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H官方钱包

前往
大廳
主題

《DataMaid數據女僕》女僕咖啡廳尺度議題探究

采羽 | 2023-01-23 21:13:28 | 巴幣 124 | 人氣 1747

《DataMaid數據女僕》女僕咖啡廳尺度議題探究

對於圈內尺度的議題,先回頭看一下國外的發展:

圖片來源:7丁目のキセキ(查詢日期:2023年01月23日)。http://www.skd7.com/

這資料距離現在也有一段時間,裡面有些店家也已結束營運,且各自屬性也不同,若用最簡單的講法,就是從以女僕文化為主打的方式,逐漸轉變成穿者女僕裝做其他事情的一個過程。

如果要說日本的發展情況要能完全套入臺灣的發展模式,我認為要分析的點還有很多,例如日本與臺灣法律規範的項目差異、大眾對女僕文化的認知程度等,其實不能一概而論,但如果身為臺灣對於女僕咖啡廳主要參考基準的日本秋葉原有這樣的發展,臺灣是否遵循同樣的路線,或是有另外的發展模式,就是另一層面的思考面向了,這邊先暫且不論。

回到目前臺灣圈內討論尺度的問題,目前就各自(店家、女僕、客人)的論點來看,其實都有其立場,就我自身而言,只要是不違反法律的行為,也只能敬表尊重。但基於我對自己的認知是女僕文化的保守派而言,我思考的角度如下:

尺度的程度其實跟美感很像,大多以主觀詮釋的方式去呈現,但就這部分的問題點會在於「女僕咖啡廳的尺度應該開放到什麼程度」?店家透過此種方式營利,女僕透過這種方式吸引粉絲,客人也從中得到回饋,這樣的邏輯看似完美,三贏的局面有何不可?但其中理應存在的女僕文化,就在其中被消失無形:

就店家角度,想帶給客人什麼感受,就會決定這家店能夠開的尺度。如果尺度逐漸開大,並且是在女僕咖啡廳內逐漸開大時,到這階段就需要思考:「為什麼店家的氛圍要走向這個角度?」這一定會影響到來店客人的屬性,進而影響店內氛圍。對於該店家的常客或許覺得沒什麼,但對於圈外人的認知而言並無分別,只需知道這是「女僕咖啡廳」即可,此時第一個接觸的店家或整體風評,就會決定對女僕文化的既定印象,此時對圈內而言只能概括承受,沒有任何一家店可以置身事外。

此外,對圈內人士如果無法接受這樣的尺度,對於店家開展新的客源是有幫助的嗎?或是只要顧好核心粉絲就可以讓這家店維持下去?且因過度大尺度而衍伸出的職場騷擾或是職業傷害,就算店家承受得起這樣的風險,對店內女僕而言又是否要因為工作的因素被迫跟進?更何況這些問題本身就已存在,常態開大尺會讓這樣的問題更加複雜。

因此,我一直反對把女僕咖啡廳稱為「阿宅酒店」或是「八大行業」的講法,因為本來就不是,也不該是。但如果整體氛圍走向這角度,要再做什麼澄清辯護,其實也無濟於事,畢竟刻板印象已成,透過店家自律也難以對這印象進行扭轉。

此部分觀點可參考我巴哈內文章:

就女僕角度而言,現代「個人」逐漸成為自媒體的經營模式下,透過不同管道進行自我行銷也是正常的事情,「女僕」這一職業也逐漸成為一種「方式」,但如果在跨界的過程中對於該文化內規範的認知有所不同時,就會產生認知上的偏誤:「其他圈子可以這樣做,女僕咖啡廳內為什麼不可以」?如果遇到違反官方規範或是毫無節制的開大尺都會遭到群體抵制時,為什麼在女僕咖啡廳就理所當然的可以這樣展現?個人絕對尊重表現自由,但這個前提是要在理解女僕咖啡廳的精神層面下去展現,而非無視精神層面就把女僕咖啡廳當成個人舞臺的一部份。

就我自己的觀點,尺度過大即失去女僕咖啡廳最開始出於治癒的精神:女僕治癒客人的角度我認為是透過良善交流的方式去啟發客人轉變的契機,甚至在一來一往中相互鼓勵與成長。如果成為女僕治癒客人的方式是「開大尺」,那我覺得隔壁右轉大尺場會比較適合這種展現方式,而且還不用被店家抽成和公定價格綁住,也能讓支持者更精準的投資,不是更適合嗎?

如果真要透過女僕咖啡廳的方式去吸引新粉絲,就直接走一日女僕的形式,對於店家或個人而言都有比較多的詮釋空間,或許是較為折衷的方式,畢竟直接成為店內女僕編制內的一員後,本身就需受店家的節制,至少分界要明確,而非現在的混沌不明或是直接讓店家氛圍轉向。

關於店內氛圍的論述,類似觀點(#靠北妹抖16250)請參考以下連結:

最後就客人的角度,當客人在這方面的尺度越發要求時,其實也該思考這樣是不是反而要求圈內從業人員必需要用這樣的經營模式客人才願意買單?大家都有特定支持的女僕與店家,但我們真的期望所支持的人透過違反自我意願的方式展現自我?所支持的店家以極度開放的方式滿足客人需求?娛樂花費本質上就是要讓自己開心,但我們所投資的金額,將會決定我們所認定的價值為何:雖然以最現實的角度,從業人員有賺到錢才有未來的可能性,但是我們期望的回憶,是透過集體狂歡的方式結束後沒留下任何值得的記憶,還是過了幾年後仍然記得在店內得到的感動?

綜合以上所述,這類問題會出現,都是長期累計下的結果:個案的發生比起針對個人,我更在意於整體氛圍下所培養出的背景脈絡;近代女僕文化在臺灣也累計到一定歲月,各種型態也呈現百花齊放的態勢,所以當出現能允許大尺度於女僕咖啡廳店內展示時,其實也代表了女僕文化在臺灣發展的部分縮影。

我一直相信願意理解女僕文化的人,無論出於什麼目的,應該都會認同「希望圈子發展更好」這觀點。「次文化」終究只是主流給予的分類方式,我們身在女僕文化之中,就是一個文化的代表;文化無分高低,端看文化帶給社會什麼。女僕文化絕非次等,女僕文化絕對是帶給社會治癒力量的展現。

最後再次重聲:本篇文章並非針對個人與店家,而是期望以一個保守派的角度提出對應的立場與呼籲。不敢說自己的言論絕對正確,但希望透過這篇內容,提供一個思考面向。

--

各種可討論的觀點,本站皆虛心接受,歡迎指導交流
如果僅提及「不要多管閒事」或是「明顯來反串」者,這邊一律不回應

創作回應

托夏奈伊
推個理性分析
2023-01-24 09:06:53

相關創作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