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次來玩一次磁帶機。
至於磁帶是甚麼東西, 我這裏稍為偷懶一下借用維基百科的解釋。(經過小量修正,原六為英文)
「LTO Ultrium,是一種磁帶資料儲存技術,用於備份、資料歸檔和資料傳輸。 它最初是在20世紀90年代末開發的,作為當時可用的專有磁帶格式的開放標準替代品。 推出後,LTO迅速定義了超級磁帶市場細分市場,並一直是最暢銷的磁帶格式。截至2021年,最新一代LTO-9可以容納18TB在一個卡帶內。
卡帶包含數百米半英寸(12.65毫米)寬的磁帶介質纏繞在單個卷軸上。 機制(又名磁帶機、流媒體)從卡帶中提取磁帶,並將其捲入機制中的第二個卷軸上,在磁帶在卷軸之間移動時讀取或寫入資料。 卡帶圖書館可以容納數百或數千個LTO卡帶和幾十個磁帶機。
LTO Ultrium的原始版本,名為LTO-1,於2000年釋出,能儲存了100GB的資料(未壓縮);在新一代中,容量增加了,同時保持了相同的物理尺寸。 它們具有內建加密功能,可更安全地儲存和傳輸資料,分割槽功能允許使用LTFS,通常比其他資料儲存格式具有更高的容量、更好的長期穩定性和更低的單位成本。」
當然太早的版本,現在已經沒有人在使用在前陣子(幾年前)加密病毒肆虐的時候令到這一種媒體重新在一些中小企公司復活因為在此之前開始認為磁帶備份已經用途越來越少,但是該次加密病毒事件之後,人們重新注意起離線備份的重要性。
在我的工作經驗中,現在市場上還有人在使用最舊的版本大概是2007年推出的LTO4, 未壓縮容量有800GB。
當然全新部署通常都會選擇最新的版本,目前來說就是2021年的LTO9。
如果你有興趣購買,記住包裝上的兩個容量一個是顯示未壓縮,一個是顯示壓縮後的可裝在資料容量,但是現實之中請不要看那個壓縮容量,因為一般我們現在使用的資料格式,都已經是高度壓縮過了,不論是影片或者是相片等等的主要多媒體,如果你儲存的東西是這一些格式的話,那麼你只能夠看他的原始容量(未壓縮)。
但是如果你是整個系統的備份的話,這個功能開著沒有什麼壞處,總能夠省下一些空間,反正在現代電腦的計算能力下,壓縮和解壓縮的負擔沒有以前那麼大,資料存取的時候那個時間的差異可以無視。
如果你想要更高容量的話,目前你就只能夠選擇IBM專用格式的3592系列,最高容量50 TB(未壓縮),但是不論設備還是卡帶你都只能夠買IBM的了。 當然你說有什麼好處,除了容量比較大之外,他的讀寫速度比起LTO 快上不是一點半點。
不過由於這個市場用途比較專業,所以生產的廠商其實只剩下幾間,現在不論你是買HP IBM還是 Quantum 你會發現其實那個機器內部是一模一樣的。
不過作為儲存媒介的磁帶,就有很多牌子可以選擇, 除了這些磁帶機的製造商(IBM HPE DELL),還有 FUJIFLIM, Maxell, Sony。 由於這個是開放標準,只要你選擇正確的世代版本,你用那一個牌子的卡帶都可以。
想用磁帶的原因,我有NAS 64TB(RAID後48TB),當中其實有不少是以前的計劃/封存的檔案,雖然為了方便存取我大概還是會放在NAS,只不過隨著使用的容量增加,如何備份就成為問題了。
我現在的容量還能在單一外置硬碟下存放到,如果容量再增加後我就沒法用一臺 MYBOOK 來進行備份。如果直接增加容量就和我買多一臺NAS 的成本差不多了(主要成本還是在硬碟上的錢)。
現在LTO 8和 9的磁帶的購買成本由於近年需求的增加,巿場上這兩個規格的售價都下降了不少,現在 100美元(折合780HKD/3000NTD)以下就能零售買到了。
當然最貴還是讀寫卡本身。LTO8 大約 25000HKD(折合10W NTD), LTO9要 48000HKD(折合20W NTD),二手也能買,不過要看看賣家能不能提供該卡機的使用時間,各家的軟體中都能看到這個時間,如果賣家說運作正常,但是不能提供使用時間就要考慮一下了。
說了那麼多在花大錢購買之前,當然要好好實驗一下。
我就收來了一臺 HP LTO4 SAS介面的磁帶機。
這臺是內置式,我收回來的價錢是 2000HKD(折合 8000NTD)是一臺NOS(New old stock )。
新的LTO4卡帶 150HKD,舊的30HKD 一盒,我這邊是測試用,就混合使用了。
坑01: 這裏提醒一下,如果就算有興趣購買舊的磁帶機, 而且你並不打算使用任何自動化備份軟體的話,你務必購買LTO5以上才能支援LTFS。 否則的話,你將不能夠透過檔案總管進行檔案的移動。(IBM以及HP都有提供免費的相關軟體)
====分隔線====
最初,我是想在我的伺服器當中安排一臺虛擬設備直通給磁帶機的。
EPYC伺服器(ESXI)-> PCI-E SAS 12Gbps -> HP LTO4 Drive。
這個想法最初是成功的,在安裝好的 VM 中能多安裝到HP 的磁帶機,VEEAM 備份軟體也能夠看到。
但是我給他安排備份行程後就發現不能夠執行成功,會回報錯誤。
在諮詢一些行業的前輩,發現由於磁帶機備份的特性,在大部份的公司設計當中他都應該是一臺獨立的設備,而不是一臺虛擬電腦。
所以他們的驅動和軟體在編寫的時候,並沒有考慮到在虛擬系統中使用。 在這個之後就只能去組裝一臺電腦來使用了,剛好差不多時間之前把我上一臺伺服器退役了,不過由於他還未有任何損毀的問題,所以我就重新找一個機箱來重新部署他。
既然不能夠一臺打天下,所以就有了以下這一臺新的備份主機。
這臺機箱剛好是10多年前我的主機機箱,想不到10多年後會重新一次購買他,他應該屬於目前還能夠購買到全新的小型機箱都能夠提供兩個5.25英寸的箱子。
由於現在的環境越來越少收到閒置的3.5英吋硬碟。就把其中一個5.25 改成 4個 2.5的空間。
(IMG10.1JPG)
舊的主板/PSU/SSD 還有SAS卡插到直通的PCI-E槽,顯卡插到PCH的槽上。
電腦規格: Xeon E3 1230V3/ 32GB Ram(8GB x4)/ ASUS B85M-G(著名的)
插曲:原本用的塔散太高了。結果要跑到倉庫找一個Intel原裝散熱。
Windows Server 裝一下就好了。 Windows Server 能直接認到磁帶機並已能使用,不過我還是上去 HP 載一下最新版的驅動。
備份軟體,我這??用VEEAM,原因很簡單,他有社區版,任務(JOB)數量和功能上有點限制,不過配合Synology 用Hyper Backup 可以「合法」地突破這個限制。
我的做法是用Synology 備份我所有虛擬電腦,再複製(備份, 只佔用1個JOB)檔案到磁帶。
至於備份的策略因人而異,我這次準備了 5盒帶。
每周一完整備份,其他日子都是差異備份。
到了第六周就把第一盒抹掉重新開始。
就這樣子,先看一陣子吧,之後看看買一臺 LTO8 還是再去想另一個長期備份的方法。
不過還有甚麼好的長期備份方法,總不會回去燒光碟吧。(思考
雲端方案都不考慮的話,選擇真的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