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些可以將文學、佛學、科學加以混合,來解釋人生與哲學的博主視頻,看得我打心底佩服,一個、兩個,可能是我此生都不曾碰到能有此學識的人。
讓我不禁感嘆,我看的書,吃的鹽,可能還遠遠不夠。
許多出差的人都和我說,那裡文化水平比不上該地方的經濟發展,但就我在網上看到的、
我覺得是文化水平差異非常大
其實,一個人文化水平高低也無傷大雅,只要「做人還是個人」
不傷害他人,傻傻的善良過日又有何不可?
所以,今天來和大家分享,算是做個法布施,有興趣自己可以去網上找。
今日來分享莊子與他的相對論←非常狹義,只是我個人的部分心得,不專業的那種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 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 出自莊子《逍遙遊》
「北邊有一種大魚,從頭到尾幾千里長,沒法丈量。鯤變成鳥, 名鵬,背脊幾千里長,也沒法丈量。」古有個都市傳說,鯤能擊水三千里,又能化為鵬扶搖而上九萬里,是什麼讓它有如此本事,世人所給的解讀是他是「大魚」、「生來如此」、「獨一為二」。
人生來最喜慕強,所有能達到通天的本事都解讀為「天才」、或是「家中有礦」,好像一個人能達到的高度被什麼給標準給限制住。
當然,一個無所不能的天才,很激動人心,像古時說的鯤鵬,像現代小說裡描寫的龍傲天
鵬鳥能上青天九萬里,但麻雀雖小,一樣能登高樓看盡世間繁華。
「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
出自莊子《逍遙遊》
「水淺了,扶不起大船,風薄了也浮不起大鳥。」
世間把世人的成就歸咎在個人,就像一種宿命論,要成功就要非常努力或是天生異稟,莊子的這一段話,我覺得是最好的解讀,也是對於慕強最深的諷刺。
鯤要能擊水三千里,想必要在太平洋里,鵬要能飛上九萬里,想必要在風力夠強的區域。
因此,能不能有用,或許單純取決在哪裡?在什麼環境?
惠子曰:「吾有大樹,人謂之樗。其大本臃腫而不中繩墨, 其小枝捲曲而不中規矩。立之塗,匠者不顧。」
莊子曰:「今子有大樹,患其無用,何不樹之 於無何有之鄉,廣莫之野,彷徨乎無為其側,逍遙乎寢臥其下。不夭斤斧,物無害者,無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出自莊子《逍遙遊》
惠子說,「有一棵名為樗的大樹,樹幹上木瘤盤結,樹枝全都彎彎曲曲,這樣一棵醜樹長在路邊,木匠都不屑一顧」;莊子回,「這一棵樹,你把它栽在空曠無物的地方,沒有木匠要砍它,也沒有外物要傷害它,你可以逍遙地躺臥在樹下乘涼,無用之用,又有什麼煩惱呢?」
我覺得比老子的「天生我材必有用」更為精妙的解釋便是『無用之用是為大用。』
很多人會把無用之用解讀為「躺平主義」,但大陸某博主的解釋則是「正確地使用自己在對的地方」,就是她的這麼一番論述,讓我決定寫這篇網誌,給有緣的讀者思考看看,什麼是正確地使用自己,什麼又是對的地方,人生不比遊戲,可往往人生如戲,戲如人生,在遊戲裡面每一個角色的配置、技能點數、喜好、甚至是人設和故事,都設定的清清楚楚,在現實世界裡這些最基本的參數卻完全不清楚。
其實,現實世界不就是一場,基本數值、故事、人設通通不知道的一場遊戲,連打怪升級這件事都要自己想。沒有人知道自己的技能樹長啥樣,能點哪些技能,什麼是最適合自己的路,怎樣活出快樂的人生,思考然後接著就是盡人事聽天命。
以上我對莊子的論點的一點膚淺,淡薄的想法,有興趣的人,坊間有很多相關的書籍,網上也很多人在解讀相關的論點。
我是玥希縈,立志當一株快樂又躺平的韭菜,每天都在努力不要被農藥毒死,不要被別人收割。
偶爾宣揚一些無用的善知識,也算是我對「利他」主義的一點小小努力。
最後題外話,如果人生太苦,那就多看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