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主題可能比較艱澀一點,
但目的只有一個,
就是告訴你:喝水很重要。
減重,
追根究柢就是要把身上多餘的脂肪給減掉。
但是脂肪要怎麼減呢?
具體來說,
脂肪就是所謂的「三酸甘油酯」。
高中化學學過,
有機化合物分子的分類與性質由「官能基」決定。
當中,
具有「羥基」(-OH)的分子叫做「醇」,
如酒精「乙醇」就是指「有 2 個碳的鏈、1 個羥基的化合物」,
因此分子式是「C2H5-OH」。
具有「羧基」(-COOH)的分子叫做「羧酸」簡稱「酸」,
如醋酸「乙酸」就是指「有 2 個碳的鏈、1 個羧基的化合物」。
因此分子式是「CH3-COOH」。
而什麼是「酯」?
「酯」是指「醇」與「羧酸或無機含氧酸」化合產生「酯化反應」的產物,
換句話說,
「酯」的原料就是「醇」與「酸」。
那麼「三酸甘油酯」長什麼樣子呢?
其實這玩意不過就是由「3 個羧酸」與「1 個甘油」化合而成的巨大分子的總稱罷了。
而什麼是「甘油」?
甘油就是「丙三醇」。
顧名思義,
丙三醇就是「有 3 個碳的鏈、3 個羥基的化合物」,
所以他會長成這個樣子:
既然甘油是「醇」,
那麼跟「酸」就能產生「酯化反應」而變成「酯」,
所以三酸甘油酯本身就是一團「非常大團的酯」。
題外話:
中國稱這個化合物為「甘油三酯」,
其實比臺灣稱呼的「三酸甘油酯」更為貼切,
因為他後面接的部分已經酯化了而不再是酸,
所以「三酸」這個稱呼是不精確的。
不過話雖如此,
「三酸甘油酯」在臺灣已經叫習慣了,
因此沒必要特別去改他。
那什麼是「酯化反應」呢?
酯化反應就是「醇」與「酸」結合的過程。
反應過程中,
醇類會把「羥基」(OH)的部分打斷,
丟出 1 個氫原子以空出一支手來接受「酸」;
酸類則會把「羧基」(COOH)打斷成「羰基」(CO)與「羥基」(OH),
並且把「羥基」丟出去空出一支手來接受「醇」,
倆倆一拍即合變化合成「酯」。
而醇分離出去的「氫原子」會跟酸分離出去的羥基 OH 化合成水 H2O。
換句話說,
酯化反應的過程會產生水。
那麼回到人體,
甘油有 3 個羥基,
所以可以跟 3 個羧酸分子產生酯化反應,
也就是說合成 1 個三酸甘油酯就能「製造」出 3 個水分子,
因此如果人體處於「缺水」的狀態,
那麼就會傾向於「合成脂肪」來獲取身體所需的水分。
反過來說,
你現在想要減肥,
也就是要想辦法分解三酸甘油酯,
也就是說要進行「酯化反應」的「逆反應」,
將三酸甘油酯重新分解成丙三醇與脂肪酸。
很好理解,
化合時既然會丟出水分子,
分解時當然就要補給人家,
因此呢,
你要分解三酸甘油酯,
就自然要有大量的水分子參與反應。
所以喝水也會胖只是玩笑話,
喝水不只不會胖,
喝水反而還能幫助你減肥。
三酸甘油酯是人體用來高效率儲存能量的物質。
1 公克的葡萄糖透過糖解系統分解也只能產生 4 千卡的熱量,
但 1 公克的三酸甘油酯分解後就能產生 9 千卡的熱量,
因此當身體攝取過量的碳水時,
身體就會把這些多餘的葡萄糖轉化成丙三醇與脂肪酸,
然後再化合成三酸甘油酯儲存在身體內。
換句話說,
只要你多吃了,
熱量就會有所冗餘。
而一旦有熱量冗餘,
自然就會形成體脂肪。
所以減肥的第一步就是減少攝取,
少吃是絕對第一優先的。
那麼問題:
既然人體儲存能量如此高效,
那麼人能不能靠著禁食來減肥?
