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H官方钱包

前往
大廳
主題

【番外】資源統(tǒng)整區(qū)──理論派作者如何進入情感寫作模式

夜臨 | 2024-07-06 07:52:33 | 巴幣 12 | 人氣 78

有朋友說他對於我能每天發(fā)文這件事感到十分驚訝,在我回覆他之後,我忽然想起自己上一篇文章有東西忘了打,畢竟我寫前面理論派的東西就寫到忘我了嘛(笑)。

於是這篇文章會講情感式寫作的作法,與如何進入情感寫作模式。當然,這都是我撰寫文章時自己所感受到的東西,每個人可能都不太一樣,或者有不同理解與感受也不一定。總之,我就順手寫出來,自己也能清爽地去專心寫故事,那麼我們開始吧。

前面提到理論寫作與情感寫作的差異,理論寫作是指將故事理論、寫作技巧,乃至於從各種作品當中擷取出的東西發(fā)展成自己寫作依據(jù)的主軸,以此撰寫文章。

至於情感寫作,則是將自己感受到的、自己最原本的想法和生活經(jīng)歷轉換並融入故事或文章中。兩者一個是「從外而內(nèi)」,另一個則是「由內(nèi)而外」,發(fā)展出來的寫作模式。

倘若只專注在用理論寫作來撰寫文章,久了自己也不會感到開心,而要是僅用情感寫作來發(fā)展故事,那到最後容易有不知所云的狀況,因此最好的方式是兩者兼具。

那麼該怎麼做呢?

以理論派作者而言,腦中經(jīng)常想著「故事情節(jié)」、「角色揣摩」、「我想更新文章」、「要怎麼讓大家喜歡」、「要這麼做才比較會成功」,總之混雜這些想法在面對眼前的文章。這些並沒有不好,因為那是自己過去所累積下來的、掌握的技術、經(jīng)驗、與分析。

只是,光憑這些來寫作,效率多半時好時壞,過程中也不怎麼開心。於是,此時應該讓自己進入情感寫作模式。

用更白話一點的方式來說,那就是用情感帶動技巧。將理論化為武器而非是限制自己的東西。

下面來講一下具體的作法。

在我們的身體有兩種聲音。

其中一個來自上方的大腦,掌握思考、構思、拼湊、利益,實際上,這樣的聲音會讓自己想著「這邊的劇情應該用上某個轉折」、「這邊應該要這麼走比較好」、「角色應該會如此行動」,然後腦中出現(xiàn)「下一幕」、「下下一幕」的場景畫面,以及能夠使用的展開。

有時行得通,能寫出東西,但有時也總覺得哪裡怪怪的,結果在電腦桌前,什麼也寫不出來。

而另一種聲音來自下方,正確來說是胸口中的內(nèi)心。當關閉大腦,刻意「不去思考」、不去「想」情節(jié)、不要做出「構思」這個動作。

以感覺來說,這樣的聲音在大腦不去思索,而是在感受當下時,內(nèi)心的聲音才會冒出來。

而這種情況下浮現(xiàn)的,就是自己的情感、自己的感受、自己生理上最直接的反應。

用寫作的角度來看,我現(xiàn)在寫日誌也是在練習進入情感寫作模式,那就是「將從心中(下方)冒出來的東西直接打成文章」,想到什麼就打什麼。

此時,大腦有時會形成干擾,要你拼接字句、順讀邏輯。倘若太過在意它(上面)的聲音,那這樣的感覺就會斷掉。

反過來說,當你專注於自己內(nèi)心的感受,將內(nèi)心上浮的字句打出來時,過去所累積的習慣、技術會悄悄幫助你的文章做一定程度的潤飾。

因此,以剛開始的初學者而言,進入情感寫作模式容易毫無章法、邏輯,文章顯得亂七八糟,到最後以模模糊糊坐收,但要是有一定經(jīng)驗的作者,就能在潛意識中,潤飾文章到一定程度。

而關鍵在於,是否能遵循內(nèi)心的聲音,不害怕,坦率地將自己心中的感受和接連湧上的東西打出來。

由於世俗的規(guī)則,道理,約束,我們經(jīng)常忽略自己內(nèi)心的聲音,我們持續(xù)去思索、考慮、想著該怎麼做,以此編織的文章,容易落入單純只有理論寫作的模式。

但要是能用心傾聽自己內(nèi)心的聲音,儘管一開始只會覺得那道聲音既小又容易消失,不久之後,這道聲音就能擴大到幾乎要從胸中滿溢而出。

實際的動作為,告訴自己不要思考。

專注於呼吸,讓呼吸下沉到胸口、肩膀放鬆、察覺自己下面所傳來的聲音。

這可能是肚子餓、可能是我其實不想寫文章、可能是我其實覺得很討厭某個人、或者我想到前幾天遇到一位可愛的女孩、我昨天跟朋友聊了好幾個小時,那時真的好開心啊,各種雜七雜八的東西。

只要遇聆聽自己的聲音,那麼就愈容易察覺到自己真正的想法。

然後,運用在寫作上。

以日誌而言,就是直接將內(nèi)心上浮的事情、感受直接打出文字。

而以故事而言,則稍有不同。

前面提到,在面對故事時,腦中會浮現(xiàn)各種展開、對話、場景與劇情,但實際而言,自己能隱約感受到這些並不適合用在接下來要寫的段落。

就是哪裡怪怪的。為什麼就是寫不出來。明明有各種想法,但手卻動不起來,打了各種東西又刪掉。

應該這種事經(jīng)常發(fā)生吧。

那麼,在這種時候就是利用前面的作法,切換至情感寫作模式。

放空腦袋,讓內(nèi)心浮現(xiàn)自己的事、身邊的事、自己的感受、心情等等,然後──

用接下來的段落呈現(xiàn)。

來到這邊其實已經(jīng)相當複雜,但說來又十分簡單。

將自己的心情融入段落、用以編織成新的一幕。

這時你會發(fā)現(xiàn),平時大腦所「想」過的劇情大多不適用。

從內(nèi)心升起的感受,所描繪出的會是一個不同的展開,又或者是將過去「腦中模擬」出的劇情,用一種截然不同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

