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敗北女角太多了》,我23年看過最喜歡的輕小說,同時是我24年最期待的動畫。
等首播的這個星期,何其撕心裂肺,領悟了什麼叫七天如七年,有夠可怕。所幸第一集豪不意外的展現規格外的火力,也順利搶下問鼎當季霸權的參賽資格。腦粉如我,除了當晚把小說從Bookwalker找出來重刷,還到處海巡分享老八有多可愛。
儘管如此,我對這部作品的喜愛還在熊熊燃燒,因此想藉由文本分析,討論一些我熱愛這部作品的原因。除了傳教,也想透過話題正熱時,分享一些我的文學觀點。
以下討論必然劇透,建議至少看完小說第一卷,比較安全。
************************************************************************
防雷時補個沒用的洨知識:老八在第一集結尾為什麼突然拿起竹輪咬了一口?
因為故事舞臺位於愛知縣豐橋市,而豐橋竹輪聞名日本,可能是種地方特產的置入行銷。
但也可能只是製作組想讓可愛的老八咬棒狀物。
以下正文
************************************************************************
對我來說,敗北的選材本身是很勇敢的。校園戀愛喜劇本來就是ACGN中的大潮,就連解構戀愛喜劇的佳作都層出不窮;無論是從腳色開始重構的異世界舅舅,還是拆解戀愛情節的理科生墜入情網故嘗試證明,抑或是試圖顛覆架構的喜歡本大爺的就你一個,都是對於戀愛喜劇優秀的逆向操作。在優秀作品輩出的領域裡,想要引人注意,顯然就必須很特別了。
而敗北之所以特別,在於他選的切角,並不是像上述三部,企圖破壞戀愛故事成立前或進行中的要素,而是之後。
我私心很喜歡這種憐憫,在其他作品中的功能性角色,還有什麼可能性?還能有什麼故事?如此對於配角,甚至是反派的同情,延伸到她們所能發展的故事,讓敗北從出發就開始充滿挑釁:主角們不互相談戀愛的作品,還算是愛情喜劇嗎?但不斷描述配角失敗的愛情故事,也能算愛情喜劇吧?換句話說,我認為敗北的內容,其實是在擴張整個愛情喜劇的描述對象。
當然,其實可以用一個更貼切的標籤來形容敗北──青春喜劇。
光是動畫第一集,我相信多數人對於喜劇這個標籤不會有異議。什麼差點抓到華戀胸部、餐盒是手工的之類的梗,至少令我捧腹大笑。回到原作,這種詼諧的調性確實在整部作品中隨處可見。但有趣的是,故事本質上是建立在青春傷痛之上,不只現在見識到的八奈見的敗相,之後出場的檸檬跟小鞠,更會帶著她們各自的傷悲前來會師。相互交錯的情緒在整個故事中交融,敗北令人印象深刻的其中一點,應該就是這種酸甜的青春滋味吧。
不過這種遊走於胡鬧與痛處的調性,在青春主題的敘事中,當然很常見。而我認為敗北可以駕馭這等調性,還得歸功於成功的腳色設計與腳色關係。
只是我想談的,不是現在被大伙列為七月新老婆的八奈見,而是那個達觀的孤獨少年──溫水和彥。
所謂的達觀,來自於抽離。不論是和故事或是故事中的人際關係保持距離,維持或是強化自己的主體性,在某一個劇情節點在逼迫這個角色與故事激烈互動,進而產生張力,一直都是很受歡迎的型塑方式。
最知名的代表當然就是校園四霸──實教的路哥、果青大老師、青豚咲太跟冰菓的節能仔。
他們四人在故事的開篇都與其他角色保持著一定距離,甚至與觀眾也保持著距離,而這距離幾乎可以被稱為冷漠了。只是同樣的抽離,在這些腳色身上的建立方式卻各異其趣。
路哥用他超群的實力取得自己的上帝視角,大老師則執著於迥異於高中男生的邏輯思維,奉太郎對自己的人生有獨特的理解,咲太的超然則成立於他超乎常人的苦痛經歷。
無關優劣,每一種方式都在服膺該角色核心使命,也許是校園四霸都找到適合自己的抽離,讓他們之所以成為校園四霸。
而溫水的抽離,甚至是他的達觀,則是建構在「位置」這個概念上。
溫水很執著於他的位子,不論是在教室中,還是在他人的心裡。膽小的溫水永遠需要一個安全的距離擺放自己的位置,位置給他安全感。
儘管隨著劇情進展,溫水所要求的安全感是常常傷人的。而這樣自欺欺人地畫出距離,是溫水保護自己的手段,同時也是他成為一個開場孤獨角色的必要條件。
為了保護八奈見不受流言蜚語傷害,他選擇忽視八奈見的想法與情感,單方面結束這段情誼。表面上看來是他為了八奈見著想的溫柔,但仔細思考可以理解,那是因為溫水認為自己不應該出現在八奈見朋友的位置上。那為什麼溫水如此焦慮地需要安全距離?
