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淅瀝瀝的雨
長大後的兒子和也從來不以正面示人,僅存在於背景。媽媽總是一個人在行動,可她一直以來每個舉措都繞著孩子轉。其實孩子的長大和遠去都理所當然,和也其實也是個懂事的孩子,學業好、人緣也好,被問到要什麼的時候作為單親家庭的孩子他也只是要一塊橡皮,而在要離開家裡到公司的宿舍這天給朋友送別其實也不是多重罪的事。可當觀眾的視角隨著母親走的時候又面不了感到冷清,誰不負誰,可母子關係註定就是一場送別。
最後巧妙地利用了黑白漫畫的特性,在大大小小的違和感拼湊出一個現在作收尾。人物的位置唐突轉移,陰影為白髮做了一點小掩護,在眼快的讀著眼皮子底下媽媽微笑著的嘴角邊的兩撇皺紋是蒼老和慈愛。小時候的孩子就跟和也長得一模一樣,直到那一聲“勇斗”是把這一切都點清了。
?莎莎與雅尼克
女孩子們對媽媽的憧憬,其他人看著是覺得好笑和覺得無知,可孩子倆大概也沒在在意那麼多的,看不到殘酷的本質又把煩惱都拋到腦後。
被拋棄的雅尼克認為媽媽肯定是出了什麼事才不來修道院接自己,兩人把雅尼克媽媽妓女的歌當是讚美詩的唱著。想著要見媽媽就偷了鑰匙溜了出去,修女為了找她們到了外頭又發現她們就在那邊跳舞。
?傍晚的集會
看得比較揪心的一篇。
和香總是一個人在空蕩蕩的家裡看童話故事,早上晚上拿著100¥到麵包店買最便宜的麵包吃。身邊的人對她還是關照有加的,學校的老師會特意過來確認她是否總是一個人、
麵包店的員工也擔心這孩子的日常、故事主角之一的魔女和矮胖子看到她也憐愛她。
傍晚的集會=孤兒院探訪院長的活動,成為好的母親其實也並不需要血緣關係。其實這邊就可以看出劇本這一編排是為和香給指出了一個去地了,能看出眾人當下的態度其實就是把和香帶到更有能力照顧她的地方。可當魔女和矮胖子把和香帶到回去時看到她家裡的狀況,也並不能否認和香母親的愛。


(這邊我還挺喜歡對愛的不直接暗示的,因為愧疚才會道歉,也只有媽媽才會在小地方為孩子操心貼保護墊。如果這種不直接的暗示可以再多幾個而不是物質上的會更好)
故事最終魔女還是把和香送去孤兒院了,把自己的寶物給了和香,直勾勾地看著和香說我喜歡你,你是個可愛的孩子。這又是一股淡淡的愛意啊……
?雅尼克在烏鴉鳴叫的夜晚 ?如歌的行板?
接<莎莎與雅尼克>。莎莎總照顧著糊塗的雅尼克。早上醒不來就總得拉扯著她起來,給她換衣服。字念不好就一個一個教她唸,夢裡睡著也在教。她說她不會字是從媽媽那繼承過來的,她就告訴她你那像玻璃球的、綠混灰的眼球也是遺傳自媽媽的。
別人讓莎莎幫忙,莎莎說你早晚得學會,我不是一直能幫助你的。人家說可你一直在幫雅尼克啊,莎莎說雅尼克不同,雅尼克是我第一個家人。
然而故事末,雅尼克的媽媽和別人結婚了,終於回來接她了。在最後的幾頁中莎莎咒罵似的,面目也猙獰起來,說著過份云云的。
當你以為她是在為一直以來被自己照顧的雅尼克就這麼離開自己而埋怨的時候——
莎莎是雅尼克沒有血緣連接的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