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秩序階層高低
之前接觸過所謂的姨學,綜合至今吸收的知識整理整理。寫書參考(做題)也有根據吧? 每個階級的形成,都是處在不同位置、團體家庭環境中長大的人們所構成,以享有的社會地位/經濟資源為最大區別。
更正版(不同社會結構的組織、成長背景給予的資源觀念人脈,始終會存在差異)
圖片來源:姨學迷因
其實閱讀接觸的越多,越覺得全人類至今出現過的文明社會其實類型相當多元,所謂「秩序等級」也是參考,除了組織凝聚力、個人向心力外,姨學不僅缺乏一貫邏輯導致在學術上不成立。不僅僅是個體身心複雜性、集體環境演變中眾多不被掌握預測的因素、思想概念融合演化的意外等等。而且姨學引述的歷史若不是抄襲日本、西方的歐亞草原史觀;就是自行編造出遭到主流學術出版品打臉的現代史(舉例:姨學認為現代化福利國家來自於國家支付總體戰的代價,起源於兩次世界大戰。但是《The Gun, the Ship, and the Pen: Warfare, Constitutions, and the Making of the Modern World》一書直接打臉:混合戰爭(hybrid warfare)」(本書在此特指一連串精心設計的陸上與海上戰爭
)早在十八世紀中期就開始出現,因為戰爭模式改變導致各國支出不斷增加,這才造就出總體戰的規模。「憲法」則是在此時保障全民、動員總體戰的書面依據與國民跟政府討價還價的手段。
(歷來戰爭規模及模式變化)
如此看來,缺乏學術可信度、史實不符的「姨學」到底有何用?在解釋一個長年來被固有觀念指導;每逢政權變更幾乎都有人口族群、社會階級大清洗的東亞異常社會,剛好很適合而已(註:為了迴避打臉,原文早就辯稱姨學只是工具性質)。就好像「馬克思」的唯物階級歷史觀念,其實是參考英國,也只有英國比較適用而已。
圖片來源: 請按這裡
從個人到階級族群,若相信還存在可能性,法國社會學家皮耶·布赫迪厄提出的慣習(habitus)與場域(field theory)理論會更加的精準實用。「姨學」除了用來解釋東亞社會之外(也可辱華),其他的聽聽就好。 (對我個人來說,姨學的用途大概就是當年更刺激了我對歷史學社會學的興趣。)
註:秩序的最終確保執行力,就是武力。
秩序等級為作者比較後自行制定,各位可以自由評論比較,答案非固定。
不過說到費拉化,倒是有一個問題可以清楚明白:「你知道能源燃料、飲食水源怎麼來的? 你以為日常平穩的秩序,都是自動自發不用付出嗎?」從問題回答,可見一般。
階級稱呼 |
凝聚力/成員來歷 |
概況/具體差異 |
案例 |
蠻族部落酋長武士 |
一級/直旁系血緣或聯姻關係,或是吸收認同共有生活方式之外人。 |
原始文化生命力的部落社會,地方自發性秩序,在惡劣原始環境中維繫並視情況重整改良秩序,識別他者社會的掌權者、武士、生產者或奴隸的能力較強,當中秩序執行力也是最強。缺點在於文化、技術累積不足,薩滿信仰過於迷信妨礙進步。 |
古代部落民族如:早年的高盧(凱爾特人)、日耳曼人、高麗族、大和族。世界各地原始部落:臺灣原住民、東南亞土著、西亞、非洲、拉丁美洲部落 |
土豪封建主/家族/世家望族長者 |
二級/直旁系血緣或是想像中共有的祖先(例如:陳氏宗親) |
地方自發性秩序+類中央權威互相承認或單向承認建立,抑或是獨立存在不受外部管轄的地方性武裝勢力。從西歐封建制、東亞乃至於東南亞封建制都有類似型式;姨學最推崇的存在。 |
清代臺灣地方世家望族、平安–鎌倉時代日本的封建武官家族、中世紀歐洲地方貴族(日耳曼部落後裔) |
耕戰良民/封建武士or世族權貴 |
三點五級 |
支撐也被封建官僚制承認的王政、帝國的住民家族。為了彼此家族之間競爭合作,大致上算是良性競爭。中央支配性較高、地方秩序被動,自發性相對有限。從亞述到羅馬帝國、東亞秦漢帝國開始出現。一旦進入長期和平,內捲費拉化會迅速發生。 |
