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要畫場面要暖身等等的
這兩年試圖讓自己培養另一種畫法
所以在練不過練不起來
(臨摹或看參考還能抓但自己畫的話就還沒辦法自由自在的應用)
個人是這樣想:
模糊的大空間+平面是最原始的狀態
後來加入運動體感/立體的觀測
能夠區別不同物體的質感跟存在感
所以透過後天的知識跟練習
反向解構不同物件的組合
決定要觀測到什麼程度(圖形/質感/立體相對空間/色相)
根據經驗賦予意義(比如說喜歡這個手勢姿勢,這個色調跟背景,這個戰鬥場面等等)
而 能夠創造出畫法(或是純粹用運動體感加上物理/平面的知識量來)
沒有解構的話會大幅度接近相片寫實或是平面複寫
現代社會是極度科學化/資訊化/理性的時代
而幻想的空間是限縮的
因此還是要為了生存取用最大公約數的手法
跟隨大多數所幻想的趨勢
如果沒有辦法找出意義其實不去琢磨也沒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