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ap. 0 | 前言
從買繪圖板開始畫圖至今已經有十多年了。雖然這些年來未曾受過紮實的正規訓練,不夠格自稱十幾年經驗老畫手,也不是那種 T1、T2 的前段優秀繪師,不過我自認平常畫爽圖、泡 YouTube 看教學影片,也是多少吸收了一些不錯的知識,而這些知識也確實讓我在畫圖的時候有比較科學、好理解的指引。
從買繪圖板開始畫圖至今已經有十多年了。雖然這些年來未曾受過紮實的正規訓練,不夠格自稱十幾年經驗老畫手,也不是那種 T1、T2 的前段優秀繪師,不過我自認平常畫爽圖、泡 YouTube 看教學影片,也是多少吸收了一些不錯的知識,而這些知識也確實讓我在畫圖的時候有比較科學、好理解的指引。
對於一個沒有經驗的人而言,雖然網路上的教學資源多不勝數,可一旦只是漫無目的地亂學,那就很容易在同個地方兜圈子,甚至不會察覺到某些表面上看起來不同的「技巧」,背後的道理其實都是同源的。
我的任務就是降低初學者找到正路的門檻,因為會需要動腦,所以比起網路上那些 SOP 式的教學,這些內容可能會更困難一些,但我保證內容不會是我一向痛恨的那種「眼睛怎麼畫」、「頭髮怎麼畫」、「泳裝怎麼畫」這種示範一次就當作你會了的公式化教學,而會是細究這些技術的成因。
在本系列文章當中,我會毫無保留地把我的理解全部寫出來,至於如何掌握、延伸這些知識,就看讀者未來的發揮了。因為我想藉此機會檢視自己的理解是否有瑕疵,也不希望誤人子弟,假如各位有不認同的觀點,還請不吝指出。
本文預設讀者沒有任何美術創作和操作繪圖工具的經驗,如果你正愁著不知道該如何開始,那你找對地方了;已經有一定基礎的可以斟酌跳著看,有些統合的理論或許可以對你有點用處或是提供你新的理解角度。
本文預設讀者沒有任何美術創作和操作繪圖工具的經驗,如果你正愁著不知道該如何開始,那你找對地方了;已經有一定基礎的可以斟酌跳著看,有些統合的理論或許可以對你有點用處或是提供你新的理解角度。
我們開始吧。
? Chap. 1 | 你需要的工具
任何具體的作品都需要工具和材料,我們稱之「媒材」。藝術媒材和表現形式可以有很多種,以繪圖來說,無論是你常見的鉛筆、炭筆、色鉛筆、水彩、油畫、小畫家、Photoshop、噴漆、用樹枝在沙灘上畫的東西、立可白、咖啡拉花、Excel、吉娃娃尿在電線桿上的水痕、用 Minecraft 的方塊組成的像素圖,甚至是 PoE 的角色藏身處……這些媒材和表現形式都有各自的優缺點和上手難易度。
現在的消費級電腦性能很強大,對於畫圖的人而言,電腦繪圖是非常方便的作畫方式。
我通常使用繪圖軟體和繪圖板來作畫(而這也是本系列的主要工具),除了電腦本身之外,你需要以下的準備:
市面上常見的全新繪圖板,價格範圍大約落在 NT$1,000 ~ NT$18,000。看到價格上限不必驚慌,一般來說即便是使用一、兩千元的便宜板子,只要好好珍惜,它不僅可以撐個十幾二十年,甚至拿來畫專業的商業稿都不成問題。
關於繪圖板和繪圖螢幕,可以參考我曾經在畫技板發的文章:
裡面稍微講了怎麼挑 Wacom 的繪圖板,還有為何用繪圖板、如何用繪圖板。這裡補充一點,繪圖螢幕雖然(似乎)比較方便,但隨便一個都要破萬,而且需要低頭作畫所以長時間用起來會比較累,如果不是專業繪師的話暫時不用考慮。
其中涉及型號的資訊可能稍有過時,挑選時請以官方現有架上產品為主。
接著講繪圖軟體。你可以從以下常見的繪圖軟體挑選:
? Chap. 1 | 你需要的工具
任何具體的作品都需要工具和材料,我們稱之「媒材」。藝術媒材和表現形式可以有很多種,以繪圖來說,無論是你常見的鉛筆、炭筆、色鉛筆、水彩、油畫、小畫家、Photoshop、噴漆、用樹枝在沙灘上畫的東西、立可白、咖啡拉花、Excel、吉娃娃尿在電線桿上的水痕、用 Minecraft 的方塊組成的像素圖,甚至是 PoE 的角色藏身處……這些媒材和表現形式都有各自的優缺點和上手難易度。
