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的首圖為2019年「日本最可愛高中女生」比賽的亞軍,岡本結芽乃。
GOOGLE搜尋「日本 高中生」的圖片時就跳出用了這張照片的自由時報新聞,我也跟著用了。照片來自岡本小姐的IG。
マネー現代 - A4studio
根據日本文部科學省,日本高中的升學率達到98.9%,上高中可說已經成了一種「準義務」了。可是高中之間的「偏差值」,類似一種百分等級,形成了一個序列,因此高偏差值的前段學校與低偏差值的後段學校,兩者的學習指導狀況可謂天壤之別,不少老師都經歷過後者那悲慘的教育現場。
其中,一則六月25號在推特(現為「X」)上的,某位高中老師的下述推文(現為「貼文」),到八月2號為止獲得了5.4萬個讚,引發注目:
「要說在學力低的高中教書有什麼地方心累,就是學生們完全沒有『求知的好奇心』。他們會感到『有趣』的,就只有『能夠在轉瞬間,憑感覺覺得好笑』的事物。像是學過的內容融會貫通,或是稍作思考便覺得富饒趣味,還有經歷磨難後得來的樂趣,這些東西通通都沒有。完全傳達不了學習的樂趣。」
低偏差值帶的高中老師貼文,引起網友反應
貼文的內容令人頗感衝擊,而留言欄也有不少感同身受的聲音。
「高中會匯聚學力相近的人,學力低的高中必然會聚集低偏差值的學生。」
「沒有用功的習慣,考試抱個佛腳,考完就忘。」
「哪怕是國中程度的也非得一個一個跟他們說明。」
當然學生裡頭也是有人認真上課,而貼文者也同意;可他也老實吐露:「不過以一個集團,以一個總體來看待的場合,就……」
一串貼文下來,最後雖然說:「也不盡然是壞事。」然而要是集團上的學習態度有困難,那應該可以說是教育制度的結構問題。
究竟現在的低偏差值高中,是怎麼樣的一個實際狀況呢?我們詢問了法政大學職涯學院(法政大學キャリアデザイン學部)的兒美川孝一郎教授。(以下括弧內容為兒美川教授的意見)
過去是混混,現在是沒活力的學生
學生們的上課態度非常惡劣,學力也低,還會違法亂紀,引起暴力問題;在1980年代,人們開始管這種無法施教的學校叫「教育困難校」。現在行為不當還有暴力的問題似乎是減少了許多,但它卻改變成另一種實際的狀況,給高中教育下了一道課題。
「1980年代是混混(ヤンキー)文化的全盛期,我們常常會看到學生做出些問題行徑,像是在上課時吵鬧,或是站起來走動之類的;一個搞不好還會有機車衝進校舍,根本就連課都上不了。
爾後混混時代結束,不良學生也愈變愈少。看這十年來,調皮得像以前那樣的學生是確實減少,課堂遭到明顯中斷的狀況也變得相當之少。
但是現代的低偏差值高中有愈來愈多欠缺活力的學生,上課時也僅僅只是坐著,完全沒在聽課。這種光景變得是愈發顯眼。」
是什麼原因,造成這般沒有學習意欲的高中生變多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