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相》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大致說:
諸葛丞相的祠堂在哪?成都城外柏樹繁茂處。
綠草將春色映上臺階,黃鸝隔著樹葉婉轉歌唱。
劉備三顧茅廬,詢問天下大計,感動諸葛亮出山輔佐。
開創、繼業歷經兩朝,竭盡老臣之心,天地可表。
出兵討伐曹魏,尚未成功,便已病故,
使千百年來的英雄們為此淚濕衣襟。
這首詩被稱為歌詠諸葛孔明的登峰之作。
第一二聯情景交融,二三聯對仗精妙,
三四聯則精要地概括諸葛亮的一生。
其中,柏樹別具精神意義,
「自春色」、「空好音」則在春意盎然的景象中,隱含傷懷。
傷懷,可以是對諸葛丞相的懷念,也可以是對戰亂現世的感觸。
諸葛亮在劉備的三顧茅廬下出山,這是他人生的大轉折;
之後則嘔心瀝血地輔佐劉備以及後主劉禪,後半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出師未捷身先死」是為名句,伴隨諸葛亮流傳千古。
《旅夜書懷》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大致表示:
細草岸邊,微風吹拂,孤獨夜裡,只有一舟停泊。
繁星點點,低垂天邊,平野更顯遼闊。
江流滾滾,水面月影隨之翻湧。
我 (杜甫) 的名聲豈該是由文章而來?
現在既老且病,也許已該告老辭官。
人生在世漂泊無依,猶似天地間的一隻沙鷗。
我特別喜愛「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這句。
星夜、平野,遼闊寂靜。
江流、月影,波翻浪湧。
鮮明清晰,極為視覺化地,訴說著宇宙的蒼茫、宏偉、孤獨,與氣象萬千。
聯想到李白的「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李白寫於青年時,加上本身性格,帶出「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的浪漫飄逸。
杜甫寫於多病的中老年,配合其沉鬱的特質,連結「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的感慨,最終引出「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的唏噓。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雖然蒼涼,卻也極美。
再次成為千古名句 ~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
南村羣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爲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
脣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
俄頃風定雲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裏裂。
牀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
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溼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
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大致描繪:
秋風起,刮走杜甫茅屋上的茅草。
茅草飛灑江郊,有的高掛林梢,有的散落池塘。
南村的一群小孩欺負我 (杜甫) 年老無力,當面搶走飄散的茅草,抱了茅草,跑入林內。
我唇口焦躁,追趕不到,也喝止不了,只能自己回來倚著拐杖嘆息。
風停,天黑。
屋裡多年的被子冷硬如鐵,還被小孩不好的睡相蹬破。
房頂破漏,雨水留下,如麻線般連綿不絕,床頭全濕,沒有乾燥的地方。
自從戰亂離喪,我時常失眠。濕冷的長夜怎麼度過?
如何得到千萬間寬敞完好的房子,庇護天下寒士,在風雨之中安穩如山。
什麼時候眼前突然出現這樣庇護天下寒士的房屋,
即使只有我仍在破屋中受凍,也死而無怨。
很特別的一首詩,
從屋上茅草被風吹走,寫到茅草爭奪,點出自己與其他人家的貧困。
在描述漏雨屋內的慘狀後,
筆鋒一轉,發下大願:希望能有房屋庇護天下寒士,為此寧可自己受凍而死。
其中有許多具體鮮明的白描,
展現出自己為追回茅草的焦急,述說連茅草都引起爭搶,暗指百姓的貧苦。
小孩、被子、漏雨、濕冷,
“攝影機”的鏡頭“拍”出生活點滴,杜甫嘆息地寫盡貧寒與苦澀。
在生活瑣事之中,
杜甫作為詩聖,推己及人、悲天憫人,總是關懷到最黑暗的角落。
這次,他由自己的貧困受凍,想到天下人的貧困受凍,進而發出宏願。
似乎有幾分佛家「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味道。筆湍飛澗空
~ 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