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是小說、漫畫或其他載體,作品很大一部份反映作者的氣質、個性和經歷。但似乎也不可否認這股文氣除了天生外,也有能「養而致」的部分。甚至也不須說得如此文謅謅,在創作者能獨當一面前,透過閱讀不同作品了解如何說故事也不稀奇。而這些後天的刺激和先天的個性交互作用,也才誕生出專屬於創作者的新作品。
在巴哈寫專欄文章這麼久,伍德還挺訝異自己沒有好好聊過到底對自己寫作影響最大的作品有哪些(雖說記得在提問箱稍微提過)。今天就來稍稍聊聊在伍德所受的寫作「教育」中,影響拙作《魔都妖探》幾部最骨幹和關鍵的系列。
(1) 《城市獵人》(City Hunter)
(圖取自巴哈姆特作品資料)
還得是它,也只能是它。這部從1985-1991在Jump上連載的作品即便經過40年,在2024年同樣充滿影響力。這幾個禮拜由鈴木亮平主演的Netflix板也有不錯的口碑。《城市獵人》描述在新宿經營著偵探業務的犽羽遼和助手槙村香捲入各種事件和解決委託的故事;其中主角阿遼平時好色懶散、該認真時卻槍法神準、無所不能,以及助手阿香強勢獨立的新女性(以當時而言)形象,幾乎引領了創作風潮、甚至達到社會現象的等級,可說一眾90年代起、以現實為背景的作品都能看見城市獵人的影子。
當然,動畫會紅除了和作品本身爽快的劇情有關外,配到當時聲勢如日中天的TM Network的神曲《Get Wild》(點我;這篇人氣高到伍德都嚇到也側面反映Get Wild的厲害)也功不可沒。Get Wild也因此幾乎成為城市獵人的代名詞(今年網飛版繼續用),甚至成為J-Pop及動畫歌曲界線模糊化的濫觴。而不只Get Wild,動畫推出的時期大抵是日本City Pop當紅時代末期,作品中眾多插曲都帶有City Pop味道,渲染出一股紙醉金迷、卻也充滿危險的都市景象。
儘管城市獵人鮮明的人物塑造為人津津樂道,但嚴格來說,城市獵人的劇情骨幹:接委託、濟弱扶傾、懲奸除惡其實不算創新,甚至可說是日本創作的傳統。水戶黃門、必殺仕事人等時代劇都有類似的影子(私以為是騎士文學後的開枝散葉)。而城市獵人做的就是將這套公式「現代化」,搬到當時的新宿都會,是部「現代時代劇」。從現代的眼光來說,城市獵人的劇情真的老套,但每個現代的老套都是以往的開拓者。
當時的時代背景,作品中出現眾多對女性較不尊重的情色梗是被接受的,動畫的表現也時常有養眼鏡頭。從現代來看在目標是少年的JUMP上連載真的是不可思議(時至今日City Hunter都被歸為青年作品)。現代的網飛版也因應時代潮流,減少了女性的香艷鏡頭,但反而讓鈴木亮平尺度大開的「爽歪歪舞」蔚為人知。只能說時代在變,各個時代能接受(或能創作)的內容也會變。
伍德除了自己曾在《魔都妖探》的Case 1後記自承受City Hunter影響外,也不只有一個讀者向我提及在賀輔和彩欣的身上看到阿遼和阿香的影子。伍德要承認城市獵人到底在演些什麼,其實伍德真忘光了(但是巴哈姆特上現在能讓大家補),但那種瀟灑和俐落的感覺卻都還記得。而這種爽快感及人物塑造就流入了2020年代的國北市中──什麼你說就連有陣子動不動就開擦邊球笑話也有City Hunter影子?伍德是不會承認自己好色的。
只不過阿遼說是偵探,實際上在做的事情比較像特務、保鑣或偵信社,這也確實是現實的「偵探」才會做的事情。但為什麼大家一想到偵探就是破解驚天詭計和偵破離奇殺人案呢?大概是因為──
(2) 金田一少年之事件簿/感應少年
(圖取自巴哈姆特作品資料)
這兩部作品要放一起講。前者作者為金城陽三郎(而後退出)和天樹征丸、後者則為安童夕馬,但實際上天樹和安童是同一人的不同筆名。其中金田一少年之事件簿在將推理小說這種類型作品通俗化有其歷史地位。日本推理小說界在描寫社會問題的社會派主宰超過三十年後,於約1980年代,傳統專注在詭計和謎題上的本格派再度興起,甚至有「新本格派」的說法。而從1992年開始連載的《金田一少年之事件簿》可說是將本格推理漫畫化、甚至推廣到大眾的最知名作品之一。
《金田一少年之事件簿》的故事大都是發生在封閉空間(洋館、鄉下村莊)的連續殺人事件,早期氣氛也帶有哥德風恐怖的味道。後期天樹主宰後,以現代都會為背景的成分逐漸增加,恐怖成分也削弱。而《金田一》系列畢竟是同類型作品的開創者之一,加上堂本剛第一代真人版的好表現,讓本作初期也取得商業上的巨大成功。一說小學館注意到這類社會現象,也才扶植出《名偵探柯南》,至於兩作後來的走向不同,在商業表現上也逐漸分歧就又是其他故事了。
