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Medium,一位筆名「蕭瑟寡人」的人,他的
《醜陋的臺灣人》專欄,諸多文章總是每每引發我的共鳴。
我們缺乏形而上的概念、對於生命的熱情,以及改善整體社會制度的決心,更可怕的是,我們擁有爛到骨子裡的民族性。
有沒有注意到?詐騙、交通亂象、內鬥、政治黑金、黑道、流油的宗教團體等等,喊了多少年也沒有任何解決的跡象,而且別說要解決,當少數有勇氣的人出面,還會被其他人渣扯後腿。
將就著、差不多就好、小確幸、外國的月亮沒有比較圓,發表這些言論迴避應該要解決的問題,甚至沒有針對問題本身,而是進行無關本質的人身攻擊。一而再,再而三地顯示我們只是一群孬種,活該被壓榨。
真是放屁,這根本是不負責的發言。
把一群不成熟的幼兒扔去駕駛大卡車,然後說你們可以去任何地方,而且這還是臺灣社會的普遍共識,完全笑不出來。
只有錢最重要,每每都是恭喜發財。其他仁義道德、哲學精神、作為人出生於這個世上,應該要做什麼貢獻進行精神上的自我昇華等等,作為人的生存意義,我們缺乏這些形而上的精神。
而且在數千年累積的扭曲社會組成,這些追求形而上的人還會被其他人打壓,想想體育課、美術課有多少次被借走不還,就知道讀書以外的專業完全不被尊重,造就被眾人唾棄的華國美學,以及華人精神上的沙漠。
這些人之中,少數幸運兒在艱困的環境下有所成就,還會被捧為臺灣之光。明明沒有營造適合這些人發揮的舞臺,居然能這麼不要臉。
不能否認為何大家總是崇洋媚外,因為外國人視為理所當然的事物,在這塊土地上是找不到的。無論是對於形而上的精神追求,還是對於美學的探究。
臺灣人只追求性價比(CP值),是無法誕生更好的產品和概念的,因為很多美麗的事物,並非是性價比的觀念下還能誕生的。外國人懂這些,所以願意付更多的錢。
所以大家才會覺得怎麼好東西都在國外,因為這是追求性價比的臺灣人永遠無法誕生的事物。
臺灣人和中國人都是劣等民族,沒什麼好說的。用多元價值的觀點敝帚自珍,那不是中立,那叫做假性中立,是眼光拙劣的證明,也是對於真正美麗的事物的污辱。
世界很大沒錯,雖然說差勁的民族不只有臺灣人,但真的別說自己有多好了,爛的東西就是爛,臺灣人常常比爛以迴避自己國家的諸多毛病,也無法改變整個民族就是爛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