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這近一年的使用,大致的缺點跟bug都被修得差不多了。
從早期常遇到的系統UI重疊、高斯模糊異常、多工畫面切不掉,到後來還遇到連線異常、App打不出字等等。
如果現在購入起碼不用受氣,但如果是推不推薦,那我的回答肯定是:
別買這狗屁答辯貨色!他沒有好到能讓你排除萬難都要用!
正確的說,是我個人不推薦。畢竟用個手機小問題不斷真的很難讓人接受。
而且他能做到的萬元出頭的大陸機也能做到;退一步說,不要大陸機、15K的三星也有相當的體驗,還沒有一堆狗屁問題。
首先過熱確實是沒那麼嚴重了,但那是針對G1和G2在相同負載的情況;僅有略高於S888的性能讓它只要跑較高負載遊戲,成績依舊不行。
僅僅以勝利女神:妮姬來說,20分鐘遊玩、機身41度、消耗8%電,在這之上多玩個10多分鐘,除了手機會熱到難以手持,處理器也會持續降頻、導致使用越來越慢,重點這還不是偶爾,而是常態。
電量和充電的進步不能說沒有,但在這顆處理器的摧殘下可以說是原地踏步。前代的充電限制彷彿全拔了一樣,溫度上來也不會降速,雖然不會變慢溫度卻直上雲霄,在室溫30左右從30%開始無線充電,大約在70%左右會出現最高溫約38~39度、有線充電相同條件溫度也沒多大差異;而因為處理器的耗電,如果是輕度使用,大約是1~1.5天一充、中度0.8~1天一充、重度一天可能需要二至三充,尤其是社群軟體重度使用者,感覺會特別明顯。
照相錄影也不用說,發熱那是一定的,不過至少不會過熱到禁止或中斷相機使用,這對比上一代確實是相當大的進步。
但相機的缺點不在溫度、而是演算。
眾所周知,Google手機的優勢就是相對便宜的價格能擁有旗艦的拍照效果,但其實P6和P7兩代效果都是差強人意。也許是一路祖傳用到P5的IMX363被團隊玩的透徹,這兩代相較以往沒有進步太多實在讓人頭疼,而人像模式背景模糊的景深判斷和邊緣辨識其實很吃運氣,經常拍了4-5張才有一張看起來不那麼突兀的照片。
不過本代對焦之神速是讓我相當讚賞的部分,焦點追蹤用在拍攝寵物的效果非常棒,也是我整支手機用了這段時間唯二稱讚的部分。
另一個優良的地方是UI交互動畫,流暢不拖沓、非Google App也有簡單的過場,盡可能把App載入的時間用動畫融入使用體驗裡,Just like Apple does.原生系統手機特有的優勢。
由於接下來要發表的Pixel 8還是採用三星製程的處理器Tensor G3,外傳核心要改成9核(1+4+4):X3、A715、A510混合架構,中負載跟高負載會比現有的G2來的省電,至於待命就那樣了,A510能效實在不怎麼樣,只能說過了2代自研處理器也終於進入到能用的地步了,觀望一下Tensor G3吧。
至於我會不會繼續用Pixel手機,我想我會。
老實說,就跟過往我選擇使用LG手機一樣,比起功能,我更在意手機帶給我的新鮮感,是一種小眾的、與眾不同的感受。
現今大廠的新款,無非是換材質、堆規格、重新定義,而真正意義上的創新,怕是沒有人在意了。
有趣的是,在硬體部門始終投資不多的Google想賣手機,正好需要些有趣的「賣點」。
過去他們選擇相機,用一款感光元件立下不少創舉。
現在他們選擇AI,要用算法改變人們對手機的印象。
可能無法像過去一樣成功,但我願意給他們一點期待。
雖然他們現在依舊走的困難,產品也似乎怎麼都比不上別人,但Pixel總是能玩出新花樣。
也許,那才是我為之傾心的理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