之後回到飯店休憩,準備隔天再訪阿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