在實際感受上,會是那種,內(nèi)心雀躍,忽視大腦的聲音,專注在自己的內(nèi)心、感受、並且擴大內(nèi)心的聲音。

而在這時候,大腦也不是沒事做,而是會將內(nèi)心的聲音,用後臺思考要怎麼呈現(xiàn),不知不覺間,新的段落就會產(chǎn)生。文字一行一行自然地流瀉出來。

回頭看,這些文句或許仍需要在改稿時潤飾,但你會喜歡這樣的文章。每次讀到這邊都會笑出來、感受到當時的心情、又或者察覺到自己在寫這段時那蔓延出的感受。

我們經(jīng)常聽見有人會說「要寫自己才能寫的東西」。

這句話我認為經(jīng)常被人誤用。

自己才能寫的東西,並不是指刻意操弄的神展開,故意寫(用來噁心人)的無聊段子,也不是隨便將喜歡的、雜七雜八的要素全部塞進故事裡,或者用一些亂七八糟的設定來譁眾取寵,忽略了「好好講一個故事」的本質(zhì)。

而這句話的意思,我認為是指,在故事當中,能真誠地面對自己的聲音、描述出自己的想法、將自己的情感用劇情呈現(xiàn)出來、將人生經(jīng)驗改編套入劇情,由於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所以這種「將自己的一部份注入文章」的作法,就會變成「只有自己才寫出來的東西」。

以前我打一部遊戲時,從事聲優(yōu)工作的女主角被說「你演出的這個角色沒有靈魂」、「這麼多人演,我為什麼要選你」,而最終他們所尋求的答案,就是要將自己投入其中。

因為在表現(xiàn)上,倘若以技巧形塑,那其實世界上的故事也就是差不多長那個樣子,沒有刻意要選擇你這個人、你的聲音、你的作品的理由。

但要是,用自己的聲音、情感、經(jīng)驗、想說的話、透過原本就具有的技巧來表現(xiàn)出來,那就會給人一種截然不同的感受。

而在其他作品當中,我們應該也經(jīng)常會有看到我剛才提到的這種橋段,像是「告訴我你們樂團的特色」、「這幅畫當中你想表達什麼」、「你要用自己的方式來詮釋啊」等等。

從上古時代,故事對我們而言就是一種學習。學習他人的經(jīng)驗、避開危險、順利找到食物,能獲得知識與經(jīng)驗。

但其實,也不光是如此。

從字句當中,我們能知道這是誰講的,也會產(chǎn)生「這個人有我從未有過的想法」、「這個人的這部分跟我很有共鳴」、「這傢伙竟然在想這麼有趣的東西啊」、「我喜歡聽這個人講」、「我喜歡這個人的文章」,這些在閱讀過程中出現(xiàn)的直接感受。

倘若是同等實力水準、掌握相同程度技巧的人,透過將自己放進去就能得到更多共鳴,那麼讀者在選擇上就容易選擇支持你。

以商業(yè)來說,就是會願意掏錢。以更新文章來說,讀者看到通知,就會是「喂,這個人又要胡扯了(笑),好啊,我就來看看你又想講什麼」,大概是這種感覺。

因此,利用情感帶動技巧,將自己本身投入文章,這樣的文字才會產(chǎn)生魅力,也有了溫度。

除了讀者看了容易有共鳴,自己在撰寫時也會很開心。

而回答那位朋友的話,我能有各種文章能發(fā)表,有的是因為無聊,就來寫寫當下自己內(nèi)心的感受吧;有的則是因為跟人聊過之後,有一些能幫助人的東西,那就乾脆記錄下來,順手發(fā)表,讓內(nèi)心能空出來,同時也能幫助內(nèi)化成自己的心法和技術。

而如果真的沒發(fā)生什麼東西,也不用勉強更新。

反正更新也不一定有人看,勉強生出的東西也一點都不有趣,那麼乾脆就自己想寫再寫、有想法再寫。想看的人自然就會來看。

我身處在臺灣,商業(yè)寫作就是個如同彩票的東西。

在想成為出版作家的人面前,我想問問這樣的人是否追蹤過目前現(xiàn)有的作家,知道後者他們平時是怎麼痛苦嗎?這些人痛苦地寫文章,被稿子和自我要求與現(xiàn)實的失望勒住脖子,你想過這樣的生活嗎?

而除了埋頭苦寫外,有去了解現(xiàn)在的創(chuàng)作環(huán)境嗎?在抱怨之餘,是否有想過為何會是如此,能怎麼做,未來會有什麼樣的轉變與發(fā)展?

還有,在面對參賽的失利,是否能因為自己曾分析過,評審的標準和賽制本就是現(xiàn)在這個樣子(以下略),而能對結果一笑置之?

雖然能因此抱怨個幾句,但到頭來還是「確認自己想怎麼做」,「想寫怎樣的文章」,而如果想寫出更好的東西,那該如何提升自己的程度,這些才是最應該考慮的事情。

希望,眼下的這些文字能幫助正為此苦惱的人。

唯有自己的智慧、坦然、勇氣,才能成為旅途中的一份力量。




創(chuàng)作回應

相關創(chuàng)作

更多創(chuàng)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