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橫空出世的駭客任務1,
從此奠定了好萊塢科幻武打電影的高標。
引人入勝的桶中之腦、虛擬世界情節、鮮明的影像濾鏡、
勁爆嗆辣的風衣、緊身衣配上墨鏡造型,酷炫的功夫打鬥加上子彈時間效果。
縱使電影時常有著很具深度且哲學性的內容,
但即便沒辦法完全看懂劇情的涵義,
依然可以從正邪交鋒之中體驗到緊張刺激的快感。
且在1999年時,許多人可能都還沒有接觸過電腦更沒玩過線上遊戲,
但卻能夠在片中直接明瞭虛擬世界的運作以及類似防毒軟體、病毒、Bug的概念,也是相當厲害。
時隔多年後,駭客任務再度推出第四部續集-復活(The Matrix Resurrections)
這過程中經歷了導演華卓斯基兄弟倆人紛紛變性成了姐妹等許多事情,
且這次也是雙導演姐妹兩人在合作過這麼多作品後,首度只有姐姐拉娜一個人執導。
時隔多年後再拍經典系列作的續集,加上種種原因就讓人覺得不太妙,
但本來想說就算劇情編得不太好,至少還有精彩的動作場面可看對吧?
可惜最後的成果依然還是讓人失望透頂。
駭客任務:復活運用一種老調重彈的方式來塑造出情懷,
讓劇情可以跟第一集走類似的模式。
眾人再度要將尼歐從虛擬世界母體之中帶回人類的現實世界,
同時也要對抗反派史密斯並且救援女主角崔妮蒂。
同樣也是暗喻愛麗絲夢遊仙境那樣有著白兔紋身的女性角色,
去找到在辦公室上班的主角尼歐,開頭也重現了類似崔妮蒂與警察打鬥的橋段,
讓從前看過首集的老影迷確實會有一種獨特的懷念感。
只不過這次尼歐卻變成了遊戲設計師,並且將他過往的駭客任務三部曲夢中記憶做成了一款電玩遊戲。
透過這種獨特的虛擬世界劇情結構,讓電影在前半段的辦公室環境之中,
可以大罵痛罵好萊塢片商只會賣情懷、炒冷飯把經典電影再不斷推出翻拍、重啟、續集的老套公式。
還能夠藉此揶揄、諷刺華納兄弟的作風。
雖然是蠻有創意的劇情內容,但同時也讓觀眾懷疑為何這樣的內容當初能通過華納兄弟高層的審核。
而且劇中過多將以往駭客任務的內容拿出來嘲諷,
甚至還在片尾彩蛋直接表明電影已死、故事也死,不如之後來拍貓咪的影片就好,
也直接讓人感受到導演本身已經無心且沒有熱忱再經營這個IP,
同時又讓電影失去了以往駭客任務那嚴肅、史詩的風味,變得荒腔走板,
讓死忠影迷實在是看得哭笑不得,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即使電影的劇情不再引人入勝或是讓人感到興奮,
但至少作為一部耗資1.9億美金成本(首集只花6300萬)
還是可以讓人期待一下裡面的動作場面吧?
畢竟許多人走進電影院就是要享受大銀幕及環繞音響的聲光效果。
但駭客任務:復活因為沒有袁和平當武術指導,
所以對打格鬥動作戲都變成了沒什麼氣勢以及看頭的花拳繡腿。
雖然能明白基努李維已經老了,但至少還是可以設計出一些好看的槍戰場面,
畢竟我們自從第一集最後救世主覺醒後,就再也沒有機會看到尼歐拿雙槍的英姿。
沒想到居然連讓尼歐拿槍殺敵都沒有,
就算戲中有其他角色開槍掃射的畫面,也是拍得不太好看,
過於搖晃的攝影以及不順暢的剪接,都讓電影的鏡頭表現讓人看得不太舒服,
只剩偶爾有一些飛簷走壁或是慢動作來撐一下場面。
一些動作設計也是很無聊,像是人從屋頂一躍而下,跌下來時撞破一整排招牌的電燈泡。
或著是莫菲斯從廁所裡跑出來,再重現一下首集的辦公室追殺,
以及在道場中練功夫與尼歐對打的橋段。
但一些笑點的設置,像是尼歐飛不起來,都讓人覺得本片更像是驚聲尖笑的玩鬧惡搞。
唯有最後對上一群爆走僵屍化的電腦人追逐戰比較能看出是砸大錢拍的。
本片還有一些亮點是向觀眾介紹了一座人類新城市,
當中人類還與一些機械生物和平相處。
只不過美術設計上也是絲毫沒有什麼突破性可言。
以往駭客任務中的烏賊或是機器人載具,
大概都是熱愛電影以及收藏模型的人必買的玩具模型公仔,
但這次的新機器生物假如出了玩具模型,大概也沒什麼人會想要。
與第三集最後戰役相隔快二十年才又上映的駭客任務:復活,
這麼多年換來的結果卻是全面退步。
雖然說如果不要太吹毛求疵也不至於算是太糟糕,
但回想起以往駭客任務三部曲每一段大小動作戲都是經典且不論重複看幾次都不會膩,
每次在電視上轉到都還會忍不住目光被吸引想再多看一次。
這次的駭客任務:復活卻是看過一次後就不會想看了,
對於一部花了近兩億美金的大製作商業片且片長近兩小時半的電影來講,實在是挺浪費的。
當初如果找真正對駭客任務有愛且很擅長拍動作戲的年輕導演執導,
並且基於駭客任務的世界觀重新編寫新劇情,或許還會好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