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週趁臺灣搶先場上映到電影院觀賞新海誠的最新作,從第一次聽到預告中那首<Suzume>就超級期待,先講結論,畫面和音樂都依舊維持高水準無可挑剔,光這兩點就值得推薦進影院觀賞。
看新海誠的作品,很難不去和<你的名字>和<天氣之子>比較,其實從上部<天氣之子>就可以看出,新海誠想讓自己的電影帶有社會教育意義,而非只是單純的動畫電影。也因為如此,我們在<天氣之子>中看不到像<你的名字>精細設計的反轉劇情,劇情推進上變得更為平鋪直敘,反而多了許多新海誠想透過電影傳達的思想與價值觀,而這樣的情況在<鈴芽之旅>中依舊存在。因此我認為如果要能更滿足地走出電影院,應該從整部電影想傳達的價值觀是甚麼,這個角度去觀賞這部作品。如果是想要追求那種情感飽滿、熱血刺激的劇情,我必須說這部作品極大可能無法滿足你。
以下有雷
-------------------------------------------------------------------------------------------------------------------------------------------
先來講我喜歡的幾個面向
1. 311大地震的呈現手法
電影開頭鈴芽和環阿姨在九州居住,鈴芽一路跟隨草太到草太在東京的居所,再為了拯救草太毅然決然開始從東京單程7個小時車程的公路之旅。隨著馬路兩旁開始出現[歸還困難區域]的告示牌,以及化為平地的鈴芽舊家,我們才知道,鈴芽的家鄉原來就在福島。鈴芽翻開埋藏舊家地下的兒時日記,從每天鮮豔的蠟畫彩繪一頁一頁翻閱,最後停在用黑色蠟筆塗滿的頁面,而上面的日期正是標著3月11日。
這一段是我在這部作品中最喜歡的段落,非常令人起雞皮疙瘩,原來鈴芽母親是在12年前的311大地震過世,而年幼的鈴芽一直將這段傷痛封印了起來。對於曾經在311地震中失去重要人事物的日本國民,鈴芽就像是他們的投影。儘管有批評聲音覺得將311地震納入電影會引發傷痛,但我認為,新海誠不以重演的方式將311地震表現在螢幕上,而是透過景色的變化慢慢帶出災後的現況,是對揭開傷痛者傷口相對溫柔的方式。
2. 鈴芽與過去的自己和解
在電影開頭,年幼的鈴芽在尋找媽媽的過程中誤入常世,並在其中見到似乎是母親的身影。這樣的畫面在鈴芽的夢境中反覆出現,而鈴芽一直認為是夢而不以為意。直到在第一道門後又見到熟悉的常世景色,鈴芽開始追求進入常世中,認為母親就在其中。一直到最後,鈴芽在常世中遇見了當初那個哭著找媽媽的年幼鈴芽,才發現夢境中那個像是母親的身影,原來是此刻的自己,因此不自覺留下的眼淚說:[原來不是夢阿]。這也呼應了常世在電影中的敘述,為所有時間皆可存在之空間,和<你的名字>中逢魔之時的設定頗有異曲同工之妙。
而我更喜歡的,也是我認為是新海誠在這部作品中最想傳達給社會的訊息,是接下來鈴芽對著年幼的鈴芽所說的話:[我是明日的你,雖然你現在會非常難過,但你一定要相信未來會過得非常美好,你會遇到很多你喜歡的人、喜歡你的人,要對未來充滿信心。]
鈴芽之旅,其實是在向過去所有的傷痛者喊話,希望他們隨著鈴芽一起正視傷痛,接受傷痛,並勇敢迎向屬於自己的未來。
