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太早起床參加路跑,
現在精神很好,來發個廢文吧。
總之小的最近退燒了,因為錢都預留給明年的事情,
沒預算可以動了。
我來簡單分享我的調校方式,
先說我是木耳,所以我都是大方向的調整。
初燒我一般建議先從一體機開始玩,
因為可以調校的地方少,
問題也就比較少,遇到不少燒友,系統越調越歪,
我指我啦,有陣子有歪到。
玩耳機老燒常說先搞好三大件,
指得是耳機,解碼,擴大機,
所以先玩一體機,就只要搞好兩大件,
這很重要,
先找到自己喜歡的耳機,
先找到自己喜歡的耳機,
先找到自己喜歡的耳機,
不要人云亦云,去盲狙根本沒聽過的耳機或系統,
只是因為有人說好聽,特別是老燒說好聽。
找到自己喜歡的耳機,先找耳擴把它推好,
推好的定義是什麼,就是你覺得只靠擴就推到你很滿意的程度,
不過大前題是你不亂聽,又聽到一臺更好的擴。
總結發燒流程就是
耳機 -> 耳擴 -> 解碼 -> 耳擴 -> 解碼 (無限循環)
如果換耳機了,也是耳擴和解碼無限循環,
只是換得程度會比較大。
無限循環會有邊際效應,能提升的程度會越來越少,
剩下就看你願不願意花更多錢只提升一點,
但小程度升級不如不升或只是換個調音。
耳機系統最好是減法原則,能用最少的組合,達到你預期的聲音越好。
剩下的小配件,都是點綴。素質或細節消失了就不見了,不可能靠加個東西又補回來,
最多只能在現有的素質下,加上一些調音。
金銀銅都好,都有各自好的地方,自己可以組合找出喜好,
一般都建議從純銅線玩起,熟悉後再玩銅鍍銀或其他鍍層。
任何線材都有音染,只是多和少,所以很難找到一條叫中性完全無音染的線。
但保有一條音染少的線,當作一個基準,是我推薦的大原則。
電源線先建議用原線,也就是俗稱的小黑線,而且最好留著,
以後換線調整系統,方便對比。
電源線我知道在線材上算比較明顯的,不過我耳力不佳,
所以換得很少,有時用一用又換回小黑線。
但就有個大原則,建議一次換一條,慢慢換上去,
如果亂掉,打回原線再來一次,
不然就只是這裡加多了,又減回來,
但這裡減多了,就補不回來了。
訊號線不管是數位或類比線,
也都是最好一直留一條你的初燒線或基準線,
用來比較你後來買的各種發燒線,是不是真的全面提升,
還是只是拿一個地方補另一個地方。
除非你本來就預期這東西你不想要,想拿去補另一個你更在意的點。
以前就遇過個燒友,他說不喜歡背景樂器太清楚,
會影響到他聽人聲,所以他系統人聲極致滑順,
但背景全是糊的,不過這是他的喜好,不用過多評論。
耳機線我推薦一定要聽過長時間的原線,
把原線的聲音深刻入你腦袋,
這時才考慮換所謂的升級線。
但如果要花太多錢換升級線,一般會建議直接換耳機,
表示你的聽音喜好變了,換耳機重新調整比較快,
因為你想調整的地方太多了。
音響架或墊材或各種抑震,我是蠻推薦玩,震動影響聲音,
但一樣也是邊際效應,會越來越無感,有時反而更差,
更差就表示可以蛋雕了。
延長線(或叫排插)或壁插或隔變,
一開始都推薦一般安全排插就好,
不然就直入壁插,
如果家裡電很差,可以先上濾波排插,
如果更不好就上隔變。
但濾波和隔變都多少會吃掉東西,
就看自己如何取捨,
也許你聽不出差異,但只要聽出來就會一直在意的東西。
PS. 你問我專線或打地線值不值得玩,由於我沒玩過,但我有思考過,如果有能力就玩。
地盒或各種調音配件,
所謂玄學配件都可以歸類在調音配件,
有人聽得出來,有人聽不出來,
我就屬於聽不出來的木耳人種。
但如果你聽得出來,
這些我從別人那聽來提升都很小,
所以有限度下還是可以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