答案是不行。
也許你知道如熊啊之類的動物,
冬天時先大吃特吃在身體裡堆滿脂肪,
然後一覺睡過去,
身體只靠著事前堆積的脂肪熬過漫漫長冬,
直到春天來臨又再次恢復活動。
然而很遺憾,
人類不能這麼做。
人類的身體特別喜歡葡萄糖,
因為所有的細胞都能直接利用葡萄糖。
除了直接攝取的脂肪外,
人體的脂肪主要還是來自於「多餘的葡萄糖」轉化而來,
並將這些脂肪做為「戰備儲蓄」之用。
精確地說,
我們吃下去的三大營養素:「碳水」、「脂肪」、「蛋白質」,
在經過小腸分解吸收後,
(果糖以外的)碳水會直接以葡萄糖的形式吸收進入血液裡變成血糖,
這也是為什麼高碳水的食物通常升糖指數都很高的原因。
脂肪則是被分解成丙三醇跟脂肪酸,
蛋白質則是被分解成各種胺基酸。
這些營養素進入血液以後,
葡萄糖會直接被細胞利用掉,
但用不完的就會進入肝臟形成肝糖,
再多餘的就會被轉變為丙三醇跟脂肪酸;
胺基酸則是身體各種組織、肌肉的原料,
當身體受到損傷或刺激就會開始利用胺基酸來修補或增生,
但如果沒有需求,
這些多餘的氨基酸一樣會被進一步轉變成丙三醇跟脂肪酸。
說穿了就是,
我們吃下去的三大營養素只要多出來了就通通都會變成三酸甘油酯。
然而很遺憾的是,
人類在代謝脂肪時不會重新把脂肪轉化成葡萄糖,
而是先把脂肪水解成丙三醇與脂肪酸後,
再把水解後的脂肪酸氧化成乙醯輔酶A,
這東西可以直接進入檸檬酸循環產生 ATP(身體的能量貨幣)供肌肉使用,
因此身體不需要把脂肪重新轉回葡萄糖。
(葡萄糖的糖解反應的目的也是為了產生 ATP 供細胞使用而已,
因此既然脂肪酸可以直接產生 ATP,
就沒有必要兜圈子再重新轉化回葡萄糖。)
如果只是這樣就算了,
脂肪分解時還會產生酮酸,
人體雖然也能直接利用酮酸來當作能量來源,
但如果中斷葡萄糖的供應,
也就是說完全只靠分解脂肪來供應身體的需求的話,
產出的酮酸量反而會讓身體來不及消耗進而造成堆積,
最後就是酮酸中毒。
具體來說是這樣的,
比起分解脂肪,
身體更喜歡直接利用葡萄糖。
一旦葡萄糖來不及供應了,
對身體而言,
他無法判斷究竟是食物匱乏導致無法獲得葡萄糖補充,
還是單純只是大腦想不開想要靠著節食減肥。
因此身體為了保證生命不要消失,
勢必會做出所謂的「節流」反應。
就像一個國家的財政入不敷出時,
既然搞不到更多的錢,
就只能先想辦法減少花錢,
就是這樣的邏輯。
當血糖濃度降低時,
人體首先會先消耗肝糖來補充血糖。
除了消耗肝糖以外,
還能藉由分解肌肉跟分解脂肪來提供能量。
當身體進入節能模式時,
很直觀的肌肉會是直接被身體開刀的對象。
你想,
肌肉這東西平常不幹活還會白白消耗能量,
一旦把肌肉分解了不但得到了額外的能量還減少了能量的消耗,
不砍肌肉要砍誰?
那問題又來了,
肌肉確實是吃乾飯的傢伙,
但肌肉也是確保人體活動度的存在。
肌肉就像汽車的引擎,
你不踩油門光是怠速他也是無時無刻都在耗油,
汽缸越大耗油越多;
你因為車子一直都不開所以為了省油而減少汽缸量,
那麼當你需要踩油門的時後車子就跑不動了。
同樣的道理,
當身體進入節能模式並開始分解你的肌肉,
那麼你當然就會開始做什麼都沒力,
因為你的引擎沒了。
並且你因為呼吸作用,
無時無刻都在消耗水分,
如果你還不喝水,
身體這時還會進一步合成脂肪來製造水,
你想靠不吃來減肥?
只能說,
身體對於儲存能量這件事鐵公雞得很,
你越是對自己吝嗇,
那身體肯定比你還吝嗇。
所以說,
要減肥,
也就是要順利燃燒脂肪,
喝足夠水是手先必要的,
因為分解脂肪需要水分子的參與。
再來就是運動,
因為你不運動,
身體就會開始拆肌肉來做為能量源而不是脂肪。
為了避免身體拆掉你寶貴的肌肉,
運動是必須的。
而運動勢必會產生熱,
身體為了散熱就又得排汗,
於是身體對水分的需求就進一步增加,
因此你必須喝更多的水。
然後最後就是少吃。
三大營養素最終都可以被轉變為脂肪,
因此一旦過剩,
那結果就只有變胖一塗。
雖然看起來結論還是傳統的少吃多動,
但其實最最最重要的是多喝水。
都不喝水,
即使做到少吃多動,
體重是降不下來的。
就算數字降了,
也極大機率是因為脫水導致的假像,
脂肪說不定反而增加了。
所以,
多喝水吧。
但喝水就喝水,
別亂喝含糖飲料嘿。
封面圖片: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