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 前言
- 正題
- 開箱
- 規格介紹
- 軟硬體整體評測
- 相機拍攝
- 總結心得回饋
前言
歷經S888 首度改架構(1超大核+3大核+4小核) 、8 Gen 1再加上三星製程 2種不成熟架構(白老鼠)、爛製程 發熱性如同回到808、810 的災難性2代後 終於高通又恢復正常雖然這代也是用了新架構(1超大核+2大核+2大核+3小核) 但有了臺積製,明顯狀況是比三星好太多了。
8 Gen 2 這次主要分成2種版本
一種是普通版(但FOR SONY COMS) 另一種是8 Gen 2 for Galaxy 高頻版
兩種除了頻率上差異外主要針對相機ISP架構進行調整。包含高通發表會上提到的
SONY: IMX800 & IMX989 系列 是第一個支援四重數位重疊(Quad Digital Overlap)HDR 技術
三星:SOCELL HP3 則是提供最佳化2億畫素影像感光
這年頭不PO一下歷代手機 論述說到不好的,好像都被當索黑,文章寫得太詳細被當寫手 (苦笑)
筆者SONY經歷:Z時代照片較少、XZ時代、1時代
正題
還記得上次開箱XPERIA 1III 時
「SONY高層喊話會讓大家刮目相看」當時擁有了SONY首款潛望式望遠變焦鏡頭
疫情期間2022時SONY再度語出驚人「手機拍攝畫質超越單眼相機預計 2024 年就可辦到」
有可能嗎?或許透過大感光結合性能更好的ISP、以及今年大崛起的 AI 人工智慧處理技術。
會出現「科技進步後的照片」跟單眼拍出「現實照片」2種狀況出現。
「科技進步後的照片」:其中是模擬算出來。如同隔壁今年爭議的月球事件。一種是現實上的紀錄、另一種是科技進步下帶來的產品,這2種狀況筆者認為沒有任何衝突,都是科技進步下帶來的便利。
開箱
▼進入主題
18年開始XPERIA 手機盒裝就開始減少塑料占比...今年終於剩紙盒了....僅有手機加上說明書...
(其實說明書倒不如也廢了吧)整合進支援APP內算了...。
香蕉牌 RASTA BANANA犀牛軍規抗震高透明保護殼( TPU+PC素材)、DEVILCASE 惡魔殼
規格介紹
▼【硬體部分】:
核心:Qualcomm 8 Gen 2
12G RAM (LPDD5X) /256G ROM (UFS3.1)
電池5000mAh / USB-PD 3.0 PPS充電技術支援30W快充/無線充電以及反向無線充電的功能
支援SA(獨立組網) / NSA(非獨立組網) / EN-DC 雙連結功能(4G + 5G 雙連結技術)、
支援 5G + 5G 雙卡雙待
5G頻段有頻段 n1、n3、n5、n7、n8、n28、n38、n40、n41、n77、n78、n79
1II : 用2顆 Cirrus Logic- CS35L41 (升壓D 類放大器)
1III:用三顆Cirrus Logic- CS35L41 (升壓D 類放大器) X2 + Cirrus Logic- CS40L2X X1
PRO I:用三顆Cirrus Logic- CS35L41 (升壓D 類放大器) X2 + Cirrus Logic- CS40L2X X1
1IV :用三顆Cirrus Logic- CS35L41 (升壓D 類放大器) X2 + Cirrus Logic- CS40L2X X1
1V:用2顆 Cirrus Logic-CS35L45(D類音訊放大器+數位訊號處理器DSP) + Cirrus Logic- CS40L2X X1
CS35L45 (為Cirrus Logic最新旗艦用D放)
▼手機本體
CMOS 型號如下
12MP 超廣角: SONY-IMX563 (16mm/F2.2)
12MP 標準(廣角):SONY-IMX888 (24mm/F1.9)
12MP 長焦(潛望式光學變焦):SONY IMX 650 全焦段光學變焦 (85mm/F2.3) (125mm/F2.8)
前鏡頭 IMX663
▼【軟、硬體變化部分】
□【硬體】
XPERIA 1V
砍掉:3D iToF 測距感測鏡頭、RGB-IR 紅外線感應器、LED通知指示燈
