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作品為歷史部分改編架空小說
清廷以救國為名,重金招募天下懂法術之人。以義合門為首的術師們,組成了義和團,來到了京師。
「扶清滅洋,保衛中華!」術師們喊著口號。
義和團在京城裡,到處殺洋人、拆教堂、毀電線。
「所有西方來的洋物皆為妖物,都必須毀掉。」義和團民大喊。
「這個蘋果牌的攝像機是西洋來的,砸了!」
「洋狗才用刀叉,通通丟掉了!」
「把這些英文課本通通燒了!」
「這個日本春宮寫真本,是邪物,全部搬去我家,我要加以封印!」
「這個洋妞,更是禍水,將她的洋服撕了,讓我來處理!」
「別殺我,我母親是中國人!」一名混血兒哀求著義和團。
「崇洋媚外,雜種去死吧!」
西方人士紛紛躲到租界裡,租界的西方軍隊前來鎮壓義和團。
「神功護體!刀槍不入!」術師們發功,擋住了火槍的子彈。
「吃我一記神拳!」義和團打倒了洋人士兵。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義和團之亂,也稱為庚子拳變。
雖然義和團消滅了京城的外國人,但是列強諸國當然不會這樣就算了,於是紛紛派兵前來中國。
清廷的軍隊與義和團,和八國聯軍打了起來。
西元1900年8月13日,李鴻章緊急入宮晉見。
「鴻章,戰事結果如何?」光緒皇帝詢問。
「啟奏皇上,我軍大敗,八國軍隊已進逼京城。」李鴻章回覆。
「啥?義和團不是能夠抵禦洋人槍砲?」慈禧不敢置信地詢問。
「回老佛爺,洋人亦派來一群特異人士,稱之為wizard,使用所謂魔法擊敗了我方術師。」李鴻章說。
「豈有此理,我大清軍火、科學不如西洋人,想不到連法術也輸給他們嗎?」慈禧太后嘆了一口氣,跌坐在椅上。
西元1901年9月7日,清廷與十一個列強國家簽訂了『辛丑條約』,賠款四點五億兩白銀,拆除大沽到北京沿線所有砲臺,是中國歷史上賠款最多的條約之一。
經過此一挫折後,加上推行君主立憲成效不彰,慈禧太后身心俱疲,身體狀況也漸漸變差。
西元1908年秋天,慈禧太后身體健康每況愈下,她自知來日不多,但就和歷代帝王一樣,她開始想要長生不死。
醇親王載灃找了一名老術師,前來頤和園的樂壽堂見慈禧太后。
此時的慈禧太后,大部份時間都只能臥病在床。
「載灃,你可有找到長生不死之方?」慈禧太后躺在床上問。
醇親王載灃要老術師回答慈禧太后的問題。
「老佛爺,自古無人能逃一死,長生不死是不可能的。但草民知道一種轉生祕法,能夠於死後,再次蒞臨人界。」老術師說。
「快,要多少賞賜都給。」慈禧太后說。
「遵命,老佛爺於臨終之時,草民會為老佛爺施法。」老術師回答。
西元1908年11月12日晚間,醇親王載灃匆忙前來樂壽堂找慈禧太后。
「老佛爺,大事不妙,我聽聞皇上擔憂老佛爺續命,打算阻止術師為您施轉生祕法!」醇親王載灃說。
慈禧太后這時身體已經十分虛弱,只能躺在床上。
「載湉這廝真不念親族之情…竟連這最後的機會也不給咱家…」慈禧太后虛弱地說。
「載灃啊,咱家若不能活,他也休想獨存於世…」慈禧太后喘著氣對醇親王載灃說。
西元1908年11月14日,光緒皇帝突然駕崩。然後隔天11月15日,慈禧太后也過世了,享壽七十二歲。
據聞光緒皇帝是死於砒霜之毒,許多歷史學家都在研究,究竟是誰下的毒手?
慈禧太后過世後,老術師為她施行轉生祕法。老術師將一顆轉生寶珠,置於慈禧太后口中,又在其陵寢布置了七星法陣。
西元1928年,軍閥孫殿英藉演習之名,率其部下對慈禧的陵寢定東陵進行大規模盜掘。盜墓者將定東陵內的珍寶洗劫一空,甚至連慈禧口中所含的一粒大如雞蛋的夜明珠都被挖走,此案便是『東陵事件』,據說那顆夜明珠便是轉生寶珠。
慈禧太后過世之後,發現自己來到一處幽冥之地,冥府使者指引著她,讓她轉生為一位叫做葉娜的九歲女童。
葉娜的大部分記憶都喪失了,只依稀記得自己的前世似乎是慈禧太后,並繼承了慈禧太后的智慧與決斷力。
葉娜長大後,進入了官僚體系中發展,憑藉自身的聰明才智和努力,與不時出現的政治直覺,一路扶搖直上,最後當上了國家安全部部長,也是中國史上最年輕的女部長。
西元2030年,中國國家習總書記,自覺年歲已高,開始頻繁接見年輕優秀同志,試探其忠貞與能力,為下一世代的國家領導團隊做布局。
這一天,葉娜來到北京中南海的國家主席辦公室,在休息室裡,等待總書記的召見。
葉娜穿著一襲改良過的大紅旗袍,她記得總書記曾多次在公開場合,稱讚旗袍是具有優良中華傳統文化氣息的服裝,而紅色則是代表了黨與國家的顏色。
這時有另外兩名女性,也進來了休息室,等候召見。
這兩名女性的氣場和葉娜相互共振,葉娜馬上就感覺到這兩人不是一般人,她們也是轉生者!
「請問兩位同志,妳們是?」葉娜開口詢問兩人。
其中一名穿著軍服的女性回答說:「我是中央軍事委員會辦公廳副主任,武美天少將。」
另一名穿著套裝的女性回答:「您好,我叫做呂稚,目前擔任中央政治局委員。」
呂稚乃是漢朝開國皇后,呂后呂雉所轉生,而武美天則是武周皇帝武則天轉生。
武美天和呂稚,也馬上感應到葉娜的不凡之處。
三個女人互相望著對方,心裡各自有所盤算。
這三名女性,勢必將在中國政壇上展放光芒。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