只不過《金田一少年》的設定是讓主角金田一一作為日本推理史上的標竿,橫溝正史的金田一探案系列主角金田一耕助的孫子*1,這在一開始是引起過橫溝家族的不滿,而後才和解。而更踩到本格推理迷底線的是許多案件的核心詭計其實是「改造」或甚至照抄經典推理作品來的,比較正式引起爭議的第二作《異人館村殺人事件》*2中改編島田莊司《占星術殺人魔法》的主詭計,曾經引起島田本人不滿。其後《魔術列車》似乎也再次改編島田的詭計;《獄門塾殺人事件》則是二階堂黎人某部鉅作的主詭計變形。這點不得不說是必須指摘批評的。
不過不看詭計,金田一少年系列前期製造恐怖氣氛,或案件結束後讓犯人訴說動機、或描寫案件關係人心境的煽情筆法確實厲害。《異人館村殺人事件》、《塔羅山莊殺人事件》不約而同使用「夢」的手法去渲染情節,就讓伍德挺為震撼。而伍德在創作上受天樹影響最多的就是在布局上:如何說一個故事、如何製造衝突、如何埋設伏筆而在巧妙地拆線引爆。天樹在這點上還是有其能耐,也才因此能有那麼多作品。
天樹的另一個作品《感應少年》則是描述具有感應能力的男高中生明日真映兒,只要碰到物品就能讀取上頭的意念,和專長為從細微線索推敲案件全貌的「側寫」(Profiling)的女刑警志摩亮子一同偵破奇案的故事。前期以在大都會追緝心理扭曲的殘暴犯人為主(線索大部分靠實地偵查和映兒的感應能力,推理要素比較少),後期則轉型為社會派作品(延伸作《王牌至尊》就以政治活動為主、《少年刑警》聚焦在青少年犯罪,也幾乎沒有推理要素)。除了有天樹一貫張力十足的劇情外,這部作品在色情梗上的尺度也比較寬,綜合其他作品來看,私以為感應少年才是天樹的本色發揮XD
感應少年影響伍德最直接的莫過於Case、Break的章節命名法,甚至在Break提及下個Case內容也是從這部作品學來的。而一些在開放的(相較於暴風雨山莊)都會奔走的動作場面、Break中純粹描述角色們的日常生活來豐富腳色也影響到《魔都妖探》*3。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伍德是很欣賞天樹始終注意社會脈動,也嘗試將社會議題或新科技融入作品的風格(《閃靈二人組》、《血色星期一》)。這對如何在科學鑑證發達的現代開展推理小說也是值得思考的方向(至於天樹處理得好不好是另一回事)。而天樹似乎對心理學也有涉略,以感應少年為首,部分作品也以精神分析切入,也是相對現代的處理方式。
(3) 東川篤哉作品
(圖取自Reedmoo)
作為推理小說家,東川篤哉大概不是最精明的,但肯定是最吸引人目光的作者之一。他的筆下系列眾多,比較有名的《推理要在晚餐後》(曾在2011年改編為同名日劇)及《烏賊川市系列》(曾在2014年改編為日劇《我討厭的偵探》,名稱來自系列第七作)。作品都是真有詭計、也有偵探努力破解的本格推理。篇幅大多不算長,真要追究起來詭計也不是最嚴謹的,但筆法和內容都很喜劇、風趣,甚至偶爾帶有鬧劇的味道,看起來沒有負擔。追求深刻巧妙案件的硬派讀者大概不會喜歡東川的作品,但這種詼諧笑鬧的風格應該蠻適合沒接觸過推理小說的人。
東川的作品都是在都市內發生的疑案。推理要在晚餐後是女刑警寶生麗子調查事件,毒舌執事影山接近安樂椅神探般推理;烏賊川市系列則是很衰的偵探及助手二人組被捲入事件。比起推理,眾人間的毒舌、有時很鏘的舉動對伍德來說才是真正的看點──沒錯,這種都會喜劇味就直接影響了《魔都妖探》的輕鬆風格。
其實這種喜劇風格、人物設定誇張,甚至帶有輕小說味的推理(東川的作品嚴謹程度雖不到最高,倒也不至於完全不管,放在推理小說是夠格的),東川也不是第一人。赤川次郎(代表系列《三毛貓福爾摩斯》系列)同樣是詼諧推理的代表作家,只不過赤川的年代比較久,現代看來筆法比較生硬(也可能跟翻譯有關)、內容也稍微老套一點,而且即便作品眾多、有時品質良莠不齊。如果對這類作品有興趣,伍德還是比較推薦拙作《魔都妖探》東川篤哉的作品。
今天就先聊到這裡,其他像是石田衣良《池袋西口公園》、城平京的作品,或《逆轉裁判》系列也影響我蠻多的。可說我在取材學習上受日本的影響最大。不過剩下的我們就下次有空再聊吧!
*1. 金田一一的母親設定是耕助的女兒,但是由於金田一一的父親是入贅進金田一家,我國民法上耕助還是金田一一(設定上)的爺爺,而不是外公。
*2. 臺視在播動畫版時,都避開不譯標題的殺人事件──可以理解是怕某些機關監管,求生意志堅強吧(
*3. 《魔都妖探》的主角賀輔能夠對人類測謊,在暴風雨山莊根本是犯規。系列作目前唯一比較接近暴風雨山莊的Case 8就讓賀輔感冒鼻塞Ban掉這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