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有人問無職是怎樣的作品,我想這是一部給成年人反思男孩成長的作品。
有分離、改變與成長,也有絕望與墮落,充分展現各種人性bug與衝突。
主角是成長斷點在高中時期的家裡蹲,不要說成長係數有多高,根本是低於零的負數。
遭受霸凌而挫折的男孩,還是尼特族中毫無羞恥與自制力的極端廢物。
基本上在牠套上內褲之後,觀眾就很自然地與牠保持一個地球的距離。
這應該是作者期望的不帶入主角,保持安全距離探討牠的成長過程。
無職就是把這樣一個角色,放到異世界中重修人生學分。
註定不是理想的成長範例-高分過關,而是直面各種醜態、失敗與挫折。
好在作者安排了一條合理的成長路線,讓主角在不安與錯誤中緩緩成長,直到牠成為他。
有別於一般龍傲天升級換裝收隊友,無職則著重在角色的發展與改變。
不光是主角,其他角色也都有各自的課題與成長。
就像柏德之門3角色扮演遊戲副本一樣,無職的六面世界設定詳盡,有著精心設計的故事背景、鮮明的角色。
原本就有各種發展的可能性,在盧迪等穿越者加入之後,世界主線有了全新的發展。
盧迪影響世界,世界也影響盧迪,可能變好,也可能變壞。
至於本作爭議,盧迪部分行為的確是錯的。
表現上強調盧迪的醜態,並沒有讓觀眾色色的意思。
也沒有要顛覆誰的三觀,而是以過來人的角度反思成長過程中的那些瞎人瞎事。
還記得中、小學時同儕之間討論異性的蠢話,無可否認許多人是一路蠢過來的,也沒必要否認。
盧迪愚蠢但可教化,需要的是know-how,懂得what、why、how以及選擇。
這更像是一種提醒,男孩缺乏兩性引導且失去自制力的後果。
期望男孩自己變好,卻放任成巨嬰或失控的惡意人渣,那才是真的悲劇。
追根究柢,問題在於既有教育體制不利於男孩早期發展。
在檢討父權風氣與分數篩選隔離之下持續被忽視。
不只沒能補救先天發展差距,淘汰制度放手底層族群自生自滅。
語言、社交方面落後1~3年,女生達到高中水平時,男生還在國中程度。
後續兵役、進入社會後落差更大,社會期待卻要求自己學會且不能犯錯,就像社會新鮮人找工作必須先有工作經歷。
現代女性延後十年生育,期間沒有過去的發展限制相對凸顯了男性的成長落後。
常見適婚男性發展不如同齡女性,卻仍有不少族群傳承父權期待,現實落差讓婚姻市場雪上加霜。
少子化是必然趨勢,但量少沒有質精,學生躺平的狀況一年比一年糟。
因為始終缺乏全民普及的家庭教育,這就是惡性循環的主因。
家庭教育應是每個成年人的必修課,除了育兒基本常識,還有如何引導幼童發展社交能力。
一方面是學習,一方面是了解上一代搞砸造成的傷痛。
其次是成年男性大腦已有一定程度發展,適度的知識刺激還有機會重新發展社交能力。
近年改革體罰其實只改了半套,因為癥結是超過負荷的標準導致心理創傷。
語言造成的傷害遠比體罰嚴重,大人往往在不知不覺間扼殺了幼童學習能力的機會,怕犯錯結果恐於嘗試。
這才是真正需要重新思考,如何傳承知識與能力,而不是傳承心理創傷。
不得不說當前的政確做法簡直匪夷所思,如果葬送的芙莉蓮硬要加入跨性別、黑人那還能看嗎...
動畫該有的標準是排除惡意歧視,沒必要強行置入empower弱勢族群。
LGBT補釘式的反歧視事倍功半,沒列入受害者大聯盟的就可以歧視? 看看歐美的歧視白人不算歧視。
根本問題還是尊重差異沒教好,社會應能培育出有能力的父母,有能力引導子女成長,才能改善狀況。
另外雖然說男生在學校教育方面是弱勢,但還是要自己承擔躺平的後果,沒有能力就連選擇都沒有。
在教育體系大澈大悟之前,可以自行搜尋"腦科學教養"補課,當然無職也是適合討論成長、關係與家庭的題材。
慶幸當時動畫瘋推了無職廣告,被大原ゆい子的歌曲吸引,才啟動相關思考。
好像、終於、有機會補上男孩,這最後一塊性別平等的拼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