因為溫水無比恐懼自身的負面特質,他一廂情願地篤定這些缺點會傷害身邊的人。
而這,正是一個迥異於校園四霸的抽離建立方式:自卑。
溫水心中有一堆對自己的成見:孤僻、不善交際、無趣,這些成見在這個故事中反而提供溫水安全感。阿,因為我是個無聊的人,不跟別人接觸,我們都不會不舒服。自卑的溫水,企圖找到遙遠的位子,說是保護他人,其實是保護自己。所以他的冷漠是很脆弱的,沿著故事發展,溫水除了自卑的其他性格逐漸嶄露,讓他在故事中有內在推動力去觸發不同的情節,也能彰顯他每次奮不顧身時,與自身自卑糾纏掙扎的張力。
但其他人真的這麼想嗎?與八奈見第一次的衝突,就是作者強迫把溫水從距離感的舒適圈內拉出來,直視他人真實心意的衝突表現。而這個事件,除了描繪溫水的性格,更為他未來直視自身矛盾留下伏筆。
而作者很充分地運用了溫水這項特質,這項特質除了加深與他人的誤會,進而帶來前面提及的青春傷痛之外,作者也很幽默地調侃溫水。比方第一次看見草介找他,就掏出錢包;又像是敗北女孩集團常常輪流嘲弄他:「溫水你就是這個樣子阿...」。
另外一個可以印證「距離」對於溫水無比重要的橋段,當屬第一卷最後的朋友告白。下定決心的溫水向八奈見表達希望成為對方的朋友,才驚覺對方早就把自己當成朋友了。我認為這是喜劇與痛楚同時存在的優秀敘述。
其實很傷人耶,相處這麼久的朋友,從來不把自己當成朋友。但這又是青春期少年少女們很常遇到的困擾,我相信很多人在青春期,甚至成年之後都有遇過這樣的困境。然而透過溫水的憨直,還有老八的天然呆,這個橋段巧妙地成為第一卷中有趣的最後高潮。
從這之中不難發現,作者雨森焚火對自己創造的腳色,有著極高的理解跟掌握度。不僅如此,他還展現了另一項操作難度較高的操作:每個角色的他者認知,都是不一樣的。
桃文或是工業糖精看多了,一定能發現當中的人物評價只有一種──所有人都是這樣看主角的。好像每個獨立的腳色都只能接收主角固定的標籤,甚至喜歡主角的後宮們理由也相去不遠。
但現實就不是這樣運作的。假設我跟你都喜歡林襄,你可能是因為她奶大喜歡她,我可能是覺得她跳舞很讚。光是沒有實際接觸過的公共偶像都是如此了,時時刻刻相處的旁人,怎麼可能完全共用評價標籤呢?