再來必須提及我覺得較為可惜的幾個面向
1. 鈴芽與草太的戀愛元素
鈴芽之所以第一眼就覺得草太很熟悉,是因為年幼時在常世中見過。在後續鈴芽長途跋涉只為了代替草太成為要石,甚至說出:[我無法想像沒有草太的生活]等種種線索中,不難看出鈴芽對草太的感情。但因為兩者在旅程中絕多都是戰鬥畫面,幾乎沒有為彼此付出、甚至一些貼心的互動(一方面也可能是因為草太絕大時間都變成椅子,可能也較難表現出草太方面對鈴芽有無抱持感情),因此觀感上較像並肩作戰的戰友而非情侶。鈴芽能夠拋下一切追隨草太跋涉了大半個日本,如果像電影中呈現的是以愛情為動機,確實會讓觀眾較難產生共鳴,而這也降低最後男女主角再度重逢的震撼與感動。相較起來,<你的名字>與<天氣之子>中透過大量男女主角的互動,讓觀眾累積男女主角迫切想見到彼此的真摯情感,在最後重逢之時一次爆發。而在<鈴芽之旅>結尾,鈴芽面對草太用的是:[歡迎回來],個人覺得比較像是見到許久未見老友的欣慰感。
2. 鈴芽與環阿姨的心結
在環阿姨焦急發訊息、甚至跑到東京尋找鈴芽之際,相信許多人會對鈴芽冷漠且不願解釋的態度感到不解。而在公路旅程中的一處休息站,鈴芽的任性終於讓阿姨爆發,說出自己為了替死去的姊姊照顧鈴芽,放棄了結婚生子與自己的美好人生,根本不是她樂意的,而鈴芽也大受打擊,說出自己也並非自願被阿姨照顧。
這樣赤裸的親子衝突是第一次出現在新海誠的電影中(你的名字中三葉與父親的衝突較著重在避難的指示上,而天氣之子中基本上忽略了陽菜和帆高父母的存在XD),我認為是非常驚豔的,但也因此對後續的收尾感到些許可惜。環阿姨在了解鈴芽的執著後,騎了20公里的腳踏車努力把鈴芽送到老家,也對鈴芽表明自己真正的想法:[雖然曾經有過那些想法,但那只占與鈴芽相處時間中的很小一部分而已],鈴芽雖給予正面回應,卻沒有對自己那句:[你這樣讓我備感壓力]有更進一步的解釋。其實在電影前半段裡,鈴芽就提到希望環阿姨不要把重心都放在自己身上,時不時會覺得是自己害環阿姨無法過自己的人生,但這樣為對方著想的心意,卻沒有好好傳達給環阿姨,是讓我覺得較可惜的地方,更會讓部分觀眾產生鈴芽對環阿姨過於冷漠的觀感。
電影前半段對於鈴芽與環阿姨的日常相處刻劃幾乎為零,實在很難引起觀眾的對環阿姨的記憶點。另外,兩者在衝突和解後續就再也沒有更進一步的互動。如果兩者了解彼此心意後,環阿姨能夠放下一些對鈴芽的執著,試著活出自己的人生,或許對於這樣重要的配角是較為完整的結局。老實說在鈴芽之旅中,配角的角色刻劃並不如<你的名字>中的敕使和早耶香、<天氣之子>中的圭介和凪那麼樣飽滿,但身為戲分最多,也理應最重要的配角,這樣的收尾方式對環阿姨來說還是稍微可惜了一些。
總體而論,還是非常推薦進戲院觀賞三年一度的新海誠新作品,看完或許在心情上不會很激動,但透過跟鈴芽一起體驗旅途中的人情味,以及最後與自己和解的過程中,相信對於過去有放不下傷痛的人,會是一部溫暖的電影。
至於很多人一定會提到白貓大臣的動機到底是甚麼,實在是令人恨得牙癢癢,其實我覺得新海誠一開始就解釋了:[他們是神靈,而神靈是任性的]。這讓我想到流浪神差中的一句話:[神明所做的一切,皆為善],簡單來說,我們無法用人類的一般善惡價值觀去評斷神靈們的行為。所以或許在這件事上可以不用如此執著,在觀賞上會比較舒心一點XD
