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回美食是中東與環地中海風情料理,以及城堡文化大國捷克的城堡與堡邸特展!

這盤是西班牙小菜(Tapas)的"Pulpo A La Plancha"──火烤章魚腿,對地中海風情料理有興趣可以提前訂位,美食口味依循地中海繞了一圈。可惜這次忘記點土耳其烤串(D?ner Kebab),土耳其烤串在德國頗負盛名,甚至有文章討論緣由。談到部分土耳其料理我有點心得,資訊大多是來自某個steam廚房模擬器遊戲"Kebab Chefs"以及《土女時代》網站,後者是臺灣政大的土耳其語系畢業生所分享的土國見聞及背景文化,相當有意思。之後介紹遊戲時再來詳談。
朋朋提醒一定要拍建築物演進時間軸。下方標註的盧森堡和哈布斯堡朝代,個人比較熟悉點,再前一個熱朝實在太陌生了
。
頭盔稱作帕本海默式頭盔,近期寫架空奇幻世界裡邊境侯爵之子的原創,於是對邊陲城堡分佈產生興趣。恰巧因為這位OC混血兒也想瞄準中東文化,於是友推薦的噗首午餐「吐司利亞」,原本以為是法式吐司之類(我事先沒看),結果竟是環地中海特色料理,太有趣了

這次《捷克城堡與堡邸》展覽最令人好奇的標題部分是「堡邸」這譯詞。一般來說會聽到宅邸、官邸、豪宅,且細看標題原文還用"chateaux"。chateaux是複數的法文城堡chateau=英文castle,前面掛個castle後面用個chateaux……嗯?啊不都城堡
,只好去搬字典,或者上Quora求助。
"Chateau is the French for castle, but the term also includes some grand, unfortified mansions as well. The chateaux of the Loire Valley were built in the Renaissance and made to look a bit castle-like, but were not as defensible as a real castle."
「Chateau是法語的城堡,但這詞亦包括一些宏偉、不用於防備的建築物(城堡初始設置目的是防禦)。羅亞爾河谷的城堡是文藝復興時期建立,但不如真的城堡那麼具防禦性質。」 這樣似乎能理解翻成堡邸的緣故,城堡式豪邸。」(廢墟貓流短譯)
卡爾什泰因城堡(天藍屋頂)和切斯基庫倫洛夫堡邸(磚紅屋頂)
這次展場較小,所以紀錄東西較少。和艾爾琈與千秋一起邊觀展邊討論各自學習過的內容很有趣XD。我們討論到東歐/中歐名字的翻譯選字,經常使用「采、岑、熱、策、茨、切、季」,太值得細細品味,多半對應在轉英文之後的"ce"、"te",或"Z"加上en、an。"stein"在英美語通常翻成「斯坦」,在表示東歐/中歐語系很常見「什泰因」。「季」據以前看傳成吸血鬼的匈牙利巴托里夫人的領土恰赫季斯大概是j或t,和英美翻譯選字有差別,很可能是與發音及重音有關。
各家族紋章解說。回家將解說板內文對照買的紋章學書,更清晰整理出這些設計在歐洲的功用和規則,同時也相互驗證來源是否正確。
王公貴族們的靜態娛樂除了音樂、戲劇、棋藝、繪畫鑑賞等,也會收藏古典珍玩、玻璃器皿、餐具瓷器。
影片裡面有談到衛浴部分,幾年前和友合作的這篇文章做為支援。
??參考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