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日出,原本叫做日出,是莫內在1872年創作的畫作。會叫做印象日出,是因為臭名昭著的藝術評論家路易.樂華見到這幅畫後,認為它只是畫出了一個印象而得名。這位評論家認為印象派的畫作鬆散而尋常,是粗糙與無章法的代表畫派。並且認為,這跟當時的巴黎人臭味相頭。至此,這幅畫開創了印象派的年代。所謂的印象派,指的是1860年代法國產生的藝術運動或者一種派系,其特色為未經修飾的筆法、無邊際的構圖,還有強調光影的創作方式。強調光影是什麼意思?簡單來說,就是在意光的強度、角度對物體顏色的影響,沒有東西具有固有色,這是其一大特色。
說回印象日出,印象日出其實也有其描繪地點,就是法國西北部城市利阿佛的利阿佛港。利阿佛這詞在法文中就是港口的意思,而莫內在利阿弗港畫了六幅不同時間的畫作,印象日出就是其中一作。利阿佛位在塞納河口,並且與多個城市交接,是法國重要的人文與水利城市。而印象日出的作者莫內,其也有畫過好幾幅塞納河畔的作品。
說回印象派,很有趣的是印象派喜歡捕捉霎那瞬間的自然美景,跟強調宗教、異國風俗的傳統畫派截然不同。印象派將畫架拿到室外,在外頭進行畫作,又被稱為外光派。除此之外,印象派畫家之間關係也很緊密,像是莫內與雷諾瓦都有畫過同一幅蛙塘。當時印象派知名的畫家有馬內、莫內、竇加、雷諾瓦、塞尚、梵谷等人,可說是藝術史上的一大輝煌時代。
在印象派之後還有新印象派與後印象派兩分支派系產生。新印象派由喬治.秀拉開創,也就是知名畫作大傑特島的星期天下午的作者。其標榜城市與海岸風景,並且只用純色來進行作畫。我們所看到的中間色,都是眼睛與大腦自行腦補的狀況。而後印象派則將形式主義發揮到極致,也就是重視形式而非內容的流派。其不在乎寫實與真實性,而是讓主觀影響客觀的客觀主觀化。
說回莫內,在莫內晚期已經聲名大噪,晚年的他喜歡畫睡蓮。可以看見,晚年莫內的畫作有許多都是睡蓮,大多都在他維吉尼的花園中製成。那是一個日式風情的花園,不難想像莫內受到外國文化薰陶。有趣的是,其實莫內早年其實以諷刺漫畫成名。他習慣將人的缺點放大,並且以尖銳的方式畫成漫畫。這跟晚期老年的形象大相逕庭,讓人無法聯想這兩人是同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