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中,遇上的謀殺犯與霸凌者與他們是否上過校排行與是否玩遊戲都無關,他們外內向也無關,
重點在錯誤的競爭意識與偏差的認知。
在我經歷的人生教育中,必須每項學業都滿分,錯一題是勉強能接受,如果均九五是請加油,你退步了。
電腦是為做報告和討論作業用的,但也只給你一小時用,
所以最好在學校就提前討論完,趕著回來整合與編撰電子報告。
我花很多時間在圖書館閱讀與到運動場運動,下課時間幾乎就在這兩個地方轉,
當然我還是有社交,如果那些扭曲關係能稱為社交,
午飯吃完就繼續讀更多書,處理很多筆記,試著參與更多課外活動,我學音樂,參加表演樂隊,
回家幾乎只有從黃昏到完全落下的短暫時間,我給予自己時間編撰小說,
接下來就是用餐,處理家務事,沐浴,繼續運動和閱讀,直到在簡單梳洗後睡眠,準備迎接下一個早晨。
但,我只想死。
沒任何樂趣,但這與忙碌無關。
說實話我喜歡忙碌,我會處理所有家務事,清理與料理,同時維持運動與學業,
並額外抽出時間編撰故事給我的關係人聽,只為了聽到他開心的笑,勉強舒緩我不想活的心情。
我最初的創傷來自家庭問題,接著是校園霸凌,是的,濃縮型社會,
向哪邊反應都沒用,你必須自己處理,所以我處理了,我們進入扭曲的關係,維持這個小型社會運作,
並非一面倒的關係,但極其扭曲。
我們都在校排行榜,我們都外向,愛參與活動,也得過獎,更喜歡戶外活動,
那偏差是怎麼出現,這麼健康的話?
因為跟這些都無關,只有歪曲的認知,錯誤的競爭意識。
他們就只是突然覺得,嘿,這個人死就空一個位置可以往上,然後就不管關係的直接做了。
完全錯誤的思維。
放棄努力成長邁進將停滯不前,依然會被新的資優超越,正確認知是保持健康的精神,好的互利競爭。
競爭與「共榮」從不衝突,好的社會就是由健全的人們共築而成,
我們都只有一生,每天同樣的時間,當突發狀況與大災難來臨,通常都得互助合作。
而解決大多困難都需要從日常不斷的成長邁進,在好的切磋中互相學習不同觀點並良好整合。
如果期望社會與國家更加茁壯,更該重視精神教育,提升正確認知。
心靈的疾病會毀滅很多。
當精神癥狀出現,我能自己熬過急性期,即便父母不想花時間,
當時媒體不宣導,因為根本鮮少人注意這議題,學校當然也不教,但更長遠呢?
當這些成為社會問題,當疾病如何毀滅記憶力,消滅本該積極的勞動力?
我遇過讀過書的野蠻人,能維持成績卻從未正確應用,
也有同時維持學業並從遊戲中賺錢的邀約者,他甚至組成組織,他從未落下一項科目。
戶外遊戲體驗不少,我是非常積極的戶外型,即便我心靈生病,我仍喜歡跑步,喜歡籃球,
總之,當我可以理解電子遊戲,我從未真正沉迷過,
甚至就像當初編撰小說那樣,我只給予自己三十分鐘到一小時紓壓,
那勉強讓我撐過一段高風險的自殺期。
但為了趕上認識的人的遊玩進度,我得嚴格規劃資源,
在短短的三十分鐘到一小時內,直接趕上他們每天累積的進度,
有趣的事,因為增益效果能疊加,還真的做到了,這讓我能幫他們刷原本打不過的副本,
當他們拿到喜歡的裝備時,那也讓我開心,他們就不用苦苦被卡在那裏。
阿……少數的生命樂趣,一段健康的互動。
接著我下線回到三次元,我曾諷刺自己是三次元成癮者,直到癥狀終究毀滅我。
突發失去正常功能而破碎。
當一切努力都變得毫無意義,食不下嚥,聽甚麼都難熬,看不到顏色,
只有壓力的艱難呼吸與絞痛伴隨,那有甚麼值得你努力?
除了將擁有的獻給某段關係換得從旁感受對方的喜悅,感受何謂「活」,
但當這些關係也變得不穩定時,還剩甚麼?
因為從一開始就失衡,無解的創傷導致失去自我尊重。
失去珍貴的心靈健康是很嚴重的問題,很顯然我就只剩死前活動。
而教導正確的認知很重要,能減少更多惡性循環。
若書籍與遊戲能教導好的正確認知,提供更穩健的好價值觀,就是好事。
培養起人民的健全認知,維持健康的心靈,那無論他們做甚麼都不會壞到哪去,
學習技術,知識也會更順利,至少他們還有著努力的理由,對生命有著正面的看法。
別讓心靈變得無藥可救,提升正常知能。
這才是重點。
願好能量體一切安好,保持心靈健康的倖存。
![](https://images.plurk.com/4ZarNlzAcikI7zC6yi0hly.gif)
我還是支持好的商業活動,並願意為此無償投入創意與靈感,只因為我感覺到有些「好」。
感覺「好」更讓人願意為之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