睽違了十幾年,前陣子又入了戰鬥陀螺的坑,這一代通稱X世代,商品包裝上則是寫《BEYBLADE X》,此次除了對這代的陀螺做點簡介外,順便聊聊這次開箱BX-16「王蛇鞭尾」和參與「蛇蛇盃」的心得。
這一次先對陀螺本體做介紹,X世代的陀螺結構較為單純,僅分為Blade、Ratchet、Bit等上、中、下三個部分,以下搭配圖片進行說明。
1. Blade:上蓋的金屬戰刃,直接接觸對手陀螺的主要攻擊手段。
依據上圖的金屬戰刃造型,大致上分成三至五枚刃,此次開箱的「王蛇鞭尾」則有六枚刃,依據其金屬造型,能有爆裂、擊飛或反擊等不同戰略上的功能。
2. Ratchet:中層的固鎖棘輪,決定陀螺高度與重心平衡,會影響到戰刃的撞擊模式,其上的凸點被推動會使陀螺爆裂。
目前分成三至五個凸點,高度有60或80兩種,這部分很容易被撞得傷痕累累,多打幾次就能擁有戰損版的陀螺...
3. Bit:接地軸心,決定陀螺的移動軌跡、屬性、連接固鎖棘輪的鬆緊度。
由左至右分別為:攻擊型F軸(Flat)、平衡型T軸(Taper)、防禦型N軸(Needle)、持久型B軸(Ball)。
屬性上的相剋:攻擊型F軸 > 持久型B軸 > 防禦型N軸 > 攻擊型F軸,平衡型T軸則位於三軸中間,具備各種軸的一部份特性。
因為此次參加「蛇蛇盃」的特殊規則,需要現場開一包 BX-16「王蛇鞭尾」抽抽包,並加入自己另外準備的兩顆陀螺一起參賽,算是兼具趣味、運氣與戰略的規則。
三顆陀螺特性皆不相同,包含持久、攻擊、防禦型各一顆,而我抽到的是攻擊型的黑色王蛇!
根據規則上的稱呼,須包含Blade、Ratchet、Bit等資訊,參賽表上註記為:王蛇鞭尾 4-60 F
這次參加的「蛇蛇盃」並非官方舉辦的比賽,而是同好間的聚會交流,主辦方還是準備了不少精美的獎品。
送給四至六名的戰鬥陀螺介紹雜誌、短篇彩漫、小海報、與「葬送的芙莉蓮」合作繪圖:
冠軍(中)、亞軍(左)、季軍(右)的電鍍王蛇:
除了搭配王蛇原本的配色鍍成金、銀、銅三色,將陀螺展示架作為獎盃的巧思也很不錯~
主辦方的其他收藏全景:
圖中的聖獸青龍可以變成陀螺型態喔!
24人的分組賽與預賽皆採用G1賽制,先得四分者獲勝,X世代的得分機制如下:
1. Spin Finish:旋轉終結,較慢轉停的陀螺獲勝,得一分。
2. Over Finish:擊飛終結,將對手的陀螺擊飛至兩角落的區域,得二分。
3. Bursh Finish:爆裂終結,將對手陀螺的任一零件相互分離,得二分。
4. Xtreme Finish:極限終結,將對手的陀螺擊飛至特別的Xtreme Zone,得三分。
因預賽只能使用新抽到的那顆陀螺,意即先熟悉自己陀螺的特性、盡力發揮其特長的玩家能搶佔先機,抽到攻擊型陀螺在積分賽的規則下,相對有其優勢。
我參賽時才正式入坑約一個禮拜,對於發射姿勢、陀螺傾角控制、射出落點等技巧面,熟練度無法與其他資深玩家比肩,有些玩家甚至早就抽好抽滿三顆陀螺、提早進行練習,所以我採用了我能用的戰術──為新陀螺注入自己的氣。
雖說是注入氣,但有實質效益的只在金屬戰刃部分,氣包含了微電流,與金屬的相性本就不錯,五行之金剋木,「剋」不只有壓制,也有引導的作用,避雷針效應、屏蔽效應都是一種現實的應用,所以中醫才會有針扎穴道的技術,以金屬將氣導入經絡,而所有的金屬中,以黃金的導性最佳(古代醫師使用的也多是金針,黃金同時有消炎的作用),注入的方式與按摩的技巧相似,配合呼吸、將掌心發出的氣包覆所觸之物。
之前測試時,可小幅度增加金屬的韌性,同樣力道下、附上氣的陀螺轉速較快,從切風聲可以明顯聽出差異,黑色王蛇在第一場比賽甚至從場地內自己飛出來兩次(從上方離開不算對方得分),但目前試起來大概只能維持一次,轉完後就空空如也...雖然把科學陀螺打成玄學陀螺,不過對於體外之氣的控制還是很有意思,注入前下的意念似乎也能調整陀螺要偏向持久或攻擊型的打法。
一路過關斬將後,終於來到兩組各派出前三強的準決賽,採用G3賽制打循環積分賽,玩家要使用零件不重複的三顆陀螺排序對決,一樣是先得四分者獲勝。
我的隊伍是防禦型的蒼龍神劍、攻擊型的王蛇鞭尾、持久型的獅王銳爪:
王蛇鞭尾的戰刃很適合打出擊飛或爆裂勝利,當成攻擊手很適合,另外兩位夥伴則試著搭配不同特長的陀螺,一次用三顆陀螺就不適合用注入氣的戰法,我也就放寬心享受玩陀螺的樂趣。
三強的循環賽每場我都各拿下三分,以一分之差,最後獲得季軍:
防禦型的蒼龍神劍幾乎都能穩穩拿下一分,黑王蛇也不時能打出擊飛或爆裂勝利,檢討起來大概是發射技巧還需加強,獅子的配置也還有改善空間、只成功打出一次三分的反擊。
獎品放入展示架後真的很不錯!
轉起來也很好看啊~
這次的開箱與比賽心得就到這裡結束啦,雖然玩這一代陀螺的時間還不長,有興趣的巴友若有什麼想問的,都可以在下方留言或私訊我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