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沒有雷,純粹是一個RPG玩家看完後的murmur。
先說看片心得,很娛樂的一部奇幻冒險片,劇情偏向《法櫃奇兵》、《神鬼傳奇》的喜劇冒險動作風(fēng)格,但仍保有RPG的精神,組團四處跑,不斷打怪解任務(wù)。
雖然很少看歐美奇幻文學(xué)小說,但RPG類型電玩倒是很愛完,玩得不少。除了臺灣大宇的雙劍系列,以及個人偏愛的日系RPG外,歐美RPG作品也曾經(jīng)玩過不少,如《創(chuàng)世紀》、《魔法門》、《巫術(shù)》、《柏德之門》系列。不過玩完《魔法門十》就再也沒有玩過大型歐美奇幻類RPG作品,主要是年紀大了,沒辦法通宵熬夜玩RPG破關(guān),只能玩些可以輕鬆玩、不用花幾個小時打關(guān)卡、可以隨時離開而不會心生遺憾的輕遊戲類型。
作為一個RPG遊戲迷,看到《龍與地下城》自然眼睛一亮?xí)肟矗吘故荝PG的始祖,原本是桌牌遊戲,不過我沒玩過桌牌(因為沒朋友),但有玩過線上MUD。《龍與地下城》桌牌的遊戲設(shè)定成為後來RPG電玩的基礎(chǔ)規(guī)則。而本片出現(xiàn)的柏德之門,絕冬城等都有衍生的電玩系列。
其實這不是《龍與地下城》第一次改編成電影,很久以前也曾拍過系列作,在第四臺可以看到,RPG的元素比較完整,但特效就恩恩,不予置評。本片則淡化了不少RPG元素,對於人種、能力值屬性與職業(yè)的呈現(xiàn)也沒有那麼清楚,但還是可以看出一些痕跡,主角是吟游詩人,然後有法師、德魯依、野蠻人、聖騎士,本片有稍微把他們的能力屬性與職業(yè)強弱項表現(xiàn)出來,但在打怪時團隊分工就很不明顯。目前組團打怪的坦、補、輸出等分工設(shè)定就是從龍與地下城發(fā)展出來,本片組團竟然沒有奶媽,吟游詩人一角超廢。
就我看來,本片算是很成功的將RPG電玩改編成商業(yè)電影,畢竟玩RPG跟看電影畢竟是兩件不同消遣,以前我可以花一整晚時間在設(shè)定角色,思考如何配技能點,配出心目中最好的團隊,從中享受樂趣。但看電影不可能這樣,我看到一半就忍不住中出去尿尿,真是糟糕,兩個小時真得是看電影極限了。
原本RPG劇情設(shè)定都很厚重嚴肅,但照搬到電影會變得很沈悶囉唆,改成輕鬆快節(jié)奏的冒險劇情,可能更適合兩個半小時的電影。當然也可以改編成像《魔戒》三部曲那樣,不過對廠商而言,成本與風(fēng)險太高了。
不暴雷寫心得還真不容易,反正就是一部好看的奇幻冒險片。
最後,看本片時看到一個角色,覺得很面熟,想不起是誰,後來一查,竟然是休葛蘭,曾經(jīng)的小鮮肉竟然變成充滿喜感的大俗了,時間真是一把殺豬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