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會接到被法院、性平調查委員會轉介來的個案,
有的是行為人,有的是被行為人,
在跟行為人諮商時,聽他們描述其所作所為,
常常心裡會感到可惡至極(一個未成年人就這樣被毀了),
加上有些人只配合幾次諮商就失約,或把錯推給被害人,
就能推估所謂的反省、道歉,也是為了減輕罪責裝出來的,
諮商中,心理師保持超然跟中立是必要的,
但不管跟行為人、被行為人諮商,內心都要承擔很大的衝突。
跟行為人諮商時,當聽到那些十惡不赦的行徑,
也必須強忍著憤怒,客觀探索行為動機,嘗試修正錯誤。
跟被行為人諮商時,有時那些創傷經驗,會跟自己的過去接驗疊合,
此時我必須一邊扮演心理師,一邊壓抑內在充滿傷痛的情緒。
例如:曾經被劈腿的心理師,聽到個案描述被劈腿的經驗時,很難避免會被勾起創傷情緒。
心理師好做嗎?
如果是一般個案真的還好。
如果遇到不斷激起個人情緒的個案,
諮商結束後,真的需要花很多時間平復心情。
立志想成為心理師的人們,這部分請參考吧。
狽的塗鴉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