在剛剛朋友告白的例子中,我們很清晰地察覺,八奈見對溫水的評價,跟溫水自我評價是有很大的落差。往後繼續閱讀,包含老師、學生會學姐、敗北團女孩們,幾乎每個人對溫水都有不同的看法。而這就是作者建立人物關係的方式:認知誤差。
如此多樣的情感被建立,衝突更容易產生,也就回到了我的論述:青春的鬧劇與傷痛可以更流暢的交替。
所以光希發現溫水沒把他當過朋友很受傷、所以溫水對檸檬奶奶給自己的評價很錯愕,諸如此類,不勝枚舉,有時幽默,有時令人神傷,這都是建立在多位配角對溫水與溫水自己不一致的評價標籤。
當然,不是對溫水的評價都是歧異,總是有些性格是多數人認同的。
所以那句「溫水你就是這個樣子阿...」就變得很特殊:有時是女孩們共同的抱怨,卻也有時是某人獨有視角的感慨。
多細膩阿,如此多層次的視角交錯。每次想到這段,實在令我嘆為觀止。
當然,無論是人物建立或是關係的譜寫,在敗北這部作品中,都不只我上述提到的手段,而且也不全然是為了調配故事調性。不過接下來會涉及第一卷之後的內容,還請斟酌閱讀。
在人物關係中,我非常喜歡雨森老師的手法:錯位。
在傳統的戀愛喜劇中,共同遭遇事件的男女主角拉近距離後,便展開了情侶定位的故事發展。但八奈見跟溫水顯然不是那種關係。八奈見不只一次表示過,她不會喜歡上溫水,也沒有把溫水當成那種對象。她不是說說而已,截至第六卷,我們也沒看見她有什麼明確的進攻行為。
但是,八奈見同時也多次宣告,她不允許溫水偷交女朋友。這就很有趣了,你們又不是情侶,妳這詭異的佔有慾的動機是什麼?
我的答案是,那是因為八奈見更像是溫水的妹妹。
那個時常可以捉弄,出事情又可以依靠的老哥,可能比起在意對象,更像是八奈見眼中的溫水。所以八奈見就像一個愛撒嬌卻又不承認的妹妹,容不得其他人來「分享」她重要的哥哥。而溫水對八奈見的縱容跟關懷,又何嘗不像是對妹妹的溫柔呢?
精妙的地方來了,可是劇中,溫水設定上是有親妹妹溫水佳樹的啊?
簡單,那就讓她去填補愛慕溫水和彥的腳色吧!
評價兩極的第五卷就是在講述這一段。先不討論那一卷中情節的優劣,但至少人物關係上,溫水哥在那時並沒有明顯的情感對象,把溫水妹填進這個空缺,除了開展作者在第五卷想表達的想法或觀點,也讓人物互動上更有反差感。
有機會成為情人的朋友其實更像是妹妹,血緣關係下的妹妹其實才是仰慕者,閱讀上的陌生化自然展現出生動又趣味的人物關係了。
其他重要腳色如檸檬或小鞠,不見得是跟另外一個存在劇中的身分交換功能,但也有許多不屬於她們原本定位的錯置。如此操作之下,敗北這部作品一個很神奇的優點就成立了:充斥的傳統設定的人物,她們的行為與動機卻充滿突破套路的新意。
反套路說起來簡單,而如何在反套路之後仍保有作為一部小說該有的有趣,雨森焚火真的下了很大的功夫。也因如此,導致其實我常常不曉得該不該推薦輕小說新人閱讀敗北:沒有閱讀足夠的戀愛喜劇文本量,很容易看不懂他在反什麼套路。但故事本身,不論是氛圍氣息還是人物刻劃,也都能輕鬆地讓讀者獲得樂趣。
在跟翠友討論《敗北女角太多了》時,大家都不約而同提到其中浪漫的青春情懷十分使人動容。在我的文學觀中,如此動人又真切的情感,鮮少能夠靠純粹的感情表達寫出來。其中必然充滿各種深思熟慮的設計,而這些設計又要如何不著痕跡地不讓人感受到匠氣,相反還要傳達真摯的情思,這真的是靠作者的才華與手段了。
今天著重在解析這部我熱愛的輕小說如何建構專屬於它的青春氣息,但敗北更有趣之處,在於如何破壞我們習以為常的套路。有機會再說吧,寫完這篇我腦中有其他計畫也想先寫寫看。
寫這麼長的文,除了傳教、宣洩我對這部小說的熱愛,也是希望在這篇文章成為網路遺跡之前,有個對創作大眾作品有興趣的同好,多少能在其中找到一些參考的方向,那我就真的感恩戴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