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政府舉辦文學獎結果出來了
結果自己的同事在抱怨
其實我大概看過一下,作品的品質是不錯
但最後還是如我所想的沒有得獎
很正常
因為這是小圈子的文學獎
當初同事問我要不要一起投稿時,我斷然拒絕,根本不想參加
至少不會覺得自己用心的心血要讓一些名不經傳,甚至是連聽都沒聽過的評審們批評到一文不值
不過被批評到一文不值的同事是真的可憐就是了
來講點嚴肅的東西,很久很久沒講這種東西了。
何謂文學價值?哪種文學才算有價值的文學?這是意識型態的問題。
純文學通常會被貼上『小眾』、『菁英』等標籤,寫純文學會被視為『作家』。
大眾小說會被批評為『公式』、『媚俗』,寫大眾小說易被貶為『不入流』。
文學獎是由哪些人在掌控,其品味就反映了文學價值,所以許多得獎常勝軍的功課之一,就是先了解評審的組成與品味所在,然後投其所好。
其實這樣子就又很像商業行為,很市儈,但文學的價值卻又往往覺得不可能不與此沾上邊。
這很難說是對是錯,但無論怎麼樣,當任何比賽是開給評審所認識的內定人選,其目的是拿來捧紅認識的人,無論實力如何的參差不齊,光這點就把許多好品質的作品都刷下去,以我的觀點來看,這不是什麼好現象。
根據出版觀察家Z《從角川輕小說獎看臺灣發展出版/動漫產業鍊的瓶頸》一文中,可以窺知臺灣的評論圈長期歧視大眾文學。
現時臺灣少數的文化菁英作家掌握了藝文評論的權力,這樣子也不難解釋為什麼大眾文學真正的出版『主流』反而被這些自以為的菁英論斥為『不入流』。
我隱約覺得,新人一直無法出頭抑或是好的作品無法被看見,無論是在商言商的出版社、編輯或文學獎那些自詡為菁英的評審,來自南轅北轍的過份強硬的主觀意見也要負點責任。
一些專門出輕小說與奇幻文學的出版社或文學獎比賽,但凡都會有一套不成文的所謂『期望的類型與內容』的說法,要求新人朝此方向修改或書寫,才可能有出頭或得獎的機會,不照著做的結果就是『啪,沒了』。
其實我一直認為,純文學與大眾文學都有一個時代的衍續性,從古到今每個時期在文化的化學反應下都有不同的潮流。
在時代與文化的內涵下,以『優劣』的方式去武斷純文學和大眾文學似乎有點過頭了。
舉例來說,樂府詩及元曲皆是從大眾走向主流,但樂府詩及元曲也是從所謂文人口中的粗俗與不入流而逐漸成為一時主要文創型式,即使是新詩的出現,也曾引起類似的爭論。
但時至今日,又有誰對樂府、元曲,新詩等等文學地位置喙?
接觸到這種話題的相關爭論甚至是火藥味十足吵翻了天,自己作為一個閱讀者、文字書寫者甚至是創作者,也是感到感慨。
純文學與大眾文學各執天平兩端,並沒有誰好誰不好,只是『不同』而已,無論如何,互相尊重還是必須要的,世道中沒有絕對的光與影,光與影是世道元素互相共存共榮而缺一不可的。
講了這麼多廢話,我還是想要表達的是,無論怎麼樣,當任何比賽是開給評審所認識的內定人選,其目的是拿來捧紅認識的人,無論實力如何的參差不齊,光這點就把許多好品質的作品都刷下去,以我的觀點來看,這不是什麼好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