看新海誠的作品,很難不去和<你的名字>和<天氣之子>比較,其實從上部<天氣之子>就可以看出,新海誠想讓自己的電影帶有社會教育意義,而非只是單純的動畫電影。也因為如此,我們在<天氣之子>中看不到像<你的名字>精細設計的反轉劇情,劇情推進上變得更為平鋪直敘,反而多了許多新海誠想透過電影傳達的思想與價值觀,而這樣的情況在<鈴芽之旅>中依舊存在。因此我認為如果要能更滿足地走出電影院,應該從整部電影想傳達的價值觀是甚麼,這個角度去觀賞這部作品。如果是想要追求那種情感飽滿、熱血刺激的劇情,我必須說這部作品極大可能無法滿足你。
以下有雷
-------------------------------------------------------------------------------------------------------------------------------------------
先來講我喜歡的幾個面向
1. 311大地震的呈現手法
電影開頭鈴芽和環阿姨在九州居住,鈴芽一路跟隨草太到草太在東京的居所,再為了拯救草太毅然決然開始從東京單程7個小時車程的公路之旅。隨著馬路兩旁開始出現[歸還困難區域]的告示牌,以及化為平地的鈴芽舊家,我們才知道,鈴芽的家鄉原來就在福島。鈴芽翻開埋藏舊家地下的兒時日記,從每天鮮豔的蠟畫彩繪一頁一頁翻閱,最後停在用黑色蠟筆塗滿的頁面,而上面的日期正是標著3月11日。
這一段是我在這部作品中最喜歡的段落,非常令人起雞皮疙瘩,原來鈴芽母親是在12年前的311大地震過世,而年幼的鈴芽一直將這段傷痛封印了起來。對於曾經在311地震中失去重要人事物的日本國民,鈴芽就像是他們的投影。儘管有批評聲音覺得將311地震納入電影會引發傷痛,但我認為,新海誠不以重演的方式將311地震表現在螢幕上,而是透過景色的變化慢慢帶出災後的現況,是對揭開傷痛者傷口相對溫柔的方式。
2. 鈴芽與過去的自己和解
在電影開頭,年幼的鈴芽在尋找媽媽的過程中誤入常世,並在其中見到似乎是母親的身影。這樣的畫面在鈴芽的夢境中反覆出現,而鈴芽一直認為是夢而不以為意。直到在第一道門後又見到熟悉的常世景色,鈴芽開始追求進入常世中,認為母親就在其中。一直到最後,鈴芽在常世中遇見了當初那個哭著找媽媽的年幼鈴芽,才發現夢境中那個像是母親的身影,原來是此刻的自己,因此不自覺留下的眼淚說:[原來不是夢阿]。這也呼應了常世在電影中的敘述,為所有時間皆可存在之空間,和<你的名字>中逢魔之時的設定頗有異曲同工之妙。
而我更喜歡的,也是我認為是新海誠在這部作品中最想傳達給社會的訊息,是接下來鈴芽對著年幼的鈴芽所說的話:[我是明日的你,雖然你現在會非常難過,但你一定要相信未來會過得非常美好,你會遇到很多你喜歡的人、喜歡你的人,要對未來充滿信心。]
鈴芽之旅,其實是在向過去所有的傷痛者喊話,希望他們隨著鈴芽一起正視傷痛,接受傷痛,並勇敢迎向屬於自己的未來。
再來必須提及我覺得較為可惜的幾個面向
1. 鈴芽與草太的戀愛元素
