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回應一則貼文的時候,我提到了自家的繪圖螢幕,那是初入社會的我,第一次花錢買那麼高價位(臺幣一萬四左右)的東西。
以這個價錢而言,能買到尺寸這麼大的螢幕算是相當不錯,不過問題是,我並沒有使用很久,繪圖筆在螢幕顯示的鼠標就會開始胡亂飄移,而且還剛好過了保固期。
雖然有保修,但我又懶得大費周章送回去,而且也不曉得能不能修好。到頭來,我還是用最一開始買的繪圖板。
提到那個繪圖板,是由日本知名品牌製造,當初買的時候是試水溫,只買了最基本的入門款。
板子大概一個臉那麼大,而感應區則再小一圈。我能保證自己畫的圖有九成五以上是靠那個板子畫的。
我通常是拿它接在筆電,窩在客廳的茶桌上畫圖,無論是椅子(沙發、板凳)跟桌子不協調的高度,或者筆電的螢幕大小都是一個考驗呢(笑)。
近幾個月我甚至還拿《不起眼》畫冊特裝版的書盒來墊在繪圖板下面,總算比較舒服一點。
而今天早上我重新整頓了房間,改變了東西的配置,把兩張桌子前後合併(捨棄寬度),提供大螢幕所需要的深度和鍵盤、作業區的空間。
把因為感應失靈,反倒被我更常拿來玩galgame的繪圖螢幕往後挪,重新接上繪圖板才有豁然開朗的感覺。
並且——我網購買了新的繪圖板。
跟當初的入門款不同,這次買的是同廠牌、中尺寸的專業款。
儘管螢幕作畫比較直接,但果然手擺上去會連帶讓姿勢歪掉,或許我還是比較適合用板子作畫。
另外,我也搜尋了一下鍵盤。
之前家人送我一個藍軸的機械鍵盤,但因為敲擊按鍵時會很吵,加上會莫名輸入錯誤,後者這個理由更教人發火,最後我又換回最陽春的那種鍵盤,並且上網研究哪個款式最適合打字。
有不少說法是用紅軸的比較好,或是找強化辦公打字的機型。由於沒有體驗過,我也不知道哪個比較好,總之就先保留起來,後面再慢慢研究。
整理房間有種梳理自己心境的感覺,也能重新審視自己眼下需要的是什麼。
畢竟我已經習慣能用就用,但有很多事我開始明白是不能將就的。
在自己能做到的範圍,盡情去做吧。
#繪圖
#設備
#創作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