新增:鏡頭附近收音孔、新喇叭單體、Exmor T for mobile CMOS 感光元件
□【軟體】
*此次螢幕設定增加了即時HDR功能。螢幕亮度也幾乎可以快破千(gsmarena),其他測試機構有些測試出來是有破千。但都是導演模式下達成。
*高速連拍也從 20fps 升級至 30fps
*Photography Pro:直幅拍攝UI介面、從 Alpha 相機引入的創意外觀濾鏡、手動開啟觸發開關夜景模式(實質還是自動觸發)、峰值對焦、 S-Cinetone 錄影模式
補上SONY α 單眼的創意外觀解釋
*Videography Pro :也主要針對近年YouTube直播風氣鼎盛,加入了產品展示模式。能讓直播主介紹時能迅速將相機焦點重人臉轉換到產品上。
來符合介紹產品本質的重點需求。其餘創意外觀濾鏡、、峰值對焦、 S-Cinetone 錄影模式
*Cinema Pro雖然功能增加最少但也有峰值對焦功能
軟硬體整體評測
▼【充電測試】
器材:綠聯GREEN 100W GaN 氮化鎵 +ChargerLAB POWER-Z KM002C + LINDY USB4 Gen 3x2,40Gbps +PD智能電流晶片版
手機電量約30%時(關閉電池保護功能) 極限有27W 左右 大多25~26W
充滿約65%左右會剩18~20W再跑
▼【續行表現】(引用GSMArena)
1時代自家手機排行
▼【SD卡讀寫測試】 維持超車XZP水準
記憶卡:藍白款 SAMSUNG 三星EVO Plus microSDXC UHS-I U3 A2 V30 512GB
▼【AndroBench 讀寫速度】
這代最受爭議的議題僅次於感光鏡頭的討論度
由於上市前展示機等各大臺灣媒體測試後均為ufs3.1,但有國外使用者或者亞洲區使用者
直接問國外客服卻是不專業的直接告知ufs4.0...於是爭議便開始。
256G版本
512G版本(請網友測試)
其他家成績(引用手機王數據)
NAND廠商公布數據
*三星
*KIOXIA鎧俠(東芝)
(6/14 UFS爭議部分經對岸拆解確認後採用UFS3.1)
其中樓斌影片還真的搞錯....(後已經在個人微薄該文章下方修正)
樓斌翻車無誤
請查顆粒型號UFS 3.1 過去影片 小米也是同一顆型號
至於是否會出現地區性使用不同的狀況?
筆者認為不無可能,機率低但能無法完全去除這機率。
日本官方無鎖SIM版本、美國版都是年中時才會開賣對比亞洲區(臺灣、香港、大陸)
5月底開始預購上市開賣來說確實有這機率。
SONY自家產品原本就有這先例ex: walkman ,不過是鎖軟體功能被閹割(高增益事件) 。
▼【ufs 3.1 / usf 4.0 有差異嗎】
答:有
一般體驗(開關機/開app速度) :無感
高速拍照、重讀取/寫入 app 、遊戲等相關軟體 :有感
順道說一下之前有人 拿錯誤PC例子來說無感論的
舉例pcie 5.0 ssd / pcie 4.0 ssd / pcie 3.0 ssd
來說無感。那是因為你沒用在正確地方
用在開機上 開機永遠速度就在那,要在更快軟體得優化或少掉很多開機檢測。
對於重讀取/寫入的遊戲, 軟體就會有感
舉凡: hdd 跨入ssd時代的 遊戲跑圖 這個很淺顯易懂的範例
舉凡:很多拍照大師 修圖軟體 adobe 系列軟體 、3d繪圖軟體、影像編輯這些都是有感。
所以並非有/無感 而是"取決你用的地方"罷了
若你日常一般使用當然就完全無感了
但我要說一句 sony要走高速拍照這條路線 是絕對有幫助的
上一次性能翻倍是usf2.0 跨到3.0時(期間2.0→2.1→3.0→3.1)6年
理性討論、鞭策官方進步個人覺得 這才是正確粉絲可以做的事情
(畢竟誰都想要讓自己支持的陣營變得更好) 我想這點是絕對沒錯的。
而不是無條件再亂支持 ,當然優點可以誇獎繼續支持官方做下去。共勉之
▼【Geekbench 6 跑分】分數在正常值內
不過近期數據中(不知道是直營店、專賣店手機被操的關係還怎樣XD 撈出來的數據有不穩狀況)
只能說直營店、專賣店手機 定期重開機一下會比較好 尤其體驗者多的狀況下。
▼【3DMark Wild Life Extreme Stress loop 20測試】
