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曉得是看第五次還第六次了
我的感想是川原的角色關係寫法一直以來沒變太多
桐人→尤吉歐→愛麗絲 +亞斯娜
春雪→拓武→小千 +黑雪姬
但是對於人物之間的行動邏輯更加的「寫實」
也正因為這樣才會被說一下降智一下提高智商
刀劍的感情與故事線描述更加直白
所以會紅是必然
寫加速時除了為了要吸引讀者而寫出賣肉與狗血劇情以外
確實描寫得更細膩了
戰鬥時參與了意外元素是一貫的手法,不拘泥於遊戲本身的規則
但是這樣就要有一些邏輯與心理參入,就會看似很無腦
尤其是要寫得有高潮迭起又要讓讀者充分得到解釋
這種得不好寫啊
小說的文字心理敘述沒在動畫充分表現時,就會顯得行動很突兀
這也是不同媒介轉換的難處
小說作為長時間閱讀的題材,就必須慢慢地鋪陳大量的資訊
動畫則是要透過畫面與節奏帶給觀眾直觀的感受
兩者之間有一定的距離
川原對於世界觀的邏輯太過在意,可是又大膽參入生命哲學與心意系統
就使得讀者會期待作者讓角色可以有邏輯的遵照規則行動
可是往往主角取勝的方式都跟鋪陳好的描述無關
變得像deus ex machina的構造
這種寫法偏向闡釋作者自身人生的私小說
寫出內在世界的獨特邏輯並透過直觀來想出答案
如果讀者同樣處於類似心境或困境
閱讀時就能夠引起共鳴
否則會覺得這是亂七八糟的故事
所以這種特效藥必須謹慎的處理
寫過非提正傳就非常的痛感,與其乖乖地鋪陳世界觀不如直接寫自己想寫的
但是這個矛盾是必須經歷的,否則就只是沒有經過淬煉的無聊小說
如果是寫給一個習慣看完美劇作手法的人,而展示了這種隨機性
他就會用他影評的態度來批判嶄新的手法
對於落入機械性思考的人,很難從平凡不起眼的地方
看出細膩的邏輯,而常常會啟動敏感的「劇情邏輯偵測器」
用既定的標準來評斷劇的好壞,而非冷靜的評斷劇中當事人的合理心理描述
極論而言,任何劇作手法都是不可再現的
如豆豆先生演員的特殊性,只有他能演出那種搞笑的風味
也只有川原能用這種特殊的手法來寫出賣座的小說
這就是每個人的侷限性,我也意識到自己的作家能力是非常有限的
人類的複雜性,小說與現實的界線。我們還未知的事物還太多了。