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需要拚成績的最後一個學期結束了,總算是鬆了一口氣,總的來說不少課程因為16週的關係內容變少了,而時間也更加緊湊,感覺一學期很快就結束了。
下面是慣例的成績證明圖。
沒問題的話就let’s go。
1.
課程名稱: 離散數學趣談
課程分類: 通識
開課教授: 韓永楷
學分: 2
甜度: 5
涼度: 5
點名: 無
課本: 講義
心得與建議: 每週講一個概念跟與之相關的例題,講完就下課了,一般來說不會上滿。上課內容有趣,比起離散數學更注重的是趣談的部分,就算是本來不知道概念的人也能津津有味聽完課程。課程不點名,有兩次考試,一個期末小組報告。考試的部分都是開書考(包括不連網電子產品),都考講義有的概念與題目,而且會給前一年考古,考太差也會調分。期末小組報告是要用PPT介紹一個數學的趣味題目,不用上臺,也可以一人一組,彈性很高。最後的班級成績大多數人都是A+。
2
課程名稱: 材料科技論壇
課程分類: 必修
開課教授: 蔡哲瑋
學分: 1
甜度: 5
涼度: 4
點名: 100%
課本: 無
心得與建議: 每週邀請一個系友或教授來進行演講,比較少講專業知識,更多聚焦在人生經歷上。聽完演講當天要線上交一份心得單,寫下三個從演講中學到的東西,字數有限制不用太多。演講後若有提問可以加分,點名是按照座位表點。不過有些演講偏無聊,寫好心得單後很容易就開始神遊,總之能學到多少就看個人了。
3.
課程名稱: 擴散與相變化
課程分類: 必修
開課教授: 葉哲寧
學分: 3
甜度: 3
涼度: 1
點名: 隨機小考
課本: 講義
心得與建議: 在真正上這堂課前聽說過很多小道消息,很怕會被當,結果真正上課後發現根本沒那麼可怕。今年開始全英文上課,但重要觀念會再用中文講一次,而且教授也有錄中文版的影片,可以反覆觀看。點名是靠隨機小考,一般是中間下課後考,都是一些上課會重複提到的重要觀念,所以拿分不難,不過考砸了也沒關係,小考分數占比不高,主要是調分資格和有沒有考小考有關,所以只要拿到調分資格就沒事。期中期末前各有一次小考,題型都會出現在作業練習中,只要練熟就可以拿分,期中的題型也是如此。期末的題型比較特別,會有一些只出現在期末考試的題目,這部份如果沒有寫過考古會很吃虧,而且期末佔分數的40%,所以一定要至少看過一份考古才比較穩,此外期末是考全範圍的,不過今年只出了一小題的errorfunction,所以到底要花多少時間在前面的範圍就看個人了。如果上完課之後聽不懂其實也不必擔心,講師的演習課會講觀念+解作業,只要把講師列出來的公式跟作業會用的觀念背熟及格不會很難。
4.
課程名稱: 材料之物理性質
課程分類: 必修
開課教授: 呂明諺
學分: 3
甜度: 3
涼度: 3
點名: 隨機小考
課本: 講義
心得與建議: 課程內容跟量物有部分重疊,也有相互補充的地方,所以上過量物再上這堂課會輕鬆不少。雖然是英文授課,但教授自己也有點吃不消所以之後基本都用中文講了,課程因此變得容易多了。跟擴散一樣有隨機小考但頻率很低,一般都是出一題選擇題,內容以這堂課或上堂課的內容為主。考試分為期中期末和兩次小考,兩次小考的題目大多來自考古,但期中期末的題目除了部分考古題外,還會有不少新題型,考驗你的真實力,所以不能全靠考古,該讀的還是得讀。不過考試會用到或是需要特別背下來的公式一般在演習課會特別提到,而且也有公式表,不用擔心背不完。
5
課程名稱: 陶瓷材料
課程分類: 五選三
開課教授: 李嘉甄
學分: 3
甜度: 3
涼度: 3
點名: 無
課本: 講義
心得與建議: 想往陶瓷材料發展或是想了解陶瓷材料可以來修,如果認真跟著老師上可以學到不少東西。分數主要在期中期末以及一份報告上。報告是讓你用五頁PPT介紹一種陶瓷材料製成的產品,只交電子檔,不上臺報告。期中期末的部分以前大多考考古,但今年聽說為了因應同學要求所以出現大量新題目,不只從英文出卷變成中文,題目分配也從選擇為主變成了手寫為主,因此就算還是有少量考古題,大多數人分數依舊不好看,不過最後教授有大調分(原始成績快1/3不及格)。不過雖然改變出卷方式,但教授喜歡考的東西依舊不變,所以只要把考古題解題時會用到的觀念或公式讀熟,真正搞懂後再去寫題目其實可以拿到大部分分數。除了靠考古外,上課也要認真,教授上課PPT中有紅底線的部分很常考,此外教授有時也會預告說某頁或某觀念會考,此時最好做個標記因為她是真的會考,期末有一題30分手寫就是這樣,她甚至是出變形題,要不是有預告根本寫不出來。
6.
