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海誠的電影總是瀰漫著各種孤獨。
依然是少年少女的戀情,依然帶有各種寂寞。
開首不知所以,我以為小鈴芽遇見的是媽媽。
原來是首尾呼應的劇情。
一開始以為只是籠統的人類拋棄、遺忘舊物,因為事情發生都在「廢墟」,而這些都是被人們「拋棄」的地方。然後說到「蚯蚓」,又帶到地震(天災),這種以科幻解釋地理現象的設定,總讓我想起《天氣之子》。
話說電影名字也很有梗。日文名是《すずめの戶締まり》,意思就是「鈴芽的門鎖」,雖然很貼題,但直翻確實沒有美感。中文譯名是《鈴芽之旅》,比較著重女主的「旅程」,途中所經歷的人事物。雖然中譯跟日文原意不一樣,但只是側重點不同,也都挺好的。
新海誠的作品以畫面見長,以往每部作品都會描繪一些真實存在的美麗場景,像《言葉之庭》就讓我們記住了青蔥的新宿御苑。這次《鈴芽之旅》,新海誠更把舞臺擴大到大半個日本,鈴芽這趟「旅途」跨越九州、四國、本州,從宮崎出發,坐船到愛嬡,坐便車到關西神戶,再坐新幹線到東京,最後乘私家車到東北的福島(劇情沒有說得很清楚確實地點,但大概是這裡)。從鄉郊到城市到廢墟,場景非常多,更顯出新海誠的美術功架。
劇情方面,其實我一開始根本沒聯想到311,以為就是讓大家珍惜地球、敬畏自然一類的。直到劇情後半,上了私家車,我才恍然大悟。我最大的感想是「原來311已經12年了嗎?。俊刮以?11後的兩年到過日本,也買過一些東北人的「振興東北」手作;現在回憶起來,彷彿是幾年前的事情似的。電影中「最終決戰」的場景裡,能看到有船在屋頂上,就是曾被海嘯吞噬的城市吧?
電影儘管主題沉重,但故事的基調是歡樂的,鈴芽大部分時間都是個快樂又積極的女生。這也同時反映著,悲傷往往是被人們壓在心裡的,宛如那一扇扇關閉的門,某天都會可能被意外打開,從而對自己和身邊的人造成巨大的傷害。我特別喜歡鈴芽和環小姨那段爆發性的「互罵」,每個人心中都有質疑、陰暗的部分,但是我們可以選擇相信美好的東西;事情總有一體兩面,端看我們的心態而已。這二人的關係讓我聯想到《AIR》的觀鈴和晴子,都是明明可以選擇輕鬆地「不愛」,但卻無法捨割。
比起環小姨那種直接傳一堆訊息、關心得從宮崎追到東京等直觀的感情,鈴芽和母親的感情顯得比較隱藏。透過小時候的回憶,還有側寫鈴芽想跟母親一樣當護士(家裡的書)。當然必須要說的是結局裡,小鈴芽與鈴芽和草太的相遇,有種微妙的一家三口感覺(咦)。說起來,那張母親手製的木椅,我一直以為後面會有為「斷腿」作解釋,還猜測是有什麼特別回憶劇情,例如鈴芽把它摔壞了但由於不想接受現實而自行失憶等等,結論是我想太多了(抹臉)。
有人覺得這次的男女主感情發展比較突兀和不夠深刻,某程度上確實是的。不過我認為電影要帶出的訊息已經很足夠了,311、親情、自然與神明、廢棄的回憶、成長的冒險、夢想的傳承…倒也不必要求全都要面面俱圖。話說,鈴芽初見草太的感想是「好美」,然後就「追隨」他去了,色令智昏啊?。ㄎ梗?/div>
是說,草太的朋友芹澤開車載環小姨和鈴芽上東北時,車上播著各種應該是挺有名的老歌。雖然我大都沒聽過,不過也能勾起老一輩的回憶吧?(笑)我其中唯一一首認識的,便是「夢の中へ」;我本以為就是《彼氏彼女的事情》的ED,因為小小時候曾經很喜歡這部作品,所以有印象,不過查了一下才發現原來是翻唱的,也是意料之外。
劇情裡,「門」是分隔了常世與現世,男女主透過「關門」來封印蚯蚓,同時看到「門」過去的記憶。這裡直觀來說就是毋忘美好,舊校舍、舊遊樂場、311發生的城鎮等,每個廢墟都曾有過輝煌的過去。它們即使現在已經破破爛爛了,但只要你願意,美好的東西依然存在,就在你的「心門」上。從這方面更深層的去看,就是「心門」,像鈴芽對媽媽的記憶是深埋著的,她看似活潑開朗,但只是把對天災、對失去母親的傷痛封在心門裡。因為草太附身椅子,她帶著母親當年親手造給她的椅子「旅行」,最終回到了故鄉,勇敢直面自己的心門(也可以說是她的心魔)。我們或許也同樣有著這樣的心門,因為會痛,所以平常不願意去觸碰。但相信只要有愛,敞開心扉,這道門就不是一道逃避的門,門後是有著萬千星辰的美麗夜空。
補充,在主角對「重要的人」(指另一主角)和其他大部分人(指大眾)的選擇上,《鈴芽之旅》和《天氣之子》恰好作了一個強烈對比。在面臨這種抉擇時,前者選擇「捨一人而保大眾」,後者相反是「捨大眾而保一人」。前者是英雄,是小說、影視、ACG作品裡被歌頌的主角。若要評論的話,當然我們可以說後者很自私,犧牲那麼多人的生命,但並不是每個人都願意成為英雄;因為英雄的路上往往是由血與淚鋪成的,英雄只是作出了取捨。這點不禁讓我想到《Fate / stay night》,雖然劇情的表現有所不同,但內核是相似的,也是一個值得去思考的議題。
===================
本來只是想打簡單的後感,又忍不住開啟了話癆mode,想說是否要做一下小標題分類,但又懶了(毆),就這樣吧!
總之,我很喜歡這次的新海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