現在的消費級電腦性能很強大,對於畫圖的人而言,電腦繪圖是非常方便的作畫方式。
我通常使用繪圖軟體和繪圖板來作畫(而這也是本系列的主要工具),除了電腦本身之外,你需要以下的準備:
- 滑鼠、繪圖板、繪圖螢幕、平板(擇一;本系列文章以繪圖板為主)
- 能夠處理多圖層且支援繪圖板的繪圖軟體
- 第二個電腦螢幕(選用)
市面上常見的全新繪圖板,價格範圍大約落在 NT$1,000 ~ NT$18,000。看到價格上限不必驚慌,一般來說即便是使用一、兩千元的便宜板子,只要好好珍惜,它不僅可以撐個十幾二十年,甚至拿來畫專業的商業稿都不成問題。
關於繪圖板和繪圖螢幕,可以參考我曾經在畫技板發的文章:
裡面稍微講了怎麼挑 Wacom 的繪圖板,還有為何用繪圖板、如何用繪圖板。這裡補充一點,繪圖螢幕雖然(似乎)比較方便,但隨便一個都要破萬,而且需要低頭作畫所以長時間用起來會比較累,如果不是專業繪師的話暫時不用考慮。
其中涉及型號的資訊可能稍有過時,挑選時請以官方現有架上產品為主。
接著講繪圖軟體。你可以從以下常見的繪圖軟體挑選:
- Sai(1)/ 付費軟體:
因為主打功能簡單輕便,在 2010 年代曾經非常盛行
- Sai(2)/ 付費軟體:
除了增加新功能以外,對於圖層數量、畫布大小上限有大幅提升
- Clip Studio Paint / 付費軟體:
在 2010 年代後半突然大幅超車的黑馬,目前是動漫產業的主流
- Photoshop / 付費軟體:
沒畫圖的人多半也都知道的,對於圖片後期修製的功能更強
- MediBang Paint / 免費軟體
雖然我不太熟,但它是免費軟體裡面我聽到最多次的名字
- Krita / 免費軟體 / 開源:
由至少 300 個佛心工程師合作寫成的軟體,就連原始碼都是公開的
我個人長期使用 Clip Studio Paint(CSP),之後的章節也會用 CSP 作為示範,不過其實概念大同小異,多數提及的功能都同樣可以在其他繪圖軟體找到,只是名稱或位置可能不一樣而已。如果是考慮免費軟體為主的朋友,就可以從 MediBang 和 Krita 之間選擇。不過因為我很早就開始用 CSP 了,這兩款實際用起來怎麼樣就參考看看其他人的心得吧。
那為什麼我會建議使用雙螢幕呢?原因很簡單,用過的人都說讚,就算你不畫圖我也會建議你用雙螢幕。我們畫圖的時候,通常不會憑空把所有東西直接畫出來(除非你是金政基,已經把素材全都印在腦海裡),常常會需要找很多參考。比方說我想畫某某角色的二創,那我就會多找幾個該角色由不同繪師所繪、不同角度的圖,掌握角色的服裝和髮型才畫。這種情況下只要有雙螢幕,就能省掉很多切視窗的工夫。
? Chap. 2 | 事前準備與流程認知
插上繪圖板之後,我們需要確認筆壓的狀況是否正常。所謂的筆壓就是下筆的壓力大小,我們在現實世界使用筆類工具時通常是下筆力道越輕就越細、越重就越粗,對吧?在繪圖板上作畫也是如此,但畢竟這是電子產品,偶爾會有一些驅動程式衝突之類的問題,這也是為何我們需要測試筆壓,不然你的繪圖板也是白買了。
我們首先選擇 G 筆,從筆刷尺寸的設定確認影響來源當中筆壓的「最小值」設定是 0。這個選項的意思代表「當我下筆最輕的時候,筆刷的尺寸會是原來的 0%」,所以你的頭尾應該會是尖的:
如果你明明已經把筆壓對尺寸的最小值調到 0 了,卻發現無論如何調控 G 筆的下筆力道,畫出來的結果都是等寬的(像右邊這樣):
這通常代表你的繪圖板沒有辦法正常地反映出你的下筆力道輕重,在圈子裡就是俗稱的「沒有感壓」。這個時候你可能會需要重插繪圖板、重裝繪圖板驅動程式、重開繪圖軟體,或者是重新開機。
