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維基
我常用的是英文、日文以及中文維基。會越多種語言,就能夠以越多種方式來搜尋,每種語言寫的資訊都不一樣,整理訊息的方式與節錄重點的傾向也不同,所以也可以順便學習他人針對一個項目是怎麼簡化解構的。
2. 油管知識類頻道
如cheap、king of generals、解說物流類頻道、科學頻道、冷知識頻道,很多寶藏都可以去挖掘。
我唯一的強項可能就只有資料蒐集能力吧,我會用多國語言去蒐集不同種的資料,因為不同國度的國情跟風氣、使用語言的語感都不同,針對類似的現象解釋出來的方式也會跟著不同。
3. 看書的標題
去實體書局逛,他們會比較有條有序的整理剛流行的書並劃分種類,某些時候比在網路上搜尋還要有效率。
4. 推特等時間條列式的社群網站
在這個社群網站只能得到比較簡短的圖像影片與文字訊息,但是取而代之可以聽到人們的心聲並且理解各大行業的人在哪個時間點或隔了多少時間會發生什麼事,對於理解自己陌生的社交圈時非常有用。
5.帶著興趣去聆聽他人講話並記住
因為我在很多場合都不愛講話,都當個聆聽者,所以相對比較有餘裕去觀察對方的表情跟他說過的話,我覺得第一手當事人的故事通常都非常有趣,也更有真實感。
6. 除了以上各種方法以外,帶著一個目的意識去分析並想像
例如我想要知道人性善良的一面,我就去想像這些工作中的人們是怎麼去想著要照顧家人等等......創作通常都還需要加上自己對世界框架的解釋,因此應用這些雜學的時候不需要一一去詳述,而是去用這些知識來形塑自己的世界觀。
有很多創作都會用「魔法」「麻瓜」「超能力」等等來演繹出作者看到的世界真實樣貌,有時候幾乎是抽換字面,用這個方式去解讀的話,可以看出更多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