中東亞述一直到波斯帝國、阿拉伯帝國與歐曼土耳其帝國等;東亞戰國時代的武人世家、日本戰國時代崛起的大名武家。魏晉六朝把持多民族帝國的世族集團(關隴集團)等等 |
獨立自發性武力/契約共同體 |
介於二、三級之間。 |
以宗教信仰組織或社會文化為基礎; 具有共同目標、自選領導人且自行制定規矩的自發性組織。 |
北美移民組織、明清東南亞移民組織(包含臺灣先民村莊自治體) |
城邦國公民/騎士、游士階級 |
二點五、三級(視成立時間長短 |
以共有的信仰神明、祖先神話故事+同一地緣關係,由眾多部落氏族演變而來的城邦國家。統治者、戰士、生產者有明確階級區分工作責任。有固定的公民階級才能參戰服兵役、享有政治權利。但是列國交戰中難免出現投降、奔走他國的投機者(游士)。 |
蘇美到阿卡德、腓尼基、古希臘與羅馬等包含義大利眾多城邦共和國在內。 |
法治良民/都市原子化的秩序消費者 |
三點五級 |
根據《The Gun, the Ship, and the Pen: Warfare, Constitutions, and the Making of the Modern World》現代憲法起源於1755年科西嘉島的建國實驗;也是總體戰/福利國家的起源。 主權國家(法治國)合法公民,近代化、現代化以工業技術、科學化社會制度打造的中央集權/聯邦政府。在外部法治機關+義務教育下半自發性遵守秩序。 差異在於消極被動,刻意浪費甚至逃避稅金服役,忘記秩序本身的成本維繫的由來(無產化、費拉化)。 |
西歐北美日韓新加坡等現代化國家公民(臺灣嚴格來說只有一半,而且出現無產化的危機。) |
費拉(英語Fellah) |
三級 |
起源自史賓格勒《西方的沒落》(德語:Der Untergang des Abendlandes)Fellah一詞原本是指阿拉伯、土耳其農民。現今用法為「世襲地方自發性秩序的土著階級」,會為了自身安全與不斷更換的統治者合作。文化技術傳承有限,姨學鄙視,但史賓格勒認為該階級最有生命力。 |
世界各地的土著農民階級(土耳其、埃及、阿拉伯、東南亞村莊自治體) 註:姨學的「費拉」是指文明階級型態,認為這是人類秩序的末端,瀕臨無可救藥(菜人)。但是史賓格勒的「費拉」卻是文化性質,讚頌這種在地土生土長、生命力頑強的地方秩序勢力(至少比原子化、散沙化的都市人強)。 |
儒教士大夫/羅馬公教教士 |
四級 |
透過科舉/官方訓練考試做題確保家族的階級複製、掌握地方公共建設、人脈金脈用以支持中央、依附於中央但可更換效忠對象的士紳階級。(與世族類似但是差異很大)缺點在於對中央權威依賴性過高,容易造成風險。 |
東歐的東方正教、西歐羅馬公教有部分類似特徵,但是更有生命力。東亞中國、朝鮮時代特有,至今的公務員階級也十分類似(臺灣也移植入這個階級) |
無產階級(流氓/底層武裝組織) |
五級 |
社會觀念、經濟地位都是最低、最原始粗暴的底層。仍保有一定人際溝通、組織武裝能力,但是工作收入有限,從事法律邊緣地帶/破壞秩序的工作維生但仍有產值。是秩序最低的提供者&消耗者。 |
臺灣8+9、日本暴走族、歐美摩托車幫派、俄羅斯運動服幫派等等 |
菜人階級 |
六級最底層 |
雖有殘存生物本能,但是個人最基本認知行為、情感交流、組織化甚至人際溝通能力已經趨近於零甚至負數,群體聯繫能力都喪失更遑論生命力了。以缺乏根據、反思的固有觀念=人性原貌這種笑話存在。 |
歐俄威權主義的順民、東亞窪地接受極權主義統治的廣大韭菜、在臺灣「49集團政治難民」、窮困到參加非法走私打工、宗教聖戰等極端暴力活動的底層村落(中亞到東南亞、西亞都有) |
(這很符合無產&菜人互害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