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彤是一位渴望獲得正向回饋的作家,然而她始終只能從身邊好友、以及網路的讀者留言,來審視自己作品哪裡需要補強。
這天,她終於獲得了作品簽約的機會,便希望編輯能夠提出一個超棒的回饋內容,幫助她的作品獲得大幅度進步。
等了許久,編輯終於給了作品意見與回饋,然而內容卻讓裕彤大失所望,因為裡面提及的問題,似乎早就已經在她腦海裡有了解答,甚至有不少想法跟提議,都跟親朋好友以及讀者的說法相似。
裕彤不敢相信這是專業編輯給的回饋,因此她試探性地詢問編輯,這部作品有些地方卡關,可以怎麼寫?然而編輯的回覆也與裕彤期待聽到的非常相似,沒有出現想法以外的回饋,因此她開始對編輯產生不信任,懷疑對方根本沒認真看自己作品,同時也私下質疑起了對方的專業.......
一、對作品回饋的期待
每個作家對於編輯的期待都有所不同,但不能否認的是大家都希望聽到一些針對市場面的回饋,只是對於其中的細節要求又會有所不同。
有人就是覺得編輯應該要講些他沒想到的,因此被腦隨震撼一波才對。
有人就是覺得編輯應該要講出自己的心得,藉此知道作品在別人眼中的模樣才對。
有人就是覺得編輯應該要針對每一個環節,提出不同的看法跟收束才對。
有人就是覺得編輯應該要對自己作品說好,絕不會有意見跟反駁才對。
但我個人認為,不管作家期待聽到的是哪一種,都逃不開編輯的個人主觀喜好,以及他們對於市場的個人見解。
我偶爾會覺得配對編輯就好比配對心理諮商師,很吃彼此的腦電波有沒有在同一條線上,畢竟每間公司乃至每位編輯都有自己的做法跟喜好,就好比心理諮商師都有自己信奉的流派,如果兩邊合作起來就是沒默契,那做起事來自然會覺得煩悶無聊。
例如作家希望聽到編輯告訴他怎麼調整內容,以及如何接續後面他寫不出來的部分。但他合作的出版社是以大量出版為策略的公司,那編輯可能沒有太多時間陪作者想這些,因此編輯更偏好作者自己提出幾個想法,然後他協助收束就好。
這時作家就不滿意了,他覺得自己之所以要走商業出版,就是希望可以聽見編輯專業的見解與協助,兩邊就會因此產生嫌隙。
不然就是編輯有空提建議,但他的看法與期待跟作家想的完全不同,抑或是作家覺得這些東西他自己都想過了,便覺得根本沒有參考價值。
這也是我個人偏好聽作家自己提好幾個想法,我就負責收束創意,而非直接給作家劇情建議的原因。
當然,這問題我覺得需要磨合,任何合作都需要彼此磨合才能抓到對方節奏,所以作家其實可以直接說出自己的合作期望,以及希望聽到的東西,畢竟比起悶著不說,我覺得乾脆一點把需求說出來,才是相對有效率的溝通模式,不然編輯到頭來也只能拼命猜答案。
二、靈魂拷問:作品有沒有市場性?
之前有說,出版很多時候其實跟開賭盤沒兩樣,因為看中這本書某些特質,因此相信書能獲得市場正向回饋,因此很多時候作家問:「這部作品有沒有市場性?」這真的蠻難回答的,如果我們每個編輯都能精準知道那本書會大賣,那每間出版社都應該要賺到流油了。
但可以確定的是,每本書都有屬於自己的市場定位。
例如:今天要出版一本電商相關的工具書,內容一定會有期望針對的客群,可能是存款不足但想藉由電商賺錢的新手,也可能是有資金但不知道該如何起步的人。
那這本書主要就是賣給電商新人的,內容可能就會包含:資金商品規劃、與廠商談判的技巧跟方法、某些冤旺路的分享等,至少我們找到了方向,接下來就可以評估這樣的書在市場有沒有人做過?反響如何?甚至可能可以問有做過類似書籍的編輯,這種書的銷量普遍如何?
回到內容部分,這類商業工具書編輯偶爾會遇到一個問題,就是牽涉到其他領域專業知識相關的東西,編輯該如何去把控內容?
我知道許多專門出相關內容的出版社,可能會找有相關知識背景的人來擔任編輯,就好比外語書,不是請譯者翻一翻就好,編輯自己也要看得懂,才能把控翻譯品質。
那如果今天編輯是門外漢,會接這本書完全只是因為被老闆交代,狀況就不太一樣了,這時候如果被作者問說:「欸,你覺得這內容有沒有可看性?」編輯當然根據個人感受(外加一點客套)去給予回饋。
像我以前做過一本室內運動的書,除了教讀者如何放鬆身體以外,還結合了醫學知識去解釋這些運動的好處。老實說上面有些專業術語我是看不太懂的,必須邊校正邊爬文才能處理,甚至在家跟著圖解指示做,才能確定作家寫的到底有沒有到點。
這時如果被問說:「這部作品有沒有市場性?能不能給點建議?」
我大概也只能說:「還不錯啦!但這段我看不懂,也不確定該怎麼實際執行,能不能解釋得更清楚一點?抑或是換張照片圖解?」
如果這時又被問:「我的意思是,你覺得這部作品在市場上,讀者會不會喜歡?」
我大概也只能說:「肯定會,畢竟現在室內運動很夯,肯定會有很多讀者受益後給予正面評價。」
畢竟現在書市有多慘,編輯最知道,我可以確定有人會喜歡這本書,但無法保證有多少人會喜歡這本書。
三、編輯的回饋不中聽?
其實回饋不中聽這件事,用比較個人主觀的角度來說,其實會是編輯的錯。
就算這本書真的很難回饋,很難給予實質建議,也要學著包裝自己的話,讓作家聽得舒服,不然就會造成客戶流失,甚至是給予作家更多無形的壓力。
可能會有人覺得一個巴掌拍不響,可能也是作家過於挑惕導致這種狀況,是會有挑惕的作家沒錯,但怎麼中和彼此的關係,除了前面提到的互相尊重之外,編輯的公關技巧也很重要。
畢竟在編輯、作者、讀者這三個角色當中,應該要最了解市場走向的人就是編輯,最清楚近期影視公司需要什麼的也是編輯,最清楚為何要做這本書的可能也是編輯,而不是作家本身。
對於許多作家來說,他們的目的就是把自己覺得有趣好看的內容寫出來,僅此而已,但最終決定要不要簽下作品,甚至進行商業出版的是編輯,因此編輯是最清楚這本書為何在這,又準備要前進哪個市場的人。
所以編輯必須要看得比作家還遠,作家講出他的期待,編輯則看出這本書可以嘗試往哪裡發展,並且學著跟作者交流討論,達到實質上的正向回饋(如果公司政策允許的話)。
四、後記
最近應該會寫一篇steam deck的五個月使用心得,因為這臺掌機的緣故,害我現在除非要打FPS,不然幾乎都不開電腦了。
近期很久沒發文,原因是我真的忙到爆炸,導致沒時間可以更新網文,啊,但我還有再寫新作品,之後應該也會做商業出版,到時候再拜託大家支持一下了
如果你們喜歡這個系列,不要忘記給予鼓勵,你們的支持是這系列持續更新的動力,如果想了解更多跟編輯有關的資訊,歡迎訂閱小屋,我們下篇編輯淺談再見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