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前,大概是中學時期最悠閒的時光。課業不繁重,社會紛擾極少,無憂無慮,想做甚麼就做甚麼。課堂時間一般由八點半開始,直至三點半,又因為中一課業壓力較輕,大多同學也能參與課外活動。當時的我,剛放學後就步向圖書館,努力地想辦法解決一片數學的深海,然後待時針慢慢褪到五字,再在附近簡簡單單享受下午茶,回到學校演講室裡,開始每週五的天文學者之夜。最初的講者都是領袖生,對課後活動規矩都比較嚴格,不允許在課室裡飲食、喧嘩。到後來換了幾屆同學,同級會員對講者的關係更密切,也更為同學著想,能允許我們帶晚餐進去,也可以偷偷地使用手機。但前後時期的共同點,在於當天朗氣清,萬里無雲的時候,就能到天臺上的小型天文臺,透過望遠鏡,觀察天上的星星,老師和講者利用鐳射筆講解浩瀚星河,了解宇宙洪荒,著實是中學生涯中,難以忘懷的經歷。
當然,上面只是反映了中學時期,各項課後活動的一小撮。事實上,我很慶幸能夠入讀一家教學模式類似大學的中學,令我在升學銜接期,更能適應兩者的巨大差別。在中學,各項活動大多都在課後舉辦,而學會數量超過五十個,數量之多讓人眼花繚亂,也代表學生不能貪心,參與大部分學會。若抱著這種心態入學,定必在高中生涯吃盡苦頭,被深不見底的學業壓力壓垮。
我自己在高中的職務,大概一隻手掌就能數出來:領袖生、牧笛隊團長、地理學會副會長、朋輩輔導員、天文學會成員。雖然只佔學會大餅中的一小塊,但已經拖慢了我的學業進度。況且,我還偶爾打電動、看動漫,若不是疫情期間,大量課外活動改為網上舉辦,或者取消,吃不消的應該是我了,也有可能考出比現在更不堪的成績。平衡學業和娛樂的技巧,對於每個人來說盡然不同。我只能說,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有人十項全能,運動、領導、創意思維,樣樣精湛,依然能在學業層面獨佔鰲頭,我們卻不能高估自己的能力,以為亦能精通多元技能,結果落得一塌糊塗的下場。每個人都深諳自己的能力,不應盡信「勇於嘗試」、「豁出去」等甜言蜜語,因為他們的「鼓勵」,不需要負責任,吃苦頭的是自己。
而大學的挑戰則更上一層樓。除了學會活動,還可以競選學會內閣、入住舍堂,更有機會藉著參與各種活動,打通人際關係,結識伴侶。大學課堂比中學的更有彈性,學習時數更少,學生能靈活分配上課時間,從而遷就各類課外活動。換言之,學生更需要權衡輕重,懂得分配時間,從而在學術研究和休閒娛樂中,取得最完美的比例,活出豐盛人生??刂拼髮W生活的權力,絕大多數都在學生手裡,家長甚少對孩子干擾大學生活,亦代表對於編排課程,最重要是對得起自己,對自己的所作所為負責任。在起初的幾個決定,斷定日後的生活,也有機會結交知己,對日後生活獲益良多。而同樣地,我們也不能太貪心,以「全都要」的心態選擇活動,畢竟每個人擁有的時間是平等的,每天只有二十四小時,騰出時間做喜歡的事情,便相應減少時間完成自己的義務。在編織美滿大學人生時,不妨反思自己對未來的目標,還有對興趣的執著。時間就在掌握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