一般模式就不測了直上壓力測試 室溫30度左右非冷氣房
穩定度有76~77%左右 尚可
〈3DMark Wild Life Extreme Stress loop 20〉快到20圈的溫度表現
正面螢幕部分最高溫來到 45左右 背面則是接近CPU位置有來到40度左右其他部位也均有37~38度
▼【SONY散熱調整感言】
在ZV-1吃到甜頭,再ZV-1F踢到鐵板
整體來說XPERIA 1V 在散熱上並沒有實質上強化,導熱物質(元件)本身在一定程度的散熱那極限就是這樣了,並不會你在加大(頂多在緩一下)而讓整體散熱有大條件的提升。
個人歸功於 這是8 GEN 2 使用臺積製的主要原因再加上被罵爆ZV-1F散熱關係,日本工程師做出了妥協,臺灣反映了N年的軟體嚴格散熱機制,終於在自家踢到鐵板後
火速也對於(突然轉彎進Vlog 市場的)XPERIA 1V 做了調整。是的事實應是如此~講了N年阿 終於不在是同樣的溫度下它廠還在正常運作SONY卻老早罷工跳出散熱機制
整體說真的是諷刺。至於日本本質上還是倔強的很不願意用上更高散熱元件就是不願意
(不管手機多高單價)...我想這應該是之後再踢到鐵板後才有可能做調整了~。
圖片引用SONY XPERIA 官方與日本展示店
相機拍攝
▼【日拍三鏡頭表現】
12MP 超廣角: SONY-IMX563 (16mm/F2.2)
52MP(48MP有效)12MP 標準(廣角):SONY-IMX888 (24mm/F1.9)
12MP 長焦(潛望式光學變焦):SONY IMX 650 (85mm/F2.3)
12MP 長焦(潛望式光學變焦):SONY IMX 650 (125mm/F2.8)
▼【夜拍三鏡頭表現】
52MP(48MP有效)12MP 標準(廣角):SONY-IMX888 (24mm/F1.9)
12MP 超廣角: SONY-IMX563 (16mm/F2.2)
12MP 長焦(潛望式光學變焦):SONY IMX 650 (85mm/F2.3)
隨手一拍
家裡新成員小屁孩
本小毛孩有二哈拆家的體質照片中是已經將環境整理過了
RAW檔進 lightroom 調整
總結心得回饋
筆者從SONY忠實使用者到現在變成普通使用者(默默跳到蘋果快3年,1II用一半跳槽雖然1 III也有買但已不是主力機)雖然安卓機也還有再使用但主力機變成蘋果。這次主要回歸也是因為想體驗新感光的魅力之外就是...iphone 12系列的電池真的是烙賽...(筆者12 PRO)
趁15系列還未發表前重回安卓陣營懷抱順便觀察一下15系列換過去Type-C...後有沒有什麼奇怪問題。
以前SONY 每第五代手機總是集大成,但1時代後感覺不同這次五代雖然有新硬體、軟體功能
但砍掉的硬體不少,整體臺索還是訂價過高欠缺市場競爭力。
預購禮方面?這次筆者並非預購使用者直接等到開賣後才去買,當然這次預購禮臺索真的是逐年衰減
正常發揮,預購禮也與其他鄰國相比只能說奇差無比,最重要的還甚至以IV賣的差為理由取消白色系...簡直無俚頭。
三、四代賣差主要處理器再加上SONY在散熱就是不做功夫...要說賣差是整體都差吧...笑,
筆者是建議整個臺索部門採購的、市場行銷的真的要多了解3C 。而不是單一市調、銷售比來決定一切。光此次高通用回臺積電的說服力....就不該出現此狀況。
拍照部分進步不少,但高光壓制仍然老問題,夜拍模式是假議題,這功能實在是搖頭,只是把觸發條件開啟
但要不要觸發....仍是自動判定 ....有點無言。這點被日本評測夜拍模式觸發率真的是極低。
整能說等市場回饋反映後 看軟體更新是否能修正了。
長焦部分個人覺得有蠻明顯的幅度改善,清晰度明顯比1 IV好很多,但整體3顆鏡頭色差問題也是依舊存在
這點也是被外媒體再次點出....真不知道SONY到底有沒有聽到問題點...還是牙膏式的修正?
總結來說1V 對於1 IV 、I III 提升幅度明顯,對於喜好SONY手機的使用者價格可以再價低後購入
拍照、外放音質、續行改善明顯。充電效率雖沒往上提升但極限值已經接近快30W, 相比1III當時標榜30W但極限值仍有不少落差。
以上感謝觀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