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五下午,剛停穩機車正要提款時,耳畔突來一聲熟悉的呼喚:「蘇老師!我是張阿姨啊。」
(我怎麼會忘記呢)
回頭看,熟悉的聲音伴著熟識的身影,是已退休一年,曾在特教班陪伴孩子至少三年的助理員。她是位慈藹、溫和的長者,很體貼學生,也很憐惜孩子,我看到她自然是相當欣喜,趨前問候,並小聊了一陣,得知她目前仍勤奮地找工作,全年無休,末了,還想說要載我去火車站呢。正是這般的古道熱腸,教會我感恩與關懷──即使她或其它長輩都稱我為老師,但那只是我的「身分」,她們一直是我所敬重的人,平凡善良,不忮不求,有時可能嘮叨,但終究是為了孩子好。
我從她身上學到如何拿捏對學生的態度:太過嚴厲或輕縱都不妥。也漸漸改變自己的說話聲量與舉手投足。與長輩相處,學習到的是待人處世的經驗,正因為有他們的精神傳承,我才會慢慢理解自己該做什麼,能帶給學生什麼。
與張阿姨揮別後,謹記她目前工作的店家,並於記憶提取她於特教班辛勤服務的姿態,一股暖流湧上心坎。乘著這股波浪,我越來越有自信能航行的更遠,因為只要一閉眼,身旁盡是良善的人事物,他們總是不捨晝夜灌溉著我。讓人不由得也伸出手,去小心攙扶需要幫忙的人。
伸手用力拉拔和輕輕地攙扶是天差地遠的:儘管動機相同,若表達的方式不能讓他人感到舒服,那就可能是徒勞。我從與助理員們的相處中,學習到這最關鍵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