鈴芽之所以第一眼就覺得草太很熟悉,是因為年幼時在常世中見過。在後續鈴芽長途跋涉只為了代替草太成為要石,甚至說出:[我無法想像沒有草太的生活]等種種線索中,不難看出鈴芽對草太的感情。但因為兩者在旅程中絕多都是戰鬥畫面,幾乎沒有為彼此付出、甚至一些貼心的互動(一方面也可能是因為草太絕大時間都變成椅子,可能也較難表現出草太方面對鈴芽有無抱持感情),因此觀感上較像並肩作戰的戰友而非情侶。鈴芽能夠拋下一切追隨草太跋涉了大半個日本,如果像電影中呈現的是以愛情為動機,確實會讓觀眾較難產生共鳴,而這也降低最後男女主角再度重逢的震撼與感動。相較起來,<你的名字>與<天氣之子>中透過大量男女主角的互動,讓觀眾累積男女主角迫切想見到彼此的真摯情感,在最後重逢之時一次爆發。而在<鈴芽之旅>結尾,鈴芽面對草太用的是:[歡迎回來],個人覺得比較像是見到許久未見老友的欣慰感。
2. 鈴芽與環阿姨的心結
在環阿姨焦急發訊息、甚至跑到東京尋找鈴芽之際,相信許多人會對鈴芽冷漠且不願解釋的態度感到不解。而在公路旅程中的一處休息站,鈴芽的任性終於讓阿姨爆發,說出自己為了替死去的姊姊照顧鈴芽,放棄了結婚生子與自己的美好人生,根本不是她樂意的,而鈴芽也大受打擊,說出自己也並非自願被阿姨照顧。
這樣赤裸的親子衝突是第一次出現在新海誠的電影中(你的名字中三葉與父親的衝突較著重在避難的指示上,而天氣之子中基本上忽略了陽菜和帆高父母的存在XD),我認為是非常驚豔的,但也因此對後續的收尾感到些許可惜。環阿姨在了解鈴芽的執著後,騎了20公里的腳踏車努力把鈴芽送到老家,也對鈴芽表明自己真正的想法:[雖然曾經有過那些想法,但那只占與鈴芽相處時間中的很小一部分而已],鈴芽雖給予正面回應,卻沒有對自己那句:[你這樣讓我備感壓力]有更進一步的解釋。其實在電影前半段裡,鈴芽就提到希望環阿姨不要把重心都放在自己身上,時不時會覺得是自己害環阿姨無法過自己的人生,但這樣為對方著想的心意,卻沒有好好傳達給環阿姨,是讓我覺得較可惜的地方,更會讓部分觀眾產生鈴芽對環阿姨過於冷漠的觀感。
電影前半段對於鈴芽與環阿姨的日常相處刻劃幾乎為零,實在很難引起觀眾的對環阿姨的記憶點。另外,兩者在衝突和解後續就再也沒有更進一步的互動。如果兩者了解彼此心意後,環阿姨能夠放下一些對鈴芽的執著,試著活出自己的人生,或許對於這樣重要的配角是較為完整的結局。老實說在鈴芽之旅中,配角的角色刻劃並不如<你的名字>中的敕使和早耶香、<天氣之子>中的圭介和凪那麼樣飽滿,但身為戲分最多,也理應最重要的配角,這樣的收尾方式對環阿姨來說還是稍微可惜了一些。
總體而論,還是非常推薦進戲院觀賞三年一度的新海誠新作品,看完或許在心情上不會很激動,但透過跟鈴芽一起體驗旅途中的人情味,以及最後與自己和解的過程中,相信對於過去有放不下傷痛的人,會是一部溫暖的電影。
至於很多人一定會提到白貓大臣的動機到底是甚麼,實在是令人恨得牙癢癢,其實我覺得新海誠一開始就解釋了:[他們是神靈,而神靈是任性的]。這讓我想到流浪神差中的一句話:[神明所做的一切,皆為善],簡單來說,我們無法用人類的一般善惡價值觀去評斷神靈們的行為。所以或許在這件事上可以不用如此執著,在觀賞上會比較舒心一點XD
另外,不知道是不是我不夠眼尖,這次似乎沒有前兩部的角色出來串場,期待驚喜彩蛋的新海誠老粉絲可能要失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