課程名稱: 材料科學專題二
課程分類: 選修
學分: 2
甜度: 5
涼度: 2
心得與建議:如何分配好專題時間與其他課程時間很重要,如果真的無法兩全的話最好還是保必修有過。一般修完之後大家會在暑假完成報告,然後參加之後的專題競賽。
7.
課程名稱: 高熵材料特論
課程分類: 選修
開課教授: 葉均蔚
學分: 3
甜度: 5
涼度: 5
點名: 100%
課本: 講義
心得與建議: 每週請一位教授來講高熵材料,從概念到應用都有,是一堂入門高熵材料的好課。有一次期中,題型接近同樣是葉均蔚教授開的製造工程,也就是選擇+手寫,會考考古,但考古真的不好找。其餘分數主要來自期末報告,有限定題目範圍,要寫15頁以上,不過因為參考論文時會放一些圖表所以15頁不算很難達成,另外我壓線寫15頁分數給的也很好。不過最大的問題是葉均蔚教授要退休了,不知道明年還會不會開。
8.
課程名稱: SUP立式劃槳
課程分類: 體育
開課教授: 陳國華
學分: 0
甜度: 5
涼度: 4
點名: 100%
心得與建議:前半段在游泳池上,後半段在成功湖。是一門很有趣的體育課,老師教得很認真仔細,能免費上這種比較特別的課程真的很讚。推薦給對SUP立式劃槳有興趣的人。不過第一節課會考游100公尺,沒過就必須退選。後半段在成功湖上課時很看天氣,下雨天會回游泳池,大太陽時真的很熱,完全沒樹陰。
9.
課程名稱: 材料實驗一
課程分類: 必修
開課教授: 蔡哲瑋
學分: 1
甜度: 4
涼度: 3
點名: 100%
心得與建議: 教一些金屬相關實驗的操作方法與實作,分為四個部分,每個部分三到四週。因為專題本身是金屬相關的,所以這堂實驗課除了拋光板太舊造成拋光時間無限延長之外沒有特別大的障礙。不過第一次磨金屬的人可能會有歪掉、斜面等問題,都是很正常的,可以去找會磨的人來救。上課時分為三組,每組約十人,共同完成一份報告,因為有些報告需要八張不同試片的照片,需要大家分工合作,難免會出現某些試片照片拍得不好的情況,不過助教看報告時照片抓得不算嚴,不用太擔心。另外,只要自己的部分完成,就可以去找助教簽退,在下一部分課程開始前就不用來上課了。有期中期末,不過都很簡單,只出上課講義有的東西。
結論:
原本以為上學期與滿GPA失之交臂就再也沒有機會了,結果這學期反而在有擴散的情況下達成了這個小小里程碑,也算是給半年來的努力一個交代了。這學期給我最深刻的體會是提前準備的重要性,因為物性跟擴散經常撞車,所以不少人因此只能保其一,但靠提前一到兩週準備,我算是有驚無險地都挺了過去。最後,大三升大四的暑假可能是人生中最後一個自由的暑假,所以如何規劃好,不留下遺憾也算是門重要的課。希望大家都順利歐趴,過個開心的暑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