我們在繪圖板規格當中會看到什麼 8192 級感壓,這意思就是指它可以從最輕到最重的壓力之間分成 8192 個等級,比 4096、2048、1024 級的還要靈敏,修過微積分或是數位信號的應該都會知道這個切分的階級越細,就越能精準還原輸入來源吧,兩者是一樣的道理。當繪圖板發生失去感壓的問題,你就會發現無論怎麼畫都會被誤認為是最重的下筆力道,這就相當於直接用滑鼠畫了,所以感壓是非常重要的。
當然,並不是隨便選一個筆刷都必須要頭尾是尖的才叫做感壓正常,有的筆刷設計本來就不會被筆壓影響粗細,例如美術字筆刷:
確定感壓沒有問題以後,先來看看我的作畫流程吧。通常的作畫流程,我們會先打草稿:
基於草稿的輔助,畫出相對精緻穩定的線稿:
填上底色:
Do Re Mi So:
當然上面這幾張圖省略了很多細節(和背景),這只是為了讓讀者理解一般作畫流程的概貌。作畫流程並不是死的,有些人會採用灰階上色法,又或者使用無線稿的起稿方式,就算你想要像海綿寶寶一樣先畫出完整的人頭素描再從中擦出正圓形,那也是你的自由。
繪圖的過程若是使用傳統媒材(例如水彩、油畫)會有些繁瑣,因為一旦你有任何的作畫失誤,都需要用別的方式來補救(例如用更多顏料蓋上去重畫)。而電繪不一樣,我們可以自由地把想要獨立的東西分開來處理、按一下 Ctrl+U 輕易地把粉色的頭髮直接變成紫色的,甚至還有萬能的 Ctrl+Z 可以任意回到上一動,就像不讓你放下野戰板凳的排長一樣。
用來把不同物件分開處理的工具就是「圖層」。你可以把圖層看作是一張張透明的紙,這些紙上或多或少各自被畫了一點東西,當它們依照順序疊起來的時候,我們就會看到最終結果:
而所謂的線稿,顧名思義就是畫作裡主要涉及線條的部分,多數情況下會用來表現物件之間的交疊,或是描繪物體的外輪廓。畫面裡重要的東西,我們可以用線條把它的輪廓描繪出來,然後和物體的顏色分成不同圖層來處理。把線稿圖層擺在上色用的圖層之上,就可以穩定地把不同區塊的顏色隔開來。當然,不一定得先畫完線稿才能上色,在特定情況下先畫出色塊才補上線稿反而有可能更利於作畫,有些流派甚至連線稿都不用了。
現在先隨便選個 G 筆、粗澀筆之類的東西,在畫布上面新增點陣圖層,畫一個可愛的正方形,然後在它底下新增一個點陣圖層(可以拖曳調整圖層順序),選定這個新圖層之後用另一個顏色填滿:
這兩個圖層的內容是獨立的,只要按著 Ctrl 用你的筆把剛才填上的顏色區塊挪動一下就可以看得懂它們的關係:
當然,把物件分到不同圖層來畫並非必要步驟,你可以視自己的需求來分配哪些東西畫在同一個圖層、哪些要分開,也有人的流派就喜歡只用一個圖層畫到底,不過那種流派我肯定畫不來就是了。
要注意的是,當你存檔的時候,一定要至少把你的成品存成 CLIP 或 PSD 檔案,那是包含所有圖層資訊在內的最完整原始檔!如果你直接把你的作品存成 JPG 或 PNG,然後把本來的進度棄掉,那麼當你下次打開繪圖軟體想要回頭來編輯這張圖的時候,它就只剩下一個合併起來的圖層了。所以我們通常會存成 CLIP 或 PSD(二擇一),然後利用「保存複製」來輸出成一般圖片檔,傳給人看或是發到 SNS。
如果存成 JPG 的話,畫質可能會稍微變差,但是檔案會變得較輕便;如果存成 PNG 的話,可以完整呈現原始畫質,但是檔案會比 JPG 還要大一些。至於其他的格式,假如沒有特殊必要就不用考慮。
相信看完本文就能對作畫的流程有基本的認識,而你現在也可以著手準備這些必要的作畫工具,甚至隨興地畫些簡單的圖了。
接下來本系列還會有十多個章節,我會在小屋不定期更新。如果你對於這系列文章有興趣,歡迎追蹤 / 訂閱我的小屋,確